重走红25军长征路
第一章:命运的转折
一、斛山寨—长征前的最后一仗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因国民党军疯狂“围剿”撤离鄂豫皖苏区,红25军所辖的73师和75师的一个团,随主力部队撤离,红74师补充到红四方面军各部队,仅剩下75师的两个团和军直属营了。再加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零散部队、游击队和大批红军伤病员,重新组建了红25军。应该说,这支部队已与红军的各方面军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军长吴焕先,政委王平章,两个师长是姚家芳和徐海东,总计七千人。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苏区后,国民党军以十五个师近二十万大军对留在苏区的红军进行残酷“清剿”。蒋介石下达的命令是,两个月内占领苏区并彻底摧毁鄂豫皖苏区的“三光”政策,使红25军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
新组建的红25军,依然沿袭着原红四方面军的“大兵团攻城略地”战略方针。仅攻打七里坪,红军就伤亡三千多人。到1934年时,根据地几乎尽陷敌手,红军活动的区域经过国民党军的“三光”洗刷,已经变成了无人区。红军的生活十分艰辛,衣着单薄,有时连野菜和树叶都找不到,只能剥树皮、挖树根充饥了,危在旦夕。因而,红25军明天到哪里?成了鄂豫皖省委和红25军军领导困扰大事。
1934年11月4日,鄂豫皖省委收到中共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来信,大意是:“中央派来程子华同志送来重要指示,已到我处。请你们接信后,火速率领红25军到鄂东来找我们。”信是九月份写的,但在路上走了两个月,可见沿途国民党军队封锁之严。尽管如此,这封信的到来,还是令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和红25军领导吴焕先、徐海东等人兴奋异常。毕竟从张国焘于1932年10月带主力部队立刻鄂豫皖苏区后,红25军孤军奋战,如同脱线的风筝。此刻,党中央终于派人来了。顿时,大家觉得峰回路转 ,前景一下美好起来。吴焕先、徐海东当即决定率红25军赶赴鄂东。
然而,奔赴鄂东的路程异常艰难。
抗战之后,全国舆论追究张学良丢失东北和热河之罪,张学良被迫下野,出洋避风头。1934年初,张学良回国,闲着没事,蒋介石让汪精卫去北平找他,给了两个选择:一是去剿匪,二是去打红军。张学良问哪个难?汪说,当然是打红军难。张学良说,他喜欢难的,就领着东北军九个师十万人开进鄂豫皖苏区。后来的结局,以后细说。
国民党东北军赶到鄂豫皖苏区,在商城、麻城、光山、潢川等县交界处,构筑了重重封锁线,阻止红25军西进,而国民党军“追剿”总指挥上官云相指挥的五个支队紧随其后。
红25军从葛藤山出发,为了赶时间到达目的地,一路且战且走,快速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连续行军一百多公里,8日佛晓,到达光山县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斛山寨。
红25军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恶战,将在这里开始。
我们寻访红25军长征踪迹的活动,也是从斛山寨开始的。
如今的战斗遗址地属于河南省光山县斛山乡管辖。
在乡里,我们说明来意,乡党办刘明豪主任欣然带领我们前往当年战场遗址。
斛山寨山头处在斛山、砖桥、白雀三个乡的交界处,海拔一百八十二米。就算一个土包包吧!但此处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部,靠西面是平原,山头周边是起伏不平的沟壑地带,斛山寨算是制高点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刘主任说:红25军和刘、邓指挥的野战军都以斛山制高点为依托,阻击过敌人,并打了胜仗。
当我们一行人登上山顶远望时,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就这么一个小山头,红25军抵住了国民党军十个团兵力的轮番进攻。
刘主任给我们介绍了这场战斗:“体力消耗已到极限的红25军官兵,到达斛山寨地区,准备稍事休息。然而,追击而来东北军107师、117师各一部,敌64师和65师各三个团共计十个团的兵力,从东西两面开始了夹击。地面发起猛烈攻击的时候,天上四架国民党战机轰炸红军的阵地。红25军如果这时撤退,不但退不出去,很可能彻底覆灭,唯一的选择只能坚决地打,拼个你死我活。身处绝境的红军官兵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勇气,阻击了国民党一次又一次地冲锋,战斗从上午一直打到黄昏,吴焕先率部正面坚守,徐海东率部迂回敌两侧反击,敌在红军的三面夹击下,一下溃乱,打败而逃,红军大获全胜,毙伤俘敌约四千人,还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当晚,红军就撤离战场继续西进。”
从斛山寨土路下山,转过弯就是大山脚村。村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几户孤寡老人。转过池塘,我们找到村里97岁老人方德海,老人目睹了当年战斗场景。老人不识字但声音洪亮,思路清晰:
“明国二十三年(1934年)红军从北面潢川东湖那里打了一仗过来的,战士都很累了,民团带着国民党部队摸到斛山寨旱冲一处与红军相遇,枪都来不及打,上来就拼个刺刀,死了很多人。”
老人接着说:“当时红军住在斛山寨的旱冲、晏洼、姚老塆一带,枪响后,红军都上了斛山寨。国民党的部队往山上冲,红军往下打枪,老蒋死的人多,红军伤的人少。仗打完,沟里到处都是死人。狗吃多了死人,毛都掉完了。”
老人回忆说:“国民党还有飞机,飞得很低,声音很大。”
老人儿子叫方法家,他接着父亲的话说:“二十年前,村民还在山上捡了一个没有炸响的炮弹。”
老人接着说:“每年正月十五和清明节,附近乡里有几万人上山放鞭炮烧纸,就是为祭奠那些牺牲的红军战士。”
这场胜仗,换取了一段难得的安定。为中共鄂豫皖省委之后召开的“花山寨会议”创造了可贵的条件。
有历史学家称:斛山寨战斗是“花山寨会议”的奠基礼,没有斛山寨战斗,就没有“花山寨会议”,就没有红25军的长征。由此可见,斛山寨战斗对红25军长征所起到的作用。
这也是红25军长征前的最后一仗。
也开创了东北军“围剿”红军,逢战必败的开局。
东北军与红军打仗,共损失两万人。此后,张学良再也不敢与红军打仗,而是与红军、陕军建立三位一体大同盟,导致了“西安事变”。这是后话。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