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乡村记忆十一:少年伙伴》

 

  《乡村记忆十一:少年伙伴》

  作者:范顺成(铁一师三团)

 

  凡是我哥哥的学生都知道,哥哥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他在课堂上讲课,最不喜欢那些打瞌睡的,不专心听讲的,爱做小动作的人,为制止这些同学的行为哥哥无意中练就了一个绝招,如果哥哥看到某一位同学不专心听讲或者打瞌睡,他会把长长的粉笔折断一点点,然后在讲台上拿着这粉笔头投向那些同学,基本上是百发百中,不会给你造成伤害,却能让你惊醒。我喜欢听哥哥的讲课,他教我们语文课,我也正好是喜欢语文课,平常经常看他给我拿到家里的连环画,小说一类书藉,也使我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再加上他是我哥哥,我更不敢调皮捣蛋,事实上我本性就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所以,没有记得挨过他的粉笔头子弹。但是,私下里罚我站着不许动却是常事。
 


 

  不知道姐姐挨过哥哥的粉笔头子弹没有,她比我大两岁,在我的上一班。哥哥教学的时候,好像是教我们四年级课程,教姐姐五年级课程。有了哥哥这个老师的言传身教,我对学习还是比较认真和喜欢的。姐姐却不然,她似乎不太喜欢学习。每次哥哥在家检查我们两人的作业,一般都是在吃饭前,我们都放学了,母亲还没有做好饭,只好等一等,在这等着吃饭的空闲时间,哥哥经常会检查我们两个的作业。

  记得有一次,哥哥先是检查我的作业,忘记是那里做错了,哥哥罚我站在一块捶布石上,不准动,也不准下来,就这么站着。轮到检查姐姐的作业时候,却那里也找不到她,大声喊也没有人答应,明明刚才还在这里呀!她去那里了呢?

  原来,我们家现在住的房子是远本家厚堔大爷家的。我父亲当年不知道用了几担小米典租过来。这个面积不大的三间平房,外表看没有同其他房子一样的地方,其实这房子的墙壁是双层的,炕洞里面有几个活动的大青砖,把青砖挪开,可以钻进墙壁里面,进去以后把大青砖放回原处,你就可以顺着墙壁侧身行走,一直从炕洞那边,可以走到门口,侧身行走,透过墙缝从墙壁夹层里面还可以看到外面发生的一切。这样的设计,是解放前厚堔大爷一家为了躲避战乱,躲避抓壮丁,躲避土匪抢劫,用来藏身和藏东西的。解放后,社会太平了,这个夹壁墙也失去了它的功能,逐渐公开,我们这些小孩就经常用来要玩捉迷藏。外面的人很少知道这个秘密。

  有一次同天宝几个小伙伴玩捉迷藏,我藏在夹壁墙里面,他们几个一直找不到我,我从墙缝里看到天宝就在我的面前,实在憋不住了,突然从墙缝里向天宝猛吹了一口气,把墙缝里面的灰尘吹了他一头一脸,他看不见我,莫名其妙到处乱瞧,我不由得哈哈大笑,这夹壁墙的秘密终于暴露了。不过,我们相约,绝不向别人透露这个秘密。

  姐姐当时就藏在这个夹壁墙里面,谁叫也不答应,更不出来。只到姐姐在夹壁墙里透过墙缝看着哥哥吃过饭走了,才不声不响地走出来,当时把母亲都急坏了,看到姐姐端着碗吃饭去了,方才松了一口气。为此,母亲把哥哥臭骂了一顿,以后不准他在吃饭的时候检查我们两个的作业。

  上四年级的时候,全国都在学习毛主席著作,并且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是活学活用,边学边用。哥哥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到处去演讲。我们全家都为他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本家的人也为他感到骄傲,叔叔说话有点儿结巴,每当提起哥哥,总是说,“俺,俺,俺家银成,学,学,学,毛,毛毛主席著作学的最,最最好。”婶子是妇女队长,提起哥哥也总是说,俺家银成如何如何,家人们不管是谁,只要一提起哥哥都是一副很自豪,很骄傲的样子。

  那年,街上到处都是毛主席语录,毛主席画像,每家每户吃饭以前都要毕恭毕敬的站起来,对着毛主席画像,手拿毛主席语录红本本,大声说着:“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身体永远健康,永远健康!”然后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这首歌。然后才能开饭。

  我第一次记事坐火车,大概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好多同学都在火车上,火车在车站停下来,我们又走了很远,到达一个地方,那里有几个学生要演讲,我们就是来听他们演讲的。别人我不记得,印象最深的那个学生好像叫候海涛,他讲的都是如何学习毛主席的语录,学习《老三篇》,如何斗私批修,如何做好事。我们回来,每个学生都要写心得,写体会,写以后要如何向这些积极分子学习。
 


 

  好多年以后,我才弄清楚,我们是从安阳西火车站上的火车,是在水冶火车站下的车,我们听演讲的那个地方叫阜城。

  《乡村记忆十一:少年伙伴》完

  作者:范顺成于2022年12月5日

 


 

  多写几句:

  我是一个文革后期的高中生,一九七三毕业。没有写作经验,也不懂写作技巧,计划把我的一生经历如实地,完整地,不说假话,空话,原汁原味的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也没有确定具体写多少篇。只到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时候就自费出版。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要让读者以及我的后辈们知道我所经历过的社会原来就是这样的。

 

  目前,已经写了《生意故事》《军旅故事》《乡村记忆》共56篇。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