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道兵文苑
【原创】那年十一月

一九八0年十一月,是我终身难忘的月份。我兴奋、我不安、我忐忑,兴奋的是,我已经报名参军,并且参加了体检,不安的是体检是否通过了,忐忑的是,通过了体检,能否通过政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十一月的农村是非常苦的,收割了水稻的水田干涸后,几乎全部都要挖干田,种植小麦,而旱地里也要种植小麦、蚕豆。那时,农村挖干田是以计工形式,即按挖一亩三十分计算。挖干田是一个力气活,力气大、动作快的人,两天可挖一亩,力气小、动作慢的人,三天才能挖一亩。那时的我,正是年轻力壮,栽水稻,一天可以栽一亩田,挖干田,一天半可以挖一亩。在那时候的农村,绝对是杠杠的大劳动力,乡邻都羡慕不已。
不过,我以及父母,都知道我志不在农村,一心想跳出农门,而当时的农村娃,要想跳出农门,一是考大学,二是当兵。而只读过初中的我,当兵就是唯一的路径。
我的童年时期,就是在革命歌曲响彻长空,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氛围中度过的,到处是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彩旗飘扬。那个年代,人们崇尚英雄,敬仰英雄。
作为男孩都有英雄情结,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玩一些冲冲杀杀的游戏。我的童年也是一样,自己动手制作了一系列长短木枪、红缨枪、梭镖等,和小伙伴一起漫山遍野,玩打仗,攻山头,练冲锋,不亦乐乎。
一九七六年初中毕业回乡,劳动之余,还到大队参加民兵训练,由于表现好,还担任了民兵排长。那时,就立志当兵,保卫祖国。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征兵中,我身高够标准了,但体重不够,没有去成。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征兵中都顺利经过了初选、体检、政审。由于大队支部书记(现称村)与我父辈有隔阂,当其听说招的是工程兵,而且是技术兵种,就不让我去。所以,在审核推荐中根本就没有我。
一九八0年十一月是关键的一次,如果这一年再不能走入军营,也许就彻底没有希望了。十一月初,冬季征兵开始。那时,似乎人在田地里,心已飞入了军营。在田地劳作时,总是不时地打望大路上什么时候会出现接兵人员来家访,即使是夜里,也在不停地想象,进入军营的时刻。可以说日思夜想,希望、失望,时时刻刻萦绕在心头。
十一月六日,大队民兵连长通知我,征兵开始报名了。于是,我和本大队十五名适龄青年在民兵连长处报名,第二天,在民兵连长的带领下,来到公社所在地,公社武装部部长将全公社一百多名适龄青年集合在一起,让我们绕着操场跑了几圈,通过他的目测,将几个有残疾和二十几个身高不够的刷了下来。第三天,在公社武装部长的带领下,我们一百多名适龄青年来到区公所大院,参加体检。
体检后不几天,几个接兵的领导进行家访。在与接兵的领导结触时,知道是铁道兵,并且还是汽车兵,所以更让我入伍心切。
政审时,当大队支部书记(现称村)得知是铁道兵,大笔一挥,同意。其原因是我家族有七个铁道兵,我幺叔在部队烧锅炉,因锅炉爆炸,成为麻脸。我二舅在部队抬钢轨时,腰杆被压断。如果我去当了铁道兵,弄个残疾……
十多天后,大队民兵连长通知我,我被批准了。
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时,还在地里挖泥巴的我,将锄头一扔,大吼一声:“我当兵了——”
尔后,在地里疯狂地跳着、吼着…….
换上军装,兴高采烈,走亲访友接受他们的祝福。
一个星期后,在父母及亲友的殷殷祝福和喧天的锣鼓声中,我离开了故乡进入军营。
一九八0年十一月,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从一个农村娃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加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行列。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