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铁 路 情 缘(下集)




铁 路 情 缘(下集)  


       难忘的是在1968年底解放军十三军移防四川,把连然小学做途中的宿营地(兵站),在操场边的八排铁道兵三团留给学校做教室的房子,成了临时住宿,众多军用卡车、通讯车、医疗保障车,北京牌吉普车等让我们大饱眼福,炊事员快速地支起行军锅,挥铲炒菜,炊事车上蒸熟的馒头热气腾腾,饭前的拉歌比赛此起彼伏,以班为主的围圈蹲地就餐。威武雄壮的野战部队军人,整齐的队列,严明的纪律,饱满的精神面貌,充满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文明表现呈现了出来,部队几天的批次到来,离去。近距离地看到从士兵到将军的风采。

  2019年我与连然小学校长书记合影

  连然小学旧址

  母亲和总务主任与十三军移防先遣队的军官接洽,他们看见房门上有贴光荣之家,知道母亲是军属,倍感亲切,每次撤离,行军锅做饭炒菜没烧完的柴火和木炭都送到家来。

  1969年春,安宁县气候反常,连续的大雨,学校靠马路边的小沟水猛涨,整个操场有半米浸泡在水里,雨没有减弱,还越下大越大,母亲夜晚担心着操场边还有几户铁道兵一师三团家属的住房是否有安全,穿上雨衣,打着手电,一户户查看,有的门上挂锁,可军医潘昌兵的家门没有挂锁,母亲急促地敲门,听到屋里传出声音,母亲大声喊叫,快出来,涨大水了。坐月子还没满月的潘昌兵老婆打开门,灯火下房间被水泡着已到膝盖,鞋子物件漂浮着,母亲说危险!赶快离开,抱起床上三岁的孩子,潘昌兵老婆抱着不满一个月的孩子,来到学校高处的地方,几位男教师快速从她家抱来被褥,安置一个临时住处。离开不到一个小时,被水浸泡几个小时的土墙房倒塌。过了二天潘昌兵军医从䘵丰回安宁,激动地对母亲说:多亏您姜校长,不然后果不敢想象。你是她娘仨的救命恩人,母亲说:我们都是军属,应该的。潘军医怀有感恩之心,时常回家给我们带来铁一师农场自做的二公斤红烧肉大罐头。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个月居民只有半斤猪肉的供应量,很少新鲜肉,只能买到咸肉,这罐头成了稀奇之物。
 


 

       六月初的一个傍晚,学校篮球场上,昆钢职工与木器厂职工的一场篮球比赛吸引着我在观看,到了吃饭点也不回家,6岁的弟弟拿着母亲刚做好的荞面饼来给我,横穿球场被打球者撞倒在地,当场昏迷不醒,吓坏了大家,潘昌兵军医叫来了铁一师三团留守处的一辆苏式吉普车,陪同母亲一同抱着弟弟坐进吉普车直奔昆明军区43总医院。深夜弟弟在病床上醒来,问母亲这是什么地方,肚子饿,晚上没吃饭怪不得,第二天早上弟弟吃了一碗稀饭和一个肉包,胃口不错。医生查房时说:没问题,当时是被撞倒,轻度脑震荡昏迷,现在没事,可以出院。虚惊一场而归。

  暑假到来,父亲到基建工程兵后第二次回家探亲,前次回家探亲,正是母亲受到冲击批斗,被打倒成走资派,父亲告诫母亲要正确对待这场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父母总是互相支持,在各自精神低迷时给予极大的安慰和鼓励。这次探亲,母亲恢复了工作,结合当上了学校革委会主任。

  父亲探亲也是我们的期盼,他给我们讲以前的战斗故事和到贵州基建工程兵的感人情况。教我们写作业,讲解修改作文,教会我下军棋、象棋,教会我吹奏口琴,打乒乓球。特别是让我们有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衣服破了打补丁,裤脚短了放下边或接一节穿。还与父亲一同盖建厨房,当个搬手,合沙浆、砌砖、上梁、铺瓦,在房前盖起一间8平方左右的厨房。父亲从部队学做的回风马蹄灶,又省柴火,火力又大。有了厨房,作饭不用炉子在屋外怕风吹下雨,饭桌不用放在拥挤的挂有布帘隔开的一间卧室了。这个变化,改善了生活环境,让我们一家人开心了好长时间。

  暑假期间,我约上小学五年级的同班同学肖王昆,还有铁道兵一师三团的子弟背锅哥去笔架山捡柴火。一路走一路玩,路过一个湖泊,三个人还下去游泳一阵,玩够了。想到上山捡柴火,穿好衣服,急忙赶路,我和肖王昆是用大背篓,背锅哥比我俩大几岁,他用扁担。到了山边开始往山上爬,把一个个未开的松球装满背篓,用树枝盖上面捆好,背着大背篓深一脚、浅一脚走下山来,天已渐渐黑了。月光下沿着320国道往家的方向走。背上的背篓越来越重,开始流汗,头额用劲顶着背带,两手抓紧腋下布带,弯着腰艰难行走着,气喘吁吁。背锅哥看我们累成这样,帮我俩接下背篓休息一会,这时感觉腰酸背痛,小腿发硬,回家的路还远,真想把背篓里的松球丢掉一些,解轻重量,可又想费了这么多气力,丢掉可惜,一定要坚持到底。

  稍加休息,又背上背篓继续往前走,想着老师讲的红军长征的艰难故事和父亲打仗的危险。我们这算什么,忍着饥饿坚强地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前方有亮光和叫喊声,离我们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清晰,肖王昆高兴地说,这是我妈的声音,找我们来了,我们大声回应着,到跟前一看是父亲打着手电和肖王昆母亲。父亲一手接过肖王昆的背篓往右边肩一放,又接过我的背篓,我瞬间往前奔出几步,一种负重解脱的感觉。肖王昆说你爸力气真大,我打着手电筒照着父亲前行的路,看见父亲两边肩膀各胯着一个背篓,身穿军装腰带上还别着一把手枪,感到有这样一个威武的军人父亲而骄傲。

  对母亲拖儿带女,我们四人到贵州探望父亲,乘火车的拥挤,转汽车的辛苦。潘昌兵军医很同情,1971年暑假刚好铁一师军列开赴湖北丹江口建设铁路,要路经沾益,潘军医把我们母子四人接到昆明南站,搭乘铁一师去湖北丹江口的闷罐军列,在车厢铺着战士的地铺上我们跑来跑去,与战士们混得很熟,跟着到兵站吃饭,一路开心无比,停靠沾益车站,我们不舍告别兵哥哥们。

  这年父亲调406团,部队所在地瓦厂,田原风光,小溪流水,在溪水中抓鱼的快乐情景仿佛又出现在眼前,还结识了栾副团长的儿子栾文进,吴副团长儿子吴世义等小哥弟们。结束探亲假,这次返回晚上先到406团在火铺矿施工的一个连队过夜,等第二天早晨的慢车可直达昆明,连队指导员高斗云接待我们母子四人,早餐后帮助送上列车。在连队看到基建工程兵战士们艰苦奋斗,辛勤工作,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更难忘的是知道基建工程兵41支队7个团二万多指战员在贵州盘县矿区挥汗流血的建设过程,涌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这年年底,41支队(师)政委肖红书到昆明军区开会,,特意乘小车从昆明赶到安宁县找母亲做工作,调到贵州盘县41支队东方红子弟小学工作。当时母亲已是在有1800多学生的连然小学革命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还是安宁县委委员。为了支持部队,母亲1972年春到了41支队东方红小学工作。
 


 

离盘南41支队15公里的盘县中学,41支队子女很多在那住校就读,
 

  我在那上的初中,每星期六傍晚回家,星期天晚到学校。贵州是一天吃两餐饭的习惯,学校也是如此,早饭都是自带的干馒头或炒面用山泉冷水调和进肚,41支队经常晚上放电影,还有内部电影,有时挡不住电影的诱惑,不顾路远赶回支队礼堂观看,挤在兵哥中,怕被弟妹看到告诉母亲,唠叨影响学习。看完电影不回山头的东方红小学家,到支队大门边第二招待所住上一晚,第二天清早到炊事班拿个热馒头在大门口等去盘县买菜的生活车或跑步回盘中校。有时在盘县县城看到41支队的军车,招呼不停,就抓住车后栏板爬上车厢,司机知道穿着军衣、军帽的部队子弟也就继续行驶,41支队七个团车多,在大车保险杆上有印数字,①就是401团,⑦就是407团;有的司机看到部队子女拦车会停车带上。那时41支队在盘南、支队医院被当地叫陆军医院,在支队机关附近4公里,大车到后勤开车提物资,或到支队医院接送伤病员都要经过盘县县城。每个团只有一部救护车,不是伤重病员,都是大车代劳。在盘县中学的初中生活,不仅与部队子弟同学肖闽凡、赵军、张海平等,还有当地盘县同学冯贵祥、张志财等结下深厚友谊。

  贵州盘南41支队大门

  盘县改为盘州市

  父亲在调入基建工程兵五年后1971年,找到了他解放前参加地下党的介绍人黄岗,在宁德行署工作的黄岗证明后,父亲入党时间更改为1947年,并提升到406团副政委。1972年父亲受41支队之命,从甘肃接到贵州整列新兵,并担任新兵团政委。

  1973年8月,406团奉命开赴湖北荆襄磷矿务局王集矿区建设,父亲带领一个区队(营)及部分司政后近一千人。做为41支队首列军列离开贵州,贵州省党政军非常重视,发车前铁路部门给军列多增加了一节尾车。通讯兵马上从中间闷罐指挥车厢电话移至增加的尾车车厢内。股长、参谋、干事几人随父亲去改为指挥车厢的尾车,父亲的警卫员甘肃兵马想成腰系着父亲的手枪,基建工程兵配备手枪就少,从老部队过来的军政干部有。马想成跑来家属车厢,叫母亲我们去中间原指挥车厢。几个家属看着马想成,这才像首长的警卫员。

  军列到了贵阳兵站,1.8米的东北大汉郝区队长指挥着队伍,向父亲陪同的贵州省党政军领导视察敬礼,看着队列整齐、精神抖擞的这支从贵州煤炭事业做出贡献的基建工程兵部队而满意点头。领导们走后,听到队伍中有广东兵讲话的声音,站在边上观看的兵站人员把广东话当成外语,窃窃私语,这是一支出国部队吗?贵阳兵站的伙食特别好,干部战士家属感觉像过节一样的大餐。军列开车前,贵州政府还赠送了一框框的水果、饼干。

  军列经过湖南怀化、株洲都是夜晚,到了长沙是早上,我们在有拉警示带的车门口,张望长沙城市的风景。下午军列到达武汉,经过武汉长江大桥时,车速突然减慢,好像是为让大家好好领略长江两岸的景色。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铁路在下层,双线铁轨,上层是公路四车道。在军列上近距离地观看雄伟的大桥,宽阔的长江上航行的轮船,让大家激动不已。

  傍晚军列到达宜昌市的一小站鸦雀岭车站,军用卡车从火车平板车皮开到地面,坐了二天军列的406团指战战员和家属,乘上一辆辆驶向宜昌市的汽车。经过铁路垻桥下,进入东山头原基建工程兵801大队的营房。
 


 

       在高处的东山头看夜晚宜昌市,远处长长的长江若隐若现,零星看到航行的船,江这边狭长的城市轮廓,左边是星星点缀,右边是房屋、道路、灯光通亮。

  第二天吃过早饭,约上两三个部队子弟往昨晚看到的左边方向走去,宽阔的大寨路连着的是三峡葛洲坝工地,宜昌市区是被绿树挡住,晚上呈现星星点缀的地方。

  406团到湖北后对外番号建字443部队,原801大队营房是406团移防湖北的过渡期,部队施工建设地距宜昌市150公里的钟祥县王集乡,荆襄磷矿务局王集矿是集采矿、选矿、自备热发电厂综合的大型磷矿,等待着406团把它从蓝图变成现实。先期进驻王集是土建区队的指战员。

  一批批的家属子女到来,九月学校开学。母亲从贵州41支队东方红学校随父亲调406团群工股非军人干事职务,忙着联系就近小学、中学的子女就读,我高中一年级开始在宜昌八中学习。

  1974年初夏,部队一名军人技术员崔志峰在宜昌大寨路人行道边行走,被葛洲坝工程局一辆大卡车撞倒身亡,大卡车司机肇事逃逸,尸体放置路上达二个小时被群众反映。交管部门人员赶到,从死者身上军官证上查到部队番号,才通知部队。父亲非常气愤,那时法治不建全。

  葛洲坝是国务院直管的国家重点工程。葛洲坝是在长江上建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能通万吨级船航行船闸,总装机容量271万千瓦,是为后期三峡水电站总装机2250千瓦水电机组摸索工程建设积累经验进行实战准备。武汉大军区副职担任葛洲坝工程局总指挥。葛洲坝工程局对此事不太重视,以汽车分局下属与406团同级别单位来处理此事,父亲拒绝接触,要主体单位来协商,不能让肇事者逍遥法外,要严惩肇事者,拒绝火化遗体签字,要给死者,给我们人民解放军军人一个交代。葛洲坝工程局将此事状告上呈二位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三总部、基建工程兵兵部、湖北省党政军部门、宣昌市党政军及驻宣师级单位。给葛洲坝配套施工的基建工程兵,61支队一位领导与父亲是铁道兵的老战友,拿着葛洲坝工程局的状告信来给父亲看,看见指名建字443部队及副政委卢星子,对死者家属不劝阻,在宜昌搞得满城风雨,阻碍葛洲坝工程建设等,父亲气愤不已。那时没有复印机,父亲叫留守处干事,还有警通连文书甘肃兵张建武几人分页抄写。父亲让从宜昌市交通部门了解情况,那时地县级没有交警。知道葛洲坝工程局出过几次这样交通逃逸,仗着单位大,国家重点工程,交通部门都没有办法处理,宜昌当地群众意见很大等情况。

  根据状告信内容,父亲亲自动笔,实事求是反映情况,进行有理有节的反驳,葛洲坝工程局对此事的做法同样上报上级及有关部门。基建工程兵兵部通过41支队转告父亲不要把事情搞大。父亲坚定,只要是共产党的天下,哪怕穿不了这身军装回家种田也要干下去。

  香港、台湾报纸报道了大陆宜昌交通事故,共党军官尸体暴晒马路,无人理睬,不得人心的消息,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派工作组到宜昌调查。加上葛洲坝工程局在这段时间火灾和事故频发,受到批评。
 


 

       久拖不决的交通事故得以公正解决,在殡仪馆冷藏一个多月的遗体得以火化。在宜昌东山406团礼堂举行了军人技术员崔志锋同志追悼会,葛洲坝工程局及汽车分局领导乘二辆小轿车到来,参加了追悼会。留守处后勤处冷处长主持追悼会,父亲致悼词。让死者家属得到了安慰,追悼会场官兵对公正到来的欣喜和满足。

  1975年父亲在北京工作和老战友赵向文(右)合影

  此次风波,让上级对父亲一个全新的认识,觉得是个人材。一个月后父亲被北京·基建工程兵燃料化学指挥部调去,当任秘书组组长。秘书组三人成员有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女儿,不到一年,当年负责过葛洲坝的。
 


 

       某领导在基建工程兵兵部任职,怕被以后穿小鞋,父亲主动要求回原部队,得到基建工程兵燃化指挥部的批准。这时406团已全部从宜昌开赴荆襄磷矿王集矿区建设。
 


 

       1975年新年过后,406团留守处官兵及家属全部离开宜昌去王集矿区,我和406团子弟胡跃、李冬松等五人不愿随家搬迁转学,五人留在部队卫生队宿舍居住,继续在宜昌八中完成高中学习毕业。李冬松被空军选招当上飞行员,我和胡跃等24名部队子女9月初在王集上山下乡在胡集平堰大队插队。
 


 

  1976年7月28日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夺走了25万人的生命,重伤17万人,唐山被夷成废墟。这年1月周恩来总理去世,7月初朱德委员长去世,病重中的毛主席关心惦记着这种唐山灾情,派华国锋总理代他慰问灾区人民,三次作出重要指示,举全国、全军之力迅速支援唐山抗震救灾。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唐山,开展一场气壮山河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开展之时,毛主席溘然长逝,举国悲痛。

  2018年在母校留影

  2018在建字443部队(406团)旧址

  在406团举行伟大领袖毛主席追悼大会这天,我们部队下乡插队胡集公社平堰大队的部队子女臂佩戴黑纱,也回来参加追悼大会,三千多人的部队指战员及家属,当哀乐响起一瞬间,全场肃立默哀,悲痛万分,传出阵阵哭声,出现有几位军人、老职工当场晕厥。
 


父亲在唐山抗震救灾检查防震房建设现场

 

       在王集火车站,父亲率领的406团赴唐山抗震救灾首趟军列,整装待发,当全国同步举行毛主席追悼会开始,火车汽笛长鸣,缓缓启动驶向唐山地震灾区。唐山抗震救灾是全国的重中之重,406团在湖北荆襄磷矿建设施工,干的是化学工业的活。国家燃料化学工业部于年前已分为煤炭部和石油化学工业部两个部,唐山开滦煤矿大地震受损严重,老煤炭部队406团因此顺调往唐山开滦煤矿抗震就震,恢复生产的任务中,归口煤炭指挥部属下管辖。湖北荆襄磷矿后续建设由以后组建的基建工程兵81支队承建。
 


1976年部队在唐山抗震救灾的情景

 

  41支队从贵州转战辽宁后,抽派出二千多人加406团三千多人在唐山开滦煤矿参加抗震救灾。406团不再单独作战施工,由41支队唐山指挥部统领。全军统一5字番号406团为00416部队。  
 


 

       1977年1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工业学大庆赶开滦会议,父亲及基建工程兵开赴煤矿抗震救灾的师团主官特邀参加,受到华国锋主席、叶剑英副主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78年12月基建工程兵43支队成立,406团做为成建制加入并输出大量干部、战士到支队机关和新成立团。43支队政委温宝堂与父亲是铁一师的老战友。在铁道兵时温政委是营教导员,父亲是宣传股长。1966年从铁道兵一师调入基建工程兵41支407团相处一年。43支队刚组建,支队领导房还未建好,先暂住406团前后排家属房,温伯伯常来我家,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与他交谈没有拘束,他的音容笑貌还记忆清晰。

  1979年1月中央给地富摘帽的决定,因受家庭成份控制使用的父亲带来了希望,得以当任406团政委,党委书记。参加革命三十多年,父亲始终坚信党、坚定信仰,放下了包袱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随着43支队在开滦煤矿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推进,开滦煤矿产煤超过震前水平。43支队除406团外几个团人马转移山东枣庄煤矿建设。范各庄煤矿改扩建后续工程由406团继续完成,406团又回归41支队管辖。完成了开滦范各庄煤矿的建设任务,406团官兵奉命再次踏上一辆辆军列开赴山西大同矿务局燕子山新煤矿建设的新战场。归属于太原的基建工程兵42支队。406团这支1966年成立的煤炭建设老部队南征北战,为祖国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在军队大裁军之前,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先期撤销。铁道兵十个师,分别为中铁十一局集团至中铁二十局集团。基建工程兵按部委对口集体转业,北京市、深圳市各接纳二万多人。黄金、交通部队转为武警。当上级征求父亲意见,到黄金部队当支队政治部主任,还是做基建兵善后工作,移交转业干部,父亲选择了后者,开始在陕西省当任移交组长。有一位山东籍副团长因在新疆修建天山公路时落下轻微伤残,他唯一的儿子在西安工作,要求转业西安,一直不肯接收,得不到西安市政府的安置接收。父亲在陕西省政府办公会上堵到省长,才使该副团长安置西安得到落实。
 


母亲在后排右三

 

       母亲从406团唐山留守处转调原籍福建南平市教育系统工作,选择有住房的南平市幼儿园工作。到了新的工作环境,母亲尽快投入到幼儿园教学工作。当时幼儿园只有母亲一人党员,过组织生活要到南平市教师进修学校。母亲在幼儿园中发现工作勤奋,思想进步的多名教师,并介绍入党,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在幼儿园党员发展到五人时,让贤党支部书记职务,让年轻教师来担任幼儿园党支部书记。母亲回到老家南平工作,有了落脚点,我们兄妹三人也先后回到南平工作。
 

 

  兵部组织上知道1983年初我们家已落户福建南平,让父亲当任福建省转业干部移交组组长。调到福建浦城基建工程兵294独立团任第一政委,在福建二年的转业干部移交工作结束。父亲于1984年12月离休,安置在福建省南平市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
 

 


 


 


 

       父亲离休后也没闲着,还兼任着南平市杨真小学校外辅导员,经常去福州铁路分局南平第三工程公司上党课,讲传统。还在军休所党支部里兼职。2005年获得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军区政治部授予“军队离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他的人生经历和事迹在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中被刊登。
 


 

  

  毛主席的一首诗,咏梅,是父亲充满信心和对待不公、困难时遵循的原则。也是母亲在文革期间遭受打倒充满信心和力量的精神支柱。小时候我不理解,1964年父亲在铁道兵一师政治部宣传干事时,一位老战友赠送二幅竖写书法毛主席的诗。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父亲如获至宝,挂在昆明安宁连然小学家中,毛主席像二边。经历了无数次搬家,那幅竖写毛主席·咏梅书法诗始终挂在家里。喜欢书法的406团卫生队田昌荣军医(现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退休续聘),在唐山范各庄406团家属院家中发现这幅毛主席·咏梅书法,还借去临摹。
 


1996年在泉州旅游

 


 

  年迈的父亲心态特别好,虽然话语不多,但头脑清楚,关心国家大事,新闻联播,每天必看的参考消息,福建日报、福建老年报,生活有规律,安享晚年,无悔人生。解放前父亲地下党员身份暴露,多亏卢祖甄老师的相助脱险,福建卢氏宗亲活动获悉卢老先生故乡和后人。父亲嘱咐我们替他前往拜访,今年正月初四,我们兄弟媳妇四人为他实现了愿望,让他心慰。
 


 

       一生与铁路有缘的父亲,对眼前这条当年铁道兵建设的福州至南平来舟铁路和鹰厦铁路情有独钟。我曾在二十年前带父母妻儿去厦门、泉州、福州一圈旅游。坐在开往厦门的鹰厦铁路列车上,父亲关注车窗外的隧道、桥梁和车站,当年在铁道兵时建设鹰厦铁路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返回从福州到南平站,尽说出福州至南平这条铁路有45个隧道,13座桥梁。让我们惊讶!这是承载他奉献青春,收获爱情的见证。
 

 

  2022年3月陪父亲在江滨公园

  2022年5月父亲在家情景

  陪父亲在滨江公园 2022年3月
 


 

       小时候对昆明安宁铁道兵一师三团,昆明市龙翔街铁一师师部大院及云南禄丰一平浪的铁一师一团部队印象特深,铁道兵的形象记忆犹新。
 


 


 

  没想到五十年后在南平邂遇当年的铁道兵传人,中铁十二局集团南三龙铁路项目部进驻我公司刚落成的综合楼。老铁道兵战士朱喜田书记,新生代有知识、有技术、会管理,从国外铁路建设工地回国的韩明经理,老铁道兵战士办公室主任李松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特别还保留着军事化管理。员工组织性、纪律性、精神面貌非同一般。

  当年的铁道兵已发展壮大成今天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正部级央企。员工近三十万人,是国内最大的工程建设单位之一,业务涵盖铁路、公路、水利、房地产、工业制造、物流、科研、设计、运营等完整的行业产业链。经营范围遍及全国及世界各地,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第6位。
 


 

       现在的福建高铁通行率全国第一,还有环形南平·三明·龙岩·厦门·漳洲·泉州·福州·南平的高铁环线。父母乘坐在高铁列车上追忆祖国沧桑巨变,赶上了好时代,感受祖国盛世风华。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繁荣昌盛取得的辉煌而欢心鼓舞。
 

  2016年兄妹陪父母在武夷山旅游  

  2022年9月1日 福建南平

       全集完
       
       图片说明:
       1、刊头照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