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战友故事会★156:自卫还击战 我与通信分队同战斗  ——叶新法政委回忆录(上)




      1976年1月,我从314测绘大队调任军区通信团政治处主任,后任副政委、政委,至1981年底转业,在通信团2200多个日日夜夜,留下了许多难忘事,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斗中,与通信分队同战斗的经历。

      中国政府决定对越南犯我边境进行自卫还击。1978年11月26日,中央军委命令广州、昆明军区战备值班部队开赴中越边境。我所在的广州军区通信团,此前已于11月16日进驻广西南宁青山,为军区首脑机关战前通信保障作准备。

      1979年1月5日,广州军区在南宁西园召开第二次作战会议,部署战役计划。从1月8日开始,广州军区3个野战军、地炮师、高炮师、铁道兵、通信团,防化团、工兵团等部队,迅速进入待战基地。全军航空兵、空军高炮和地炮、导弹部队也同时进入机场和阵地;海军南海舰队集结待命,顺利完成集结任务。北防苏联,南惩“小霸”。

      广州军区担负广西方向(东线)作战,预定区域东起广西东兴县,西至越北高平、谅山一线,东西长637公里,纵深宽50至100余公里,战役面积三万多平方公里。根据中央军委的方针原则,采取“杀鸡用牛刀”的战术手段,从两个方向打击:一是集中主要兵力向高平迂回穿插,对高平钳形包围,歼灭越军第346师和地方部队;二是一部兵力歼灭同登、谅山越军第3师,彻底打开谅山通往河内的大门,震慑越南反动当局。

      各部队进行紧张的战备准备,临战扩编,干部停止转业、休假,老兵推迟复员、补充新兵;研究热带丛林的作战方案,组织针对性作战训练;加强官兵的思想教育和简要的越语训练;加强对边境前沿的军事侦察。

      我时任通信团副政委,通信部首长知道我是测绘学院毕业的,有识、用地图的专业知识。1978年12月18日,军区通信部周部长亲自交给我任务,命我带领微波接力站,实地沟通南宁至哪坡、南宁至靖西两条接力线路工作,要保证一个“通”字。这种用测绘知识为战场通信服务,我还是第一次。我立即和营长谢运河、接力通信技术出身的副连长莫善巨研究,用了一天的时间,结合军用地图和接力通信技术规范制定出多个方案。12月21日,我们从南宁青山开始,经扶绥至天等,到天等分成东西两线:西线从天等至那坡念井960高地,东路由天等至靖西龙邦口岸的“12道门”,两路双向开机一次成功。难题是境外运动站要跟随部队行进,一旦需要立即开机,信号往往会被高山挡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境内进行了多种地形、多点、多方向试验,取得了经验。要想和境外流动站能够做到及时沟通,必须在国境线我方一则的高山上,设立多个固定站,并且将位置、磁方位角和俯仰视角事先告知境外移动站。出境后,边境线上的各高山站同时开机收听境外站信号,如果前进中的境外站信号中断,说明有高山挡了,必须立即转移到更高的山上去,才能保证通信不会长时间中断。开战后证实了这一方案有效,为军区前指指挥作战保障了战令畅通。

      1月21日,周部长第2次给我交待任务:到平孟、龙邦口岸,在可视范围内,查清越军设防情况,绘制兵要地图(虽然有侦察和作战地图),临战前必须进一步搞准确。并要我在天等、大新两县境内寻找可利用的天然涧谷洞穴,供指挥部备用。1月22,我带领团作训股长李祖明、参谋王秀全、司机、警卫员等5人,赶到平孟口岸。在临近国境线的平孟中学3楼顶上,我用高倍望远镜将关外越军哨所、掩体、铁丝网、布雷区,以及远处大榕树下越军构筑的工事等,详细标注在地图上,接着我们又到靖西龙邦“十二道门”,绘制了龙邦口岸通往茶陵县公路两则的兵要略图。又在天等、大新县境内勘察了两个天然山洞,将洞穴面积、步道、水源及地方通信线路状况,一一记录下来。连夜,我与李股长、王参谋突击汇总材料,绘制多幅兵要详图,装订成册。回到南宁,向通信部作了报告,立即报作战部。

      按照军区前指通信部署,我团分成三路:我和卢细松参谋长率一支通信分队到西段配合41军;林育文副团长、包振科副政委率一支通信分队到中段配合42军;周广友团长领作训战股长李祖明率一支通信分队到东段配合55军。

      1979年2月7日上午,我和参谋长卢细松带领二营官兵,配有7个接力通信站,4台500瓦电台车,2台1500瓦电台车,4个载波站,两台发电车,8台运输车,一台指挥车和一个架线排共140余人,于当日下午冒雨到达那坡县平孟公社北斗村。北斗村距平孟关6公里,距念井口子5公里,这是我军出境的主要通道,我们借北斗公路道班房作为前沿通信站。在北斗我们看到工程兵截弯取直作业,北斗村附近建立了医院临时用房和后勤物资供应站,部队派出的侦察分队不断进出,一遍战争的氛围。

      2月10日,部队开始向前沿推进,我架线分队跟随步兵师团开进。我和卢参谋长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正吃午饭的时候,通信部袁邦银科长(后任军区副参谋长少将军衔)、直政部张喜荣科长(后提任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带领我团第2批人员来到北斗。我团两个接力站跟随41军前指出境,任务是步兵打下通农后,保证线路畅通。为了确保固定站联络畅通,我和张喜荣科长、谢营长,莫副连长4人,登上边境线上我方一则的960高地,我们把预设的境外接力通信方案,用地图与实战地详细的对照,坚信960高地与越南方向通农接力站一定能够畅通。下午,100余辆坦克轰隆隆的通过北斗大桥,民兵担架队急匆匆进入战地。

      2月14日,我参加41军前指作战会议。

      2月16日凌晨,总攻前一天,我到念井向待命分队传达命令,作行动动员。谢运河营长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光荣脸朝天,青山埋忠骨!准备带领架线排第一批冲出国境的八连连长陈飞林说:“请首长放心,我已经提前将被复线从念井载波车上架到了莫隆口子上了。”司机熊建国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加配一个南京嘎斯车轮胎,以备战场急用。战士们群情昂然,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迈气魄。我的淳朴的士兵,我的亲密战友啊!真正考虑我们的时候到了。

      1979年2月17日凌晨,集结在中越边境的中国军队,7个野战军(后期50军,54军先后投入战斗)的兵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6个省11个县发起进攻。空军战斗机起飞在边境我方一侧巡逻;海军战舰出港,保卫海上一线。对越自卫还击战斗打响了。

      时钟指向凌晨4时20分,广西西段的自卫还击战斗打响。41军121师从广西的念井出击,经莫隆、通农,由西向东穿插进攻;42军126师由东向西穿插,两支穿插主力师预定在扣屯、班压切断高平通往河内的公路,布下口袋,拦截高平越军346师南逃,阻击太原增援之敌。同时,41、42军其他部队,包围分割攻取包围圈内塑江等十个县内之残敌。

      我和卢参谋长在野战掩体中,等待出击的命令。上午11时,八连连长陈飞林、指导员樊玉波、团作训股参谋苏志文,带领接力、载波站和架线排34人,跟随41军从念井出发。这是20余公里的简易公路,山高沟深,路湾坡陡,我军前进的军车和坦克堵在路上,我们在路边山坡上刚架好的通信线被坦克整压得稀烂。为了紧跟41军前指,通信队只得从车上卸下通信装备,肩扛人抬跟上队伍。在41军工兵营抢修下,下午14时道路通车了,指导员周进陶带6辆车和余下人员极速赶上前进的队伍。

      2月19日卢参谋长赶赴通农,41军通信处张处长通知卢参谋长:无线电台已经开启,有线人员可以撤回国内,留下载波接力站跟41军继续前进。2月17日晚,我部人员在山沟中过了一个火线之夜。

      2月20日晚,南集团42军124师穿插队伍已进至高平外围,等待121师到达预定区域后,围攻高平,高平是省会,是越北军事、政治、交通中心。但至24日,北集团41军大部因前进道路破坏而没有按期到达预定位置。率42军出击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报军区前指批准,不再等41军,单独发起攻击。至25日凌晨25分,42军占领高平省城。歼敌仅是越军的掩护部队,而守高平的越军主力己逃离。使穿插、包围、断敌南逃、全歼高平守敌的战术意图和目标没有完成。

      42军攻克高平省会,41军赶到后在高平会战,歼敌346师一部及地方部队567、751、851团、独立123团、公安屯等13933人,抓获大批“地老鼠”(俘虏),越军停在脱浪机场的抗美时期的美国飞机、苏联冰雹式火箭,成了我军的战利品。我军对高平地区的军事设施、军营建筑、公路桥梁、厂矿等均与炸毁。高平省会基本上夷为平地,彻底“教训”了越南小霸。我军共伤亡9047人,至3月10日,广西西段对越还击作战基本结束。

                      (下期待续)

              (叶新发作于2010年10月)

【作者简介:叶新法,浙江省诸暨市人,1931年1月出生,1954年入伍,曾就读于北京总参测绘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军区测绘大队(314部队),曾任测绘大队技术员、指导员、股长;通信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1981年12月退役】













 
照片由作者提供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