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原创】我当兵的日子(3)

 

        结束新兵训练之后,我们从武功乘军列前往部队。现在的军列都是用旅客列车、高铁运送兵员,那时铁路客运运力不足,运兵军列都是用那种叫做“闷罐子”的货运棚车,一节车厢塞进去四五十人,车厢地板铺上稻草,战士们就睡在地板上,车厢一人多高的地方开有四个小窗,坐在车里根本看不到车外的风景。车厢没有厕所,角落里放了一个桶,用来解决小解问题。车厢中间的车门一边是锁着的,另一边车门留一道一人宽的门缝,绑着上下车的木梯横在门缝,带队干部守住车门,把住安全关口。车门不开,坐里面人都不知道到哪儿了。

        军列武功站开出,走陇海线到宝鸡站上宝成线,再到阳平关站上阳安线,一直开到安康站,连队来人带车到安康站接新兵到连队。当时铁道兵11师的5个团都在安康地区修建襄渝铁路,53团团部驻地在安康县五里铺,现在叫五里镇了。我们团后勤处的仓库58分队在离团部约三、四里路的一个山凹里。

        到了连队我才听说,团部到新兵连选人的时候,军务股有意选我去军务股当打字员。因为当时的打字员还没退伍,就先放我到后勤仓库做“预备”,也好锻炼锻炼。

        仓库连有三个排,每个排三个班,每个班12人。一、二排是装卸排,负责装卸车;三排是保管排,负责保管发放仓库物资。我被分到二排四班,班长叫马头元,副班长是我新兵连的班长,都是70年的湖南兵。排长黄上松,副排长石有才,都是68年的福建兵。一个班住一个房间,还是睡大通铺,只不过不再是睡地铺,改睡木板床了。

        到了老连队,不用再像新兵连训练那样天天走队列。野战部队的任务是训练打仗,铁道兵连队各有各的任务,施工连队任务是铁路施工,筑路基、打隧道、架桥梁等等;机械连任务是机械化施工;汽车连任务是物料运输;我们仓库连的任务就是物资保管与供应。连队每个战士都有个小板凳,连队集合开会学习都带着小板凳。整队的连首长一声命令“放下”,都整齐的放下小板凳;一声命令“坐下”,都刷地一声整齐坐下。装卸班平常没车装卸的时候,战士们都坐在自己铺位前的小板凳上看书学习或者写信都可以。有车来了,排长或班长一声令下,大家立刻带上围裙、手套,到库房门前装卸车。

        新兵到老连队没多久,赶上连队组织活动庆祝“五一”节,其中选了我们几个新兵自排自演几个文艺节目。我有在中学文艺宣传队的经历,和战友选了个群口快板,另外还自编了个三句半。现在一般都看不到三句半这种曲艺节目表演了,在没有相声小品的文革年代,三句半就算当年最幽默搞笑比较受欢迎的文艺节目了。一开始是三个人依次敲着鼓、锣、钹走上台,敲完之后三个人一人说一句:锣鼓家伙敲起来,我们三个走上台,还有一个呢?这时三个人齐回头,有意迟上场的第四个人手拿小锣上来只说短短两个字:就来!接着四个人敲打锣鼓在台上走一圈,然后再依次三人说三句先铺垫,最后一人像抖包袱一样地只说两个字的半句短语,因此这个节目就叫“三句半”。表演者敲打锣鼓活跃舞台气氛,又不断变换队形,最后一人尤其滑稽幽默,当年这个节目形式非常流行。还有个节目是一个71年的广东战士表演了一段自拉自唱的粤剧片断,唱得是什么,反正我们都听不懂。

        到了演出那天晚上,全连战士带小板凳在连队食堂集合坐下,连首长讲过话之后,我们几个依次到前面演出节目。演出很顺利,演出之后我们听说那天晚上团文艺宣传队的高队长也来看我们的演出了。我听了很意外!团文艺宣传队曾到我们新兵团去演出过,他们的表演是那个年代我看过的最为专业、水平最高的文艺演出了,尤其是口技表演我第一听到,几个演员口里发出各种声音,出神入化地凭空幻化出一个神奇的境界;还有笛子独奏“扬鞭策马运粮忙”,那时是广播天天播放的文革名曲,我们也竟然看到真人演奏了;还有女战士的歌舞节目,美仑美奂,前所未见。就是这样一个“大神级”的宣传队队长来看我们几个新兵的业余演出,想都不敢想结果会怎样?

        很快就出了结果,团宣传队要调我去助勤。

        助勤是部队、机关单位人员工作临时调整的一种形式,即从下级单位调动人员到上级单位短期或临时工作,人事关系仍留在原单位的一种做法。这一次助勤,给我的军营生活又增添了一段别样的难忘回忆。



(本版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