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共情炮仗花


  

共情炮仗花

       朋友接我出了驼峰机场,腾冲的旅行便开始了。
       我的朋友说,他们是前年在腾冲买的房,对于老年人来讲,在这里休闲养生,安度晚年,是再好不过的地方咧!首先是气候温和舒适,四季温差不明显,冬天不冷,夏季也不算炎热。其次是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蓝天白云,空气质量无污染。这儿没了大城市里的嘈杂喧嚣,相对静谧安逸。市场商品供应充足且物价平稳,居住一年多,体会颇深。近年来,在房地产市场一派萧条的趋势下,腾冲的房价较为温和并小幅微升,主要是外地人选择在此度假、养老。
       他们的住宅是连排独幢别墅,小院收拾的非常干净,还有约一平方来的温泉泡池,院墙里外栽种了许多绿植,最吸引人的,当数那一簇簇怒放的炮仗花,吐出的花蕊,像橙色的火苗,给冬日带来一缕缕温暖,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腾冲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并多样化,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丰富的人文历史相得益彰。
      初识和顺古镇    
       和顺古镇,因有河水绕镇而行,故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今名和顺。如今,成了一处蜚声中外的游览景区。当我走进古镇,原来固有的古镇印象,被撕扯的七零八落。它没有江南水乡的舟楫轻摇,灵动温润,也没有徽派民居的烟雨濛濛,幽僻安闲,更没有黄河沿岸的古朴豪爽,雄浑粗犷。而和顺古镇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处处散发着浓浓的墨香,凸现了谦谨包容的胸襟。

          宗祠文化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宗祠建筑规模宏大,环境清幽,匾联、题词比比皆是,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古镇中有多条民居小巷,深藏着众多百年老宅,在这里不仅体验到人间烟火气,而且感受到了人文荟萃,卧虎藏龙,“弯楼子” 民居为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成为民居博物馆。 矗立于古镇的古牌坊,说它们是世态万象的集结地,一点也不为过,均据不同意义所建,有表彰功勋、科第中举、德政清廉及忠孝节义。      
       最令人赞叹不己的是和顺图书馆,距今整整百年历史,藏书七万多册,珍本万余册,其历史之久,藏书之多,堪称中国乡村第一,一直为当地群众劳作之余增长文化知识,陶冶情操的场所。 在商品交易中,看到最多的翡翠销售,琳琅满目的各式佩件、摆件、戒指、项链,滴露玲珑,自然温润,名符其实的碧玉王国。   
       驻足移步,处处洋溢着和谐景象,一派秀丽风光。河堤杨柳风摆影移,在石板铺设的路面舞动,古老的樟树下牛铃叮铛,牧童的歌声在牛背上荡漾,洗衣亭下村姑弄溪,捣衣之声不绝,寺院诵经声声,梵烟在殿前缭绕,民居的门槛上纳鞋绣锦的阿婆,一针紧一针慢,织绣那心里久藏的花样,陷河湿地倒映着闲适垂钓人的身影,古韵茶楼里缕缕清香氤氲扑鼻,观光车驶过,留下欢声笑语,大水车咯吱吱费力转动,轻松的游客摆姿拍照,巧笑嫣然,斑驳的墙面爬满炮仗花,映红了她们的脸庞。     

       难忘的一餐美食,这是对胃的奖赏,朋友在古镇 “食野菌火塘” 预订了当地名吃。店堂的整体装饰体现古朴民族风格,服务员先给炉膛中添了不少木炭,架了个铁圈,中间是用石锅炖煮,四周铁圈摆了一层五花肉片和豆腐。锅里以鸡肉和排骨熬制的鲜汤作锅底,然后放入乌鸡、牛肝菌、鸡枞菌、白葱菌、香菇和竹荪等食材,慢火慢炖半个小时后皆可慢用。豆腐煎成两面金黄,五花肉片吱吱冒油,然后蘸着佐料吃,服务员陆续又送来玫瑰酒和普洱茶,别有一番风味。        

       菌菇汤鲜美的让味觉到了难以形容的地步,汤水由清亮到粘润,独特滋味,刺激的味蕾不知所措,只会说有些佛跳墙的感觉。
       热海好风光
       腾冲热海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据说地下热水将近摄氏100度,今个冒着不怕烫的好奇心探访一回。 热海景区门外广场上净是鸡蛋的叫卖声,只见商贩用稻草把鸡蛋包裹起来,在人群中晃悠,目的是让游客用滚烫泉水煮蛋的体验。
       验票之后一路下坡,前面一处雾气笼罩,热浪滚滚,还没走近就进入腾云驾雾的神话境地,浓重的硫黄味直冲人的鼻腔,是要先给我一个下马威吧,相机镜头瞬间变雾化,根本无法拍照。十几眼出水口突突突地喷射着热气,边沿流下赭黄色的如蜡泪般的痕迹。

       沿着景区铺设的小路,往前有一处露天的温泉,青山环抱,如有时间在这儿泡汤,何等的舒缓惬意啊。 这里休息片刻,就踏上一直向上的的山道,时平缓,时崎岖,爬上几十米就可遇到一池喷泉,眼镜泉中并排两只泉眼,像鼓泡的蛤蟆眼,珍珠泉底部是无数小孔冒泡,真似珍珠翻滚的样子,还有美女池、鼓鸣泉等,每一个景点都是蒸腾的热气顺着沟豁弥漫。
       山腰的一块平坦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口水缸状、直径约两尺多的温泉,泉水不断地咕咕翻涌,正面岩石上刻着 “怀胎井” 三个字,一小伙子煞有其事的解释道,这怀胎井是分男女的,喝错了可没效果。好几位大妈模样的人,还真相信这句玩笑话,争先恐后地掏出水杯就灌。小伙又打趣说,多喝点,可以怀双胞胎,这还符合现今国家鼓励多生娃的大好政策。不知道是哪位又悄悄撂了一句:“ 岁数不饶人咧,喝再多也白搭”!一句俏皮话把众人若得捧腹大笑。
       热海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热海大滚锅,看见这锅由不得想到了重庆千人大火锅,都是热火朝天,满场喧腾。

       这时候就可以去享用滚锅煮熟的鸡蛋。
       旁边的大厅里开展了温泉浴足业,少男少女最为青睐,顺长排列的木盆,盛满了嘻笑颜开。扫了一眼,好像一盆盆山药羹,点缀了十颗红艳艳的枸杞。
       返回的途中,又欣喜地看到红彤彤的炮仗花吐蕊绽放,铺满了道路两侧,像是陕北的秧歌翩翩起舞,迎接春天的到来。
       沉重的国殇墓园

       在腾冲市的叠水河畔,有一座滇西抗战纪念馆,坚守在馆外的警钟,向世人庄严地提示,铭记历史,莫忘国耻,赓续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纪念馆大厅矗立着中国远征军将士、抗日民众和盟军将士肩并肩大型青铜雕塑,背景墙面排放着当年历经战火硝烟的千余顶钢盔。馆藏各类抗战文物 8.7 万件,展出文物万余件和 1500 多幅图片,以抗战实物为主,凸显强烈的感染力。 
       观看展览,瞻仰先烈,心潮涌动,似乎穿越到了布满残阳的抗日战场上,但见烽烟浓卷,千万个中华铁血儿男,面对凶残的敌寇,临危不惧,冲锋陷阵,特别想到那些没有枪高的娃娃兵,毅然脱开母亲的怀抱,投身抗战前线,将稚嫩之躯抛在血与火的疆场。锈迹斑斑的战刀,挑开了尘封的故事,英烈的照片,把坚强不屈的精神定格。静静佇立在陈列展柜前,听得到历史的哭泣,看得见肉搏的呐喊,触摸到英雄的灵魂。
       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建在纪念馆西侧,全长 133米,镌刻着十多万名参与滇西抗战的远征军与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以及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
       国殇墓国,就是为纪念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墓园中的忠烈祠建于小团坡脚的方形平台上,当面用石条砌筑,台基正面嵌“碧血千秋〞石匾,是国殇墓园落成时,由蒋中正电题,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代书的,平台两侧各筑石阶,地面用石板铺就。忠烈祠为仿青祠祀建筑,重檐歇山顶回廊是土木结构。忠烈祠是国殇墓园的主体建筑,是祭奠、祀奉阵亡将士英魂的殿堂,正檐下悬挂的“忠烈祠”木匾,是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先生题书的。门额上的 “河岳英灵” 木匾为蒋中正题写。

       烈士墓、纪念塔建在南北中轴线上,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安放着 9187 名英灵,其中包括 9168 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和19名盟军将士,他们的血肉之躯已经与泥土触为一体,他们的精神将长存不朽。在庄严肃穆的墓园中,松杉竹柏映衬其间,还有那静待绽放的炮仗花蕾,承载着无限的哀思,寄托了崇高敬意。

       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