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铁道兵文化
铁道兵文苑
铁道兵书画
铁道兵摄影
铁道兵诗社
铁道兵书刊
新闻聚焦
今日铁建
党建之窗
铁道兵历史
企业家介绍
企业介绍
产品推介
公益基金
组织机构
领导介绍
规章制度
铁道兵历史
铁道兵直属部队极简史转载自《铁道兵英烈名
2025-01-10 浏览(1149)
铁道兵直属部队极简史转载自《铁道兵英烈名录》(下册)林建军 铁道兵于1984年1月1日被中央军委撤编,正式退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在铁道兵35年的历史长河中,铁道兵的军史...
继续阅读>>
各军兵种大院最小的是铁道兵大院
2022-12-02 浏览(2302)
铁道兵大院正门 我父亲是1969年调铁道兵司令部工作的。我和母亲是1970年随军到铁道兵大院。我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直住在这所大院,亲身经历了铁道兵大院的...
继续阅读>>
史话 | 铁道兵大院的前世今生(三)
2022-12-01 浏览(1631)
铁道兵大院的前世今生(三) Your browser is not supported 上世纪50年代,福建南平还是一座不大的小镇, 闽江从身旁流过;几座毗邻的小山,驻扎着铁道兵领导机关,波澜壮阔...
继续阅读>>
史话 | 铁道兵大院的前世今生(二)
2022-11-30 浏览(2424)
中央领导对抢建黎湛、鹰厦铁路十分重视,给予许多重要指示。图为铁道兵司令员王震(右)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工作。 和平建设时期,铁道兵有两条铁路干线不是用&l...
继续阅读>>
缅怀开国中将一一铁道兵副司令员刘金轩(四)
2022-04-22 浏览(2944)
缅怀开国中将一一铁道兵副司令员刘金轩(四)“共产党给了我生命,刘将军给了我们一个家” 刘金轩将军和夫人田坚1982年合影 我的父亲是山西高平人,很...
继续阅读>>
铁道兵4月“大事记”
2022-04-10 浏览(2391)
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指四月春光明媚,劳动者耕耘播种希望。铁道兵历史上的4月,与别的季节与月份并没有明显的差别,依然是打仗、修路: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进行时&...
继续阅读>>
缅怀开国中将一一铁道兵副司令员刘金轩(二)
2022-04-05 浏览(2005)
清明将至,面对祖国万里河山,缅怀先辈无限感慨。夏刚战友饱含热泪、满怀崇敬之情撰写的《在将军身边工作的往事》呈现给大家,共同缅怀开国中将一一铁道兵副司令员刘金...
继续阅读>>
铁道兵首长:司令员兼政委王震
2022-04-05 浏览(4482)
铁道兵首长:司令员兼政委王震梅梓祥铁道兵历史上,曾有4位铁道兵首长后来出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他们是:铁道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滕代远,铁道兵政委吕正操,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他们...
继续阅读>>
缅怀开国中将一一铁道兵副司令刘金轩(一)
2022-03-30 浏览(2500)
生命的消逝不是终结,遗忘才是。 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在这里缅怀英雄的开国中将一一铁道兵第一副司令员刘金轩。 刘金轩将军,从土地革命时期到全国解放,参加过无数...
继续阅读>>
页次:1/17 每页9 总数149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第 10 页
第 11 页
第 12 页
第 13 页
第 14 页
第 15 页
第 16 页
第 17 页
慈善与公益
送别李福春老战友
铁兵精神的时代回响 ——余开华教授一行参观
河南铁道兵文化联谊会召开理事会推举产生新一届
【长春快讯】吉林铁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铭记抗战伟业 赓续铁兵情怀——贵阳市铁道兵文
关于收看《筑路禁区上延伸的钢铁巨龙》(下)——
战友欢聚一堂 庆祝建连55周年
隆重纪念铁道兵5848部队学兵一连参加襄渝铁路建
东渠村国光教育基金会第八次为考上大学的学子们
发小战友聚会述情怀
信息聚焦
国庆假期:金口大峡谷山河映初心铁道兵精神引红色
烈士纪念设施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在福建厦门召
纪念成昆铁路建成通车五十五周年 铁道兵书画家
民政部等七部门印发通知 推动慈善文化走进机关
重庆铁道兵战友联谊会举行建军98周年聚会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在昆
铁道兵战友、著名编剧韩志晨赠书仪式在北京举行
出圈啦!铁道兵博物馆再揽一项省级荣誉!
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铁道兵文化网举办编辑培训班
两会国企直通车|中国铁建戴和根:在更好服务国家战
铁道兵文化
冉崇华 || 《千字文选句》(二)书法作品欣赏
郑仁安 ||海南《南国威尼斯城》园林速写作品欣
刘西怀 || 《铁血铸军魂 丹心卫山河》书法作品
李繁诗两首
蓝家盛~《 感 悟 》(外两首)
贺腊根~《爱上诗意》
陈墨(陈多硕)||当我渐渐老去
长篇纪实小说——《铁雪之恋》(第十八章)
采撷一抹秋凉,清简时光阅历
朱海燕导读 || 《鹰厦铁路纪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