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画

钮鲁生 ||《2025年写的字》(58) 市标雕塑系列(7)


钮鲁生简介
钮鲁生,原铁道兵报社。1944年8月9日生,1963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历任班长、排长、新闻干事、铁道兵报社编辑、处长。1984年1月集体转业。任《铁道工程报》副总编、中铁建文联秘书长、中铁建政研会秘书长。2004年退休。现住北京。

《2025年写的字》(58)
市标雕塑系列(7)


沧州的市标雕塑是:《铁狮子》


《铁狮子》位于沧州市区狮城公园广场,被誉为市标“市徽"。

沧州铁狮子始建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身长5.34米,宽3.17米,高5.78米,重约40吨。铁狮子站势高大雄伟,面南尾北昂首挺胸,狮口大开怒瞪双睛,身披障泥肩负莲盆。采用泥范明浇法铸造,头顶及项下铸有狮子王"腹腔内铸有《金刚经》文,右项及边铸有大周广顺三年精造字样,右肋有山东李云造5个字。作为代表古代冶铁技艺的珍贵文物,沧州铁狮子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

关于其来历,主要有三种传说:一是后周世宗北伐契丹时为镇沧州城而铸造;二是象征文殊菩萨之坐骑;三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其中以铁狮镇海最为可信。传说沧州古时东临沧海,海中常有蛟龙兴水成灾,吞没良田,百姓苦不堪言。有次蛟龙正在作妖,忽然天降雄狮,飞至海面与蛟龙搏斗,蛟龙败退,海水因之东去百余里,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从狮身铸造的铭文来看,此铁狮是沧州百姓为清除水患集资而建,名曰镇海吼”。沧州铁狮子历经沧桑,曾在清代中期嘉庆8年(1803年)被飓风刮倒陷埋于盐碱地的泥土之中,90年后才重见天日。由于战乱和年代的原因,铁狮子曾多次受损。近现代以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铁狮子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其不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损害。

沧州铁狮子不仅是沧州的象征,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兴衰。它象征着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彰显了古代中国人民的高超智慧。


赞沧州铁狮子
 霍庆来 作
斑斑锈渍证沧桑,
跨越千年梦未央。
背上莲花呈瑞气,
腹中字迹缀华章。
风雷锻得精神烈,
雨雪培成意志刚。
大吼一声堪镇海,
惩凶除恶护民康。



衡水的市标雕塑是:张仲景雕像。


这座雕像坐落在衡水市区的一个广场上,高约5米,整体造型庄重肃穆,仿佛在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居民。

张仲景雕像不仅是一个地标,更是对张仲景这位古代医学圣人的纪念。张仲景生于东汉末,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这部医学巨著系统地总结了当时的医疗知识,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雕像的身后刻着张仲景的名言“上医治未病,次治已病,末治大病”,进一步体现了他的医学理念。

此外,衡水还设有张仲景纪念馆,馆内珍藏了大量有关张仲景的历史文献和医学资料。


医圣风姿衡水标,
千秋伟业载云霄。
伤寒杂病皆能治,
仁术流传万古骄。


钮鲁生 2025、9、5
编辑:津门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