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画

李天池 || 《汉画题跋》(3)作品欣赏


李天池简介

李天池(1944年9月—),号鹤轩,江苏徐州铜山人,原铁道兵部队成员,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及汉画研究专家。1964年入伍铁道兵总字五二五部队,后转业至徐州煤矿工作。198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艺术生涯横跨书法、篆刻、工笔花鸟画及汉画研究等多个领域。

艺术成就与身份
李天池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汉画学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并任彭城书画院院长;
彭城印社常务社长兼秘书长;
徐州圣旨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等职。
其篆刻作品以肖形印见长,1986年获《书法报》黄鹤奖佳作奖,1988年获“乘风杯”篆刻大赛优秀奖;工笔花鸟画《听雨》被李可染旧居陈列馆收藏,并被收录于《中国当代花鸟画大观》。2005年获中国国画家协会与中国文联联合授予的“中国书画百杰”称号。

汉画研究与文化传承
作为汉画艺术的重要传承者,李天池专注于汉画像石拓片的收藏与研究,1995年以来在杭州、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七次汉画专题展,推动汉文化的传播。其著作《茅村汉画像集》《语石精舍珍藏汉画集》系统梳理了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作品如《烤肉串图》《有凤来仪》等融合历史考据与艺术创新,生动展现汉代生活场景与文化内涵。

出版与影响  
李天池著有《天池刻十二生肖印集》《中国圣旨大观》《李天池书画集》等十余部专著,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及波兰、日本、韩国等国际展览,并被编入《世界名人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央电视台、徐州电视台曾多次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专题报道,其创作以“不入俗流、格调高雅”著称,被誉为“雕刻历史的艺术家”。

《汉画题跋》(3):


《二龙穿环吉祥图》

释文: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猎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穿环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二龙穿壁的图像进行比较理解起来就容易了。
两条龙从壁中穿过,龙首分左右,整个图对称很富有装饰性。二龙穿壁与穿环是有内在联系的,不过是一个具象一个抽象些罢了。龙是很理想的升天工具。画像石上龙的图像很多,应与黄帝乘龙成仙的传说有关。

款识
右録曹操语,天池写。
癸卯秋天池题
铃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三联汉画》

释文:

[孔子见老子]

在我国历史上,孔子和老子的会见是文化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交流和沟通。自春秋战国以来,儒道之间是有争论的。连司马迁都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编儒学,儒学亦编老子”。道家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儒家则强调“礼治”。孔子和老子虽是同时代人,但论年龄,老子比孔子大许多岁。据说老子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史”,是管理国家藏书的史官。对周朝的文史和礼仪制度是熟悉的。孔子崇信周礼,又谦虚好学,专程去拜访老子“问礼”是可能的。

[异平歌舞图]

汉代的歌舞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汉朝皇室在祭祀各先帝宗庙时跳的舞。计有“武德”、“文始”、“五行”、“昭德”、“盛德”“四时”等舞蹈。第二类是属于礼仪性的宫廷舞蹈,如汉高祖六年所做的“昭容”舞、“礼容”舞。第三类是娱乐性的,分自舞和观舞两种。所谓自舞是指皇帝、官僚、贵族等人在某种场合下自娱地跳舞,而观舞则是他们收罗霸占了一批舞技,在家中专事乐舞,供他们观赏享乐。

[郊外狩猎图]

人类早期的生活资料来源于现实中的生物。开始用棍棒、石块等猎取禽兽、捕捉鱼鳖。以后改进工具便可猎取更大的和凶猛的动物,待到懂得种植农作物并学会了驯养家禽,狩猎活动才退居第二位。但是在古人的生活中,狩猎活动一直被重视,它不仅能取得食物,并能锻炼人的体魄和灵敏,与能武善战结合起来,在汉代狩猎除了以上的目的之外,也逐渐成为上层贵族的一种消遣娱乐,又有所谓骑猎和田猎之分。

款识
丁酉年初夏观旧藏三联汉画并题,天池。
铃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神骏仙鹿图》 

释文: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唐杜甫胡马诗。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傲。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诗经句。
鹿是一种温驯机灵的动物。我国的种类很多,而且鹿角等药用价值很高。宋书符瑞志:记有:天鹿、白鹿。文曰:天鹿者、纯灵之兽也,五色光耀洞明,王者道备则至。在山海经、南山经中还有一种鹿蜀"又冬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纹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郭璞注:谣,如人歌声,佩谓带其皮毛。以上所述可知鹿在古人心中是被看作仙兽的。汉代画像石中鹿的形象很多,除狩猎之逐鹿和乘鹿车之外,多在仙界出现,直到现在鹿依然被当作长寿和厚禄的象征。

款识
癸卯深秋彭城天池又题之。
钤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迎兵车马·庄园拜谒图》

释文:
欢迎宾客,车马威仪,庄园拜谒,悠人雅集,楼台亭阁,虎猴喜戏,河塘有鱼,龙腾鸟飞,九头神兽,吉祥如意。天上王母,捣药济世。
两汉四百年,汉画像艺术开创了中国审美文化的崭新格局,它是一种强悍的艺术,表现了统一民族形成期的豪气。那是一种生命的艺术,生死的轮回在此得到展示;那是一种古拙的艺术,中国画的技法在此起步,天地神人在此相分相合,道儒释俗在此相离相聚,从天上的日月同辉、四象分野、星汉灿烂、王母戴胜,从日常生活的人间诸景、礼仪民俗等都在此展现。存明兄语。

款识
戊戌年九九重阳日天池题。
钤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龙腾·讲学·疱厨图》

释文:
彭城汉画,艺林瑰宝,秦风楚韵,鉴古辉今,史料珍贵,石破天惊。此图上有六龙嬉戏,动态夸张。龙古人称为方位之神,住守东方,中华图腾。二层群臣参拜,皆着纱帽锦衣,端坐者、跪拜者,身份各有不同。可知官宦礼制之严。下格为庖厨场景,以待来者。

款识
天池识。
铃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迎宾宴饮图》

释文:
汉画迎宾待客图出土于徐州铜山县洪楼祠堂后壁,高103cm,宽214cm,原石已残破,但仍能看出是一座很大的庄园。画面共分三组,下边的一行,在高大的子号阙前,主人揖客敬礼。来者身份较高,随员有貂车和大车,手执架载的门吏列于左右。从画面可以看出,所刻人物有大小不是体现身材,而是表示主次,即大人是重要人物,小人是次要人物。上层分为两个厅堂,厅内帷幕高悬,厅外屋顶上有风凰和瑞兽,左右两厅似是男女主宾分别交谈,几案上置酒浆,厅外的侍者正捧食面人,是因天热还是气氛热烈,在主宾背后有执扇者,这是在封建社会时代,上层人物之间的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写照。左边题跋为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刘改德先生借诗经句而题。此迎宾图汉画被收入中国汉画全集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搬?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曹操《短歌行》。

款识
天池记之。
时在丙申正月初七借诗经句题宴实图也,想德于语石精舍
钤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车马出行图》

释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右録刘邦大风歌一首,借题汉砖画车马出行图。

款识
戊戌年深秋,鹤轩天池书。
钤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更夫·门吏·吉祥图》

释文:
大大吉祥、事事如意。
汉画像石中羊的形象很多。羊与文化的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包含着礼仪与权力内涵的商代青铜器、玉器都有羊的的形象。汉代许慎释美字说:美。甘也。从羊从大。可见羊字中的重要地位。古代也有不少以羊为题材的绘画和诗句。春秋繁露中云: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羊的这个行为可能也是其往往与吉祥、温顺善良、可爱等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之一。诗经召南有文王之政廉,德如羔羊之说,用以表达文王的德政和善良的品性。

款识
丁酉年初夏,鹤轩天池题于画室兰园。
丁酉初夏杨柳絮狂飞季,鹤轩天池又记。
铃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征战归来图》

释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汉代的战争无疑是连续不断的,从反对秦王朝,争夺王位靠战争,到巩固政权,镇压叛乱也是靠战争。在汉代的画像石中,战争图是常见的,战争图之所以常见,这正是反映了东汉的边疆地区战争频繁,东汉政府有鼓励征战的事实。在这种战争图中,可以看到东汉时代战争进行的具体形象,如当时的指挥官皆高冠伟服、宽衣博带乘车,用一马拖拽,前有御者一人,车制简单,指挥官手中持盾。战争时,骑兵与步兵部伍错列,矛戟相搏。士兵或着长袍成短衣及膝小袖皆束带,衣之袖口,领及下角皆有边缘。在这种战争图上,马的飞腾,牛的驰驱、人的搏击刺射,都相互关联,一气呵成,令人看了,仿佛置身于东汉时代的古战场之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款识
王昌龄出塞诗一首。
此帧汉画二年前得三幅,今题之,天池。
录王昌龄从军行诗,借题汉画征战图。戊戌年八月十五日,鹤轩天池题。
时桂花飘香,神清气爽。晨起高兴一挥。
铃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车马巡游图》

释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汉代的战争无疑是连续不断的,从反对秦王朝,争夺王位靠战争,到巩固政权,镇压叛乱也是靠战争。在汉代的画像石中,战争图是常见的,战争图之所以常见,这正是反映了东汉的边疆地区战争频繁,东汉政府有鼓励征战的事实。在这种战争图中,可以看到东汉时代战争进行的具体形象,如当时的指挥官皆高冠伟服、宽衣博带乘车,用一马拖拽,前有御者一人,车制简单,指挥官手中持盾。战争时,骑兵与步兵部伍错列,矛戟相搏。士兵或着长袍成短衣及膝小袖皆束带,衣之袖口,领及下角皆有边缘。在这种战争图上,马的飞腾,牛的驰驱、人的搏击刺射,都相互关联,一气呵成,令人看了,仿佛置身于东汉时代的古战场之中。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款识
王昌龄出塞诗一首。
此帧汉画二年前得三幅,今题之,天池。
录王昌龄从军行诗,借题汉画征战图。戊戌年八月十五日,鹤轩天池题。
时桂花飘香,神清气爽。晨起高兴一挥。
铃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车马巡游图》 

释文: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潇潇细雨空气新,前行官道马蹄轻。

款识
癸卯冬月,鹤轩主人天池题。
钤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车马踏春图》

释文:
豪门富户,车马出行,春风宜人,吟唱大风。
汉代官吏们常驾车出行,或征战、巡避、访友。不同等级的官吏,车骑出行时有不同的规格。故车骑出行知道主人的身份驾车的马匹数越多,身份也越高,具此可知。

款识
癸卯冬天,天池题。
天池识之。
钤印
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编辑:天涯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