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诗社

曾建湘 ~ 七律 • 咏衡阳会战(新韵)

  专题:七律 • 咏衡阳会战(新韵);衡阳会战:一场实力悬殊的悲壮坚守曾建湘 晓文 哲理文采 2025年08月13日 10:51 湖南

  七律 • 咏衡阳会战(新韵)

  曾建湘

  抗战胜迎八秩春,衡阳浴火铸军魂。

  枪林喋血拼来寇,弹雨飞光照守军。

  劣械奋争彰勇毅,孤城厮守显精神。

  英雄胜迹垂青史,浩气长存励后昆。

  (2025-8-10)

  衡阳会战:一场实力悬殊的悲壮坚守

  晓文

  1944年盛夏,湘南的暑气蒸腾着焦灼。当侵华日军的攻势指向衡阳,这座扼守粤汉、湘桂铁路的古城,迎来了一场实力悬殊的攻防战。这场持续47天的坚守,以其惨烈的过程和不屈的抵抗,成为中国抗日战争中不可忽视的悲壮一页。

  从战略位置看,衡阳是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计划中的关键节点。1944年6月,日军调集约十万兵力,配备飞机、坦克等重武器,向衡阳发起猛攻。而守城的我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将军率领的兵力不足两万,且经过此前的连续作战,部队已显疲惫,装备与日军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敌我兵力、装备的悬殊,让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艰难。

  战斗打响后,衡阳城很快陷入炮火笼罩。日军凭借火力优势反复冲击,第十军将士则依托城内预设的防御工事,展开顽强抵抗。从城外的阵地到街巷间的争夺,双方的厮杀异常激烈。在五桂岭、张家山等关键阵地,拉锯战持续不断,往往是白天日军占领,夜间中国军队又组织反击夺回,每一次阵地的易手都伴随着大量伤亡。士兵们在缺粮少弹的情况下,用步枪、手榴弹甚至刺刀与敌人周旋,不少伤员仍坚持战斗,直至力竭。城中百姓也自发参与到守城之中,运送弹药、救治伤员,用简陋的工具协助加固工事,军民共同构成了守城的防线。

  方先觉与指挥部始终坚守在城内,根据战况调整部署。面对日军一次次的猛烈进攻和己方不断增加的伤亡,第十军将士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顽强的意志,一次次击退日军的攻势,让日军原本计划几天内占领衡阳的企图屡屡落空。

  47天的坚守,第十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率超过90%,最终因兵力耗尽、弹尽粮绝,衡阳城失陷。而日军虽达成占领目的,也付出了超过四万兵力伤亡的代价,其进攻节奏被严重迟滞。

  虽然这场战役的结果是以城破告终,但第十军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展现出顽强的抵抗意志和战斗精神,成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坚守孤城的典型缩影。如今,衡阳城内的抗战遗迹,仍在默默见证着诉说着那段历史,提醒、告诉人们,这场悲壮坚守的背后,是无数军民为抵御外侮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系根据有关网上资料整理)



  (以上照片为艾哲文摄于衡阳)

编辑:张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