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于庆谦散文新作发表
火红年代
张玉林
火红年代绿装缘,
瑰丽京都育庆谦。
英烈辈出铭肺腑,
真炉熔锻剑锋尖。
长城地铁卫疆土,
诺亚方舟希望帆。
不已壮心昂斗志,
向前征旅谱新篇。
铁道兵地铁施工
军情恋歌
写在参军五十周年之际
于庆谦
莫负韶华青春梦,草绿一抹缀红星。心思故里乡音暖,目染京郭翠柏青。列列旌旗迎风舞,铮铮劲旅铸长城。金风怨忿霜鬓改,固垒欣闻玉龙鸣。
五十年前的冬天,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来到首都北京,实现了我人生的美好夙愿。
于庆谦参军入伍
入伍前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从教时间也只有短短的一年零两个月。参军到部队十三个年头,部队裁撤后转业到地方工作。在部队的这段军旅经历让我刻骨铭心,成为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它是我最留恋,最珍惜,最难忘的人生历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里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形象感动着中国社会,尤其在青少年中学习解放军,热爱解放军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我从儿时起受其熏陶,就萌生了长大要当解放军的愿望。
雷锋
记得那年的冬天,中央下达征兵令,我踊跃报名应征,费了一番周折,在家乡征兵部门领导和接兵部队首长的关怀帮助下,尤其是经过徐贺连长的不懈努力,让我终能如愿以偿,被特别批准入伍。记得在接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个晚上,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夜不成眠。次日凌晨我便早早起身,站在院子里深深地吸上一口新鲜空气,顿觉浑身清爽。
十八年温馨的家,是我幼年成长的摇篮,是我走向求知的出发点,更是我奔向远方,踏上征途的力量源泉。这个家,虽然简陋,但却是她给了我幸福和温暖。因为这里有我慈祥的父母,有朝夕相伴的兄弟姐妹,当我要离开他的时候,心中不由产生一种不舍的眷恋。启程的日子到了,入伍新兵要到公社和县城集中,整装待发。
那是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早晨,一轮红日从东山升起,和煦的阳光铺满大地,撒向村庄。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温润着我的心田。空气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浸透着吉祥。我在父母家人陪伴下来到公社院外的广场。几十位入伍青年身着崭新的草绿色军装,胸佩红花,双肩挎起三横两竖清一色的行囊,精神抖擞,煞是威武。公社在这里举行欢送大会,场面壮观,热烈。军地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仪式结束后,我们登上一辆军用卡车,辞别父母亲人,告别家乡父老,踏上军旅征程。
于庆谦在大连
十二月十九日,一组满载新兵的军列由辽沈大地驶向首都北京,一批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肩负着家乡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接过前辈手中的钢枪,为祖国放哨、站岗。二十日凌晨列车徐徐驶入永定门车站,永定河畔展开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北方的祖国优秀儿女投身于保卫首都,建设北京的铁军行列。
五十年光阴荏苒已走进历史,当年跨入军营的那一瞬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记忆里。十余载昂扬奋进的军旅生活,让我体会到战友间真挚的友爱、塑造了我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一言九鼎的行事风格,这些都成为我对待事业和生活的行为准则。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历经摔打磨练,坚定了我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永不改变的人格。
火红的年代,壮丽的北京,绿色的军营,战友的深情,是我心中永存的青春之歌。
毛主席亲笔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