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心愿】
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宝岛
去阿里山凿路 到日月潭架桥
铁道兵原三师 战士 吴凤祥
本月13日,解放军东部战区在“人民前线”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首名为《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宝岛》的原创歌曲,当我听到这首歌曲,看到随歌曲演绎的视频画面时,作为曾经的铁道兵战士,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精神焕发,慷慨激昂。仿佛看到“百万雄师奋勇过江,一举突破号称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占领南京,在总统府插上红旗。我仿佛听到了“跨过海峡去,统一全中国”的战斗号角,情不自禁地跃跃欲试,要赴阿里山凿路,要去日月潭架桥。
《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的歌词,围绕“统一、正义与胜利”,明确了解放军的历史使命。歌词中直白高唱“我们是统一的先锋”,作为陆军部队创作的歌曲,这充分表明解放军登岛时的奋勇争先。从歌曲视频画面中,我看到,导弹、飞机、舰艇,乃至解放军空降等场景,这表明我军各军种联合作战体系已经十分成熟,我仿佛看到了武力攻台的完整战场画面。
歌词直指岛内重要的军事目标和著名地标,明确解放军登岛目标。歌词非常直白,“拥抱澎湖湾,驻泊基隆港”、“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宝岛上”、“击水日月潭,俯瞰阿里山”等,这也表明解放军登岛的多军种联合作战之后守卫宝岛的目标。再结合视频画面,我看到了一幅明确的登岛“作战路线图”。
歌曲视频画面还搭配了大量两栖登陆作战演练、模拟轰炸等场景,并多次出现台北地标101大楼的远景,台湾媒体认为是“武统”信号,我也认为“武统的信号已经发出”、“战歌起,统一已经在路上。”
设想了一下,如果指挥员下达的口令不是“正步,走”,而是“向前,冲”,可以想象我军指战员将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碾压台独分子,我军独占鳌头的撒手锏装备将对台军实施雷霆万钧的饱和式降维打击,使台独分子死无葬身之地!
强音激荡,使命催征;以歌咏志,以乐抒怀。融入铿锵旋律的《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同样也让我们有血性胆魄的铁道兵群情振奋,我们精武强能的铁道兵有“大军打到哪儿,铁路修到哪”的历史功迹,有“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的奇迹,有“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打通万重山”的卓越业绩,更有鹰厦铁路“移山填海”的伟大壮举。铁道兵的专长能让海峡变通途,能在阿里山凿路,能在日月潭上架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只要党和国家发出“召回函”,只要“沙场秋点兵”,我们不会“望海空垂泪,临风欲断肠”,必定呼之即应,准时归队。
有人说:“你们铁道兵已退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但你别忘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邓小平说过:“打起仗来,铁道部就是铁道兵。”作为兵改工前的铁道兵,我们仍是铺路架桥的主力军。我们不是“退役即转身”,我们能脱得下的是军装,脱不下的是“向前,向前,向前!”的军号声;能摘下的是帽徽领章,摘不下的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血性。我们不是“退了就了”,而是“退了更要燃尽最后一滴血”。
有人说:“你们铁道兵都已进入老年”。是的,我们不再年轻,我们已离开军营几十年,但我们会像“老马识途”般凭借经验,“老骥伏枥”般保持壮志,“老马嘶风”般充满斗志,“老当益壮”般展现风采,我们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时刻听从祖国和人民的召唤,”若有战,召必回”。
高适《燕歌行》里的“铁衣远戍辛勤久”——中国军人的“戍”,从来不是某个阶段的任务,而是一生的修行。就像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就像戚继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军装于我们,不是制服,是第二层皮肤;退役于我们,不是终点,是“转场”,而非“离场”。“国土一日不圆,老兵死不暝目”。家国情怀,从来不是铁道兵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深入骨髓的责任。
台北101大楼插上五星红旗
两岸统一,谁也无法阻止,这一代必须实现两岸统一的声音也早已发出,这是政治诺言,是强大威慑,也是最后通牒。中国人民有力量、有决心、有智慧实现祖国统一。毫无疑问,作为维护国家统一的军事力量,发布《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这首歌,意图非常明确,尤其是九三阅兵之后的第一首首创歌曲,彰显了中国军事力量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性、连续性以及行动力。
军号已吹响,战士已怒吼,在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道路上,一首战歌唱响起,既是信号,更是力量,冬季到台北去看雨,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对于我们铁道兵来讲,让海峡变通途,到阿里山凿路,去日月潭架桥更是我们的责无旁贷的职责。
我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准备好了!
吴凤祥,男,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人,高中文化程度,下乡知青,1978年3月入伍,铁三师十一团战士。退伍以后,在国营江苏省如皋罐头冻菜制品总厂工作,先后任厂团委副书记,企业管理科专职安全员,先后在《中国劳动报》、《人民消防报》、《江苏工人报》、《江苏消防》杂志、《江苏劳动保护》杂志、《南通日报》、《南通消防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八十余篇。退休以后,在“新华网”、“人民网”、“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网易新闻》、《如皋日报》、“雉水先锋”(中共如皋市委组织部公众号)、《知青一家人》、《江海文萃》、《西乡情韵》、《古韵白蒲》、《铁道兵记忆报》、“铁道兵战友网”、“铁道兵文化网”、“铁道兵老兵原创之家”、“铁道兵公众号”、“铁道兵文化公众号”等媒体发表作品二百余篇,现落户于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