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情怀
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和我的亲人们,来到我的故乡,参观了我心中依然清晰,情感剪不断、抹不掉的老屋。三间正房和偏房高高矗立在台子上(住宅地),西边有近2OO多平方米、深近2米的堰塘,绕过堰塘住西走,就是我家的菜地!
仿佛看到我年迈的父親弯着腰在栽种各种蔬菜!
这就是我的老屋。老屋,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永远的家,永远的记忆,永远的牵掛,永远的想念!
在老屋塞满往事的缝隙里,打捞着一个又一个童年的故事。
苦难童年
一九四五年农历五月初十,我就降生在这座房子。本来我己有了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现在又添了我这张嘴,劳动直不起腰的父亲,压力更大了。
在我还不到一岁半的时候,我体弱的母亲又患重病,因家贫穷,沒錢医治,於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三日病故。一家人哭得天昏地暗时,我却爬到我母亲身上找奶吃。我父亲看到此景,也昏了过去。
从此,我的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养育我们四兄姝。我每天就和比我大八岁的姐姐一起睡觉。我的小姑姑每年给我们全家每人做好冬服夏服,鞋袜等。
就在这一年,我们家生活实在很困难,父亲就叫比我大六岁的二哥去我大姑家借一点粮来,我大姑父不但不肯借,还放出他家的狗把我的二哥屁股咬了一个大洞。鲜血直流!还是好心的人把二哥抬回家。从此,我们家就和他们家断绝了一切往来。
好不容易盼到一九四九年全国大解放,我们家分到了十二亩土地。这时我的大哥也能参加地里干活了。父亲除了干农活外,还帮一些农户盖房子。那时,农户住的是用稻草盖的房子,每年都要用新草换旧草,我的父亲就干这种换草的事。冬天,双手又冻又被草扎得鲜血直流,但他为我们一家人的生计,一直坚持着。
可就在家境刚好一点,一九五四年确遭到几十年沒有过大洪水。整个村子一片汪洋!家和家联络都是靠船。
为了减轻家里负担,父亲把我送到团山寺丘陵地带一家亲戚家去放牛,混一口饭吃。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我的老屋。依依难舍。
艰难求学
一九五五年春节过后,父亲对我说、不用去放牛了,快十岁了,俗话说,养儿不读书,等於喂头猪。不几天,我才知道我们村有一位李老先生教私熟。每个学生一学期交两担谷子,轮流供老师一歺中饭。我在李先生私学读了半年,下半年又到梅家窖小学上学。
一九六0年下半年参加全县初中考试,被石首一中录取。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又急坏了我的父亲。因要离家20多里地读书,除多学费外,还要交每月的学校住宿生活费。而我们村,每个劳动日只能分到2至3角钱,这大笔钱从那里来呢?我猜透了父亲的心事,对他说,爸沒关系,我一边读书,一边干活,自己挣学费。这次,真的比较长时间的离开了我最难忘的老屋。
到一中后,我就利用星期天,到学校旁一个粮食加工厂扛粮食,一天下来可争得5角钱。一个月就能争到2元钱。解决了我的生活费的缺口。石首一中看我是軍属,(我的二哥参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给我最高的助学金,每月7元。学生每月生活费是9元。
除了每周扛粮食外,学校放假后还回村参加劳动!
在校寒暑假还留校护校,参加长江滩上砍芦葦的劳动,改善学生生活。但不管学习任务再重,每月我都要回一次老屋,弥补心中难舍之情。
我要参军
我就这样坚持把三年的初中读完。升高中后,课程多了,要求高了,加之,我二哥又复员回家了,我的助学金也从每月七元減到五元。我要加倍去做小工,可时间比初中还要少。心里压力很大。一九六四年,我读高二,下半年开始了冬季征兵,我下定决心去当兵。可不征在校学生。我几乎天天去找学校领导和接兵的首长。
学校领导也很同情我,便同意我参加体检,只要身体合格,支持我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经体检终於实现了我的梦想,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六四年十二月十八日,带着不舍的心情,离开我的父亲,我的亲人,我的老屋。
当我在部队得知我的老屋遭到台风吹,几乎要垮塌,我就把部队每月给我的六元津贴除买点邮票,信纸外,节约五元下来,每两个月给家里汇一次,给家里修老屋。
在部队每天除完成训练外,因那时部队吃水还沒有专门的抽水机和自来水,全部靠挑湖里水吃。我就每天比战友早起床一个小时,帮炊事班把连队吃的水挑好,再参加连队的早操。
经三个月的军事训练,各科成绩都是优秀。
援越抗美
一九六五年四月,我们刚把新兵三个月训练结束,就接到援越抗美的命令。六月廿六日,我隨部队奉命出关,援越抗美,一九七0年8月回國。在历时五年多的日日夜夜,我和我的战友们,头顶敌机,身披酷暑,风餐露宿,同天斗,同地斗,同敌人斗,出生入死,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让美軍闻风丧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圆滿的完成了祖国和人民交给的支援越南人民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越南的伟大任务。
在与世界头号敌人一一美军的战斗中,我和我的战友全凭一颗赤子之心,抱着必死的决心,打赢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为世界之举。每当我想起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友,就不由得深情怀念他们,内心里无限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当年,他们是那样的青春年少,在那场惊天动地的战斗中,他们是那样英勇顽強,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曲曲英雄谱。
使我终身难忘是和我一道入伍的亲密战友王帮琼舍身保护大桥的英雄事迹。
1967年4月21日下午3时,三营文书王帮琼和司机何华为等四位战友去拉媒,刚驶上北江大桥,防空警报响了。司机心想冲过去只要三五分钟。他加大油门快速向前冲时,一颗飞弹刚好击中了车上备用的汽油桶,顿时,浓烟烈火冲天而起。司机想让車上的王帮琼三位战友跳車,便減了一点速,但车上的王帮惊要他快开,否则桥就会燃烧起大火,南北交通就要中断。
这时,汽车被硝烟完全吞沒了,什么也看不見。司机何为华就在这瞬间,把汽車冲出了大桥,可车再也动不了。所有在车上的战友都昏过去了。因烧伤严重,抡救无效,我的好战友王帮琼等三位战友光荣牺牲了。司机何为华烧伤面积达85%,部队党委给他记一等功。
当我赶到三营看到王帮琼牺牲的惨景,复仇的怒火油然升起。
在援越抗美期间,我在長沙军政干校学习时,专程回老家看望了我的父亲,见到了我的老屋。看到我的老屋已由土墙变为了砖瓦房。心中无比兴奋。
美军在中越两国人民共同抗击下,於一九七三年三月十八日全部从越南撤军,越南南方获得解放,实现越南南北统一。美军在越南战场上阵亡官兵54OOO多人。
美军王牌飞行员被活捉投降。
修建襄渝铁路
襄渝铁路东起湖北襄樊径十堰、安康、到重庆。全長590公里。桥隧占总长的49%。我和我的战友於197o年从越南回国后,遵照毛主席加快三线建设的指示,放下冲锋枪,又拿起风枪,开展浩大的铁路建设。
第一站就是陕西紫阳县。部队刚到时,简易公路都沒有。物质从船上扛到驻地。战友们每人一次就扛两块舖板,100多斤重,翻山越嶺,从不叫苦叫累。
战友们用鲜血和生命打通了一座座大山,架起了一座座大桥,提前修好了毛主席最关心的战备铁路一一襄渝线!
转业回老屋
一九八三年我从部队转业回地方。把家简单安顿之后,立即回家乡看老屋。老屋由於乡村搞园田化、集体化,已被拆除,住宅地已被挖平,但老屋是斟给岁月的一杯酒,一杯酝酿在光阴里、多年珍藏的陈酒,那浓香的酒味、沉醉了古扑的老去,确清醒了昏睡的年华。
老屋为我点亮了人生的光芒,照耀我一路前行、风雨兼程,不畏难的精神。虽被拆除,但这盏灯一直照耀我前行,长明不灭!
老屋是我灵魂的归宿,老屋是我记忆里的色彩。老屋是家的标志,老屋是温暖的幸福!
老屋写照着记忆里的画片,刻画了我父亲一辈子,穿越在风雨中为家打拼的艰辛一幕幕。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他的坚強和刚毅,从未被困难击败的执着,成为我生命最真实的参照。在飘渺的风雨中,指引我人生的正确道路和生命真谛!
父亲是一位巨人,永远矗立在我心中!
新旧社会两重天!是共产党解救了我们这些千千万万在旧社会祖祖辈辈受苦受难的穷苦老百姓;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要子子孫孫跟党走,用毕生的精力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报答党的恩情。
版面图片限量,更多内容请关注美篇
美篇链接、请点击查看
图片说明:
1、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部分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