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北上一路情 北京密云篇
六六顺
二O一八年五月十日,终于等到了北京密云老营聚会的日子。 从10号一大早,战友们陆陆续续到了。这次在网上报名参加聚会的战友和陪同前来的家属有八十多人,后因特殊情况未能参加的有十多人。实际到会六十二人,加上密云的战友,共计八十多人。 在酒店门口,我们拉起了欢迎大家的旗帜。
蒙海义等密云的战友在大厅里接待九号晚上报到的山东来的刘建广战友和湖南来的黄湘南战友。
倪文杰开始接待各地的战友们。辛苦了!
在十号晚餐前的欢迎会上,倪文杰战友代表密云的战友和筹备组致欢迎词: 今天我们从祖国各地赶来,圆一个多年想回老营的怀旧之梦!今天,我们终于实现了“久久不见想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 的心愿! 我代表留在老营的战友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密云,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我们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我们的青春和汗水曾浇灌浸透着这块土地,留下了恍如昨日的永远回忆。虽然我们当兵有早晚,但同吃一锅饭,同唱一首歌,同站一个岗,同在一个连,同是战友情!缘分让我们相识,友情使我们相聚。 为了相聚,战友们克服了身体不适,家庭琐事。相聚机会难得,在短暂的时间里,让我们重温往事和友谊,加深战友情谊,开心快乐! 铁道兵是光荣的部队,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连队的历史沿革。81年,铁道兵十一师和咱十三师合并。84年元月一日兵改工集体转业。在改革的大潮中,几起几落多次易名,我们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我以咱三连历史变迁的亲身经历和见证者的身份,由衷的告诉大家,军人的精神兵魂一直在发扬光大。我们现在是中铁十六局集团建工机械公司动力车间。 曾省伶战友代表聚会的战友向密云的战友表示谢意: 去年相聚洛阳城,牡丹盛开相迎送。 今年相聚密云城,燕山开怀迎故人。 在这难得相聚期盼了一年的日子里,让我们首先感谢密云老营战友们精心周到的安排,热情的接待,为大家提供舒适的场所,多彩的舞台,足够丰富的美食,精彩丰富的旅游项目。特别感谢倪文杰、蒙海义战友精打细算,奔波操劳辛苦的付出!咱连参会的老战友们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军人的敬礼! 下面由原指导员任朝林,给参会战友们点名啦! 密云是我们奉献青春的地方,是我们成长进步的地方。
想起军人的生涯,就想起了密云的老连队。
想起了燕山上的老长城,想起京密运河溅起的浪花。
想起我们女兵的石头房,想起饮事班的玉米面大发糕。
想起厂房里擦得铮亮的各种机床和隆隆的机器声。
想起了作息的军号声,和早起出操整齐的脚步声。
虽然这些记忆已经成为过往,但记忆成了永恒;战友之情成了永恒。
限于篇幅只选了几位代表。虽然离开部队已久,大家的军礼敬的依然很有军人气质。 此生穿过绿军装,永久结下战友情。 点完名,战友们沉浸在相聚的欢乐中。 五月十一号一大早,我们就乘坐两辆大巴车去了怀柔境内的慕田峪长城。 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怀柔区境内,据文献考证,此段长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的。于1987年被评为新北区十六景之一,1992年被评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2011年被评为5A级风景区,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 在慕田峪长城大门前留影。
慕田峪长城区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植被覆盖率高达96%,满山青翠。 虽然有缆车,这段上坡路还是要费点劲儿的。
兰英的腿不太好坚持前来参加聚会,爬坡时崇雨一直牵着她。
爬坡的时候,张希伟一直拉着他媳妇的手。
从海南赶来参加聚会的周少长战友。
几个爬到长城上的好汉。
慕田峪长城的构筑有独特的风格。这里敌楼密集,关隘险要;城两侧均有垛口;东南面有三座敌楼并矗一台的正关台,为长城所罕见;西北面的长城建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梁上。名曰 “牛犄角边" 被称为 “箭扣" 及 “鹰飞倒仰" 的一段长城则建在刀削一般的山峰上,其势险峻峰嵘,整段长城依山就势,起伏连绵,如巨龙飞腾。
和前来参加聚会的山东军嫂合影,田小宁的丝巾飘了起来。
登上长城的咱连战友们合影。
从长城下来,我们顺路去了怀柔境内的 “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慕田峪长城不远,地处雄伟的燕山脚下,美丽的雁栖湖畔,是国家的4A级风景区。每年春秋两季常有成群的大雁来湖中栖息,故而得名。是国际一流水平的会议会展区,具备接待大型国际会议和开展大型高端商务会展活动的综合性国际会都。第二十届ApEc会议,就在此举行。
黄湘南和老伴带着孙子不辞辛劳从湖南赶来参加聚会,去年在洛阳他们也去了。今年眼看这小孙子又长大了一岁。黄湘南是车工一班的战友,娶了一个相当能干的媳妇。
湖南长沙的董铁生,江西的郑宜发,深圳的陈征。
雁栖湖水清澈宁静,波光粼粼。虽然当天阴云有雾天气不太好,可大家兴致勃勃。老郑带着几个人乘坐游艇,在湖上游戈。
我们沿着湖边游览,尽阅湖光山色,湖对面会展中心髙高跷起的屋檐在蒙蒙淡淡的薄雾里可望而不可及了。
摄像师在前面。
当天在民俗村里的晚餐。
中间是我的老班长蒙海义的家属孙姐。
任朝林又在说什么笑话呢。
大红灯笼高高挂,晚餐就要开始了。老任你可不能吃太多了,你的肚子可不能再长了。
这是从天宝的录像上摘下来的,虽不太清晰却生动自然。我们唱的是“打靶归来” ,战友们在一起就是那么快乐!
终于开锅了,炖水库魚贴饼子。 看把大家馋的,笑逐颜开,逼不急待。
真是美好的一天! 五月十二日,我们去中铁十六局集团建工机械有限公司探望和我们朝夕相处的伙伴,我们的机床。它们从老营搬迁到了密云县城郊区。 留在密云动力车间的战友们拉起欢迎我们的横幅。
董铁生和他的老搭档亲密接触,多么熟练自若,脸上挂着欣喜的笑容。
天宝终于找到了他的铣床,好是欣喜!
兰英站在她的车床跟前,一脸灿然。
看看张希伟这架势,跟真的在干活一样!
崇雨这纤细的身条当年开的可是个大家伙,平面磨床。
这是件什么东西,大家好奇地看着这件庞然大物。
现如今咱老铁的力量可是今非昔比,站在这里,我们感到很自豪。
在这里留个影吧,我们的撘挡都在这里。
原计划去看月季花,却因为早春密云的一场雪推迟了花期,改为参观白龙潭。 密云白龙寺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寺前匾额为清朝李鸿章所提。寺内立有戚继光、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碑刻。有保存完好的乾隆、嘉庆皇帝御碑。乾隆亲笔手书“石林水府"。潭上方刻有康有为题写的“飞圣境,则灵潭"。 白龙潭水清林幽,空气清新游人不多。战友们畅游其间,甚是悠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白龙潭大门前。
我拉着希伟说,走啊!
蒙海义是我和希伟的老班长,看他严肃的,弄得我们也不敢笑。
张锐和田小宁与老排长郑贵田及夫人合影。
崇雨和王兰英一左一右拥着老排长任朝林。咱三连的男兵们还是有福气的。
五湖四海到一起。
蒙海义怎么这时候就笑了呢。
天津武清的战友和杭州来的田小宁。
看她俩个亲密的,张锐现在郑卅。
田小宁看到穿着太极练功服的黄石荣,邀他比试一番。两人架式堪称标准,不分高低。
去老营旧址,是这次聚会的重头戏。战友们都抱着最大的热忱期待着。在去老营的路上,战友们辨认着当年走过的村庄和小路,那么多年过去了,依稀的记忆已难分辨。当见到高高的京密运河水渠上的闸门楼时,大家的情绪开始兴奋起来。 咱连大门前的水闸
倪文杰战友介绍说,现在密云水库大垻已不允许外人上下。在水库东南修了直径2米的管道将水库的水输送到京城水厂。密云主要搞旅游,服装加工。有重污染的企业一律关闭。没经环保评估的一律关闭。十六局明年也要搬迁,今后连喷漆都不行'。 咱连驻地旁的京密运河水渠,虽然已经没有流水,可那清清的渠水一直流在我们心中。当年曾在水渠边留下了多少倩影啊。
张锐说,大家此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四十多年前,为了祖国的铁路建设,我们当兵走到了一起。虽然这段经历只有短短的六年,但却是我们这一辈子心中深深的不可磨灭的记忆和眷恋。
忘不了,我们冒严寒战酷暑,汗流浃背为施工前线生产配件,日夜加班加点
忘不了,军训拉练紧急集合,忙乱中我们把军装反穿。 忘不了,每顿饭前我们集合唱歌,没有饭桌我们蹲着围在地上就餐。
忘不了,我们自力更生,种菜、养猪、挑粪、浇水,汗水湿透衣衫,换来了硕果累累。 忘不了,漆黑的夜晚,我们站岗放哨紧握钢枪,睁大警惕的双眼。
忘不了,我们奋不顾身,跳进京密运河水渠滚滚的浪花里,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壮举。
还忘不了,每晚集合点名,学习上课,革命的大熔炉把我们锤练。 让我们为自己的火红青春喝彩,点赞! 忘不了啊,太多的忘不了,这就是为什么一提起当兵的日子就热血沸腾,这就是为什么战友间情深似海,友谊如山。 当年的女兵们回来了。
虽然只来了五朵当年的兵花,一样绽放出女兵们的英姿。
当年的二排长郑贵田带领着当年他的战士们站在当年的驻地上。这个阵容排的好威武,还是当年的兵!
田小宁手里的丝巾随时飘舞着,象我们此时的心情一样,欢快灵动。
我和天宝担任这次聚会的摄影摄像。
三排长任朝林的兵呢?几个女兵来凑数。
倪文杰为聚会付出的辛劳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看把倪文杰笑的。
陈征和传胜两个大个子。站在当年他们的铺位上。
那一时刻崇雨成了明星,因为她穿着当年的军装。
眼前的部队老营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模样,但格局还在。 那里是连部,旁边是卫生室。左右两旁是各班排的宿舍。和连部相对的是饮事班的工作间,紧挨着的是吃饭的餐厅兼全连集合学习的地方。营房中间是操场,出操点名,学习唱歌,打排球……女兵宿舍在连部后面,单独的小天地,女兵宿舍左边是乒乓球室兼连队宣传队的排练室。女兵宿舍后面是来队家属住的招待室。再后面是蓝球场和菜地。京密运河的水渠在营区的左边,站在水渠边能看到密云水库高高的大坝。燕山就在营区的右边,可以看到山脊上蜿蜒的老长城。燕山脚下是北京炼铁厂高高的烟囱。和水渠并行的是一条乡间马路,不时有老乡赶着马车路过。马路旁是宽阔的麦田。从男兵一班宿舍和炊事班中间的小坡上去,左边是水渠的闸门,也是进入营区的大门,设有岗哨。右边通向厂房区,数间大厂房里是我们的设备:车床、铣床、磨床、刨床……钳工车间、锻工车间、热处理车间……车间一旁的道路通往一连(汽车修理连)、二连(机械修理连)和营部。我们铁道兵修理营占据了密云水库下诺大的一片地盘。每天早晨嘹亮的军号声从营部传来,营区响声唰唰的跑步声和响亮的口号声。夜晚熄灯号响过之后,营区一片静寂。我们迎来了一个个朝霞,送走了一个个晚霞。生机勃勃的老营区满载着我们青春的岁月。 虽然老营区早已消失在时光的岁月里,相信在每个战友的心里,它们永远存在。老营的岁月留在战友们的心里,老营里的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样鲜活,历历在目。 连接营区的煤渣碎石小路没有了,只有小路边一排排亲手种下的小树长得十分茂盛。 咱连营区,当年种下的小树已成林。
招手的正是二排长郑贵田。
八班长王士玉和当年的八班战友们。
咱连女兵宿舍旁的铁轨,当年从湖北襄樊搬迁至此就是走的这条铁轨。
穿上当年军装的崇雨好一个英姿飒爽,标准的军礼。
回到老营的喜悦溢于言表。
终于有人想起来为摄影师拍张照片了。
舞姿优美。
女兵代表。当年咱连最多时有三十多个女兵呢。
穿上军装,张锐还是当年的模样。
张锐说,我们感谢军营让我们相识结缘,感谢战友们在难忘的岁月里相助相伴。我代表女兵,感谢亲爱的战友兄弟们,有你们的呵护和帮助,让我们从幼稚少女变得无比坚强勇敢。
当年标准舞姿。
在联欢晚会上,张锐主持,她说: 此生当过兵,我们无遗憾;此生有战友,情谊重如山!不朽的铁道兵____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怀念! 第一个节目,山东战友小合唱,在孟良崮山顶练的沂蒙山小调。
田小宁的独舞。
权留锁及夫人和朋友的太极拳表演。
张锐独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田小宁伴舞。
任朝林和刘中林家属树青的男女声重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十多个节目,掌声不断。 聚会的第四天,有四十多位战友去了承德避暑山庄游览。其余去过的战友就开始返程了。 战友们去承德的一路上依旧欢声笑语。 承德是清代鼎盛时期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及周围庙宇无论从建筑学、造园艺术还是政治经济上都有广泛的意义,是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因素。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门前。
田小宁和她的师傅孟广信,四十多年重聚首。孟广信原本家里有事不能来密云聚会,听说田小宁要参加聚会,克服困难来了。田小宁原本家里也走不开,听说师傅孟广信要参加聚会,就克服困难来了。真是难得的师徒情谊。田小宁还给战友们带来了精采的午蹈节目。当年的宣传队长任朝林叹道,怎么当年就没有发现田小宁的舞蹈天赋呢?
避暑山庄秀美的湖光山色。
避暑山庄外八庙之小布达拉宫。
避暑山庄之烟雨楼。
这次活动来了不少家属。
密云的聚会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刻,战友们依依不舍互道保重相互送别。 大家送别田小宁。
当天走的还有天津的战友们,铁生和黄湘南一起要去武清探望丁振强老班长。
战友们再见了! 愉快的欢聚时光美好而短暂,大家珍重! 咱们下次再见!
为了弥补月季花迟开,大家没能欣赏到的遗憾,送走了大部分战友后,我们几个最后离开密云的战友,相约去了月季公园。盛开的月季花为我们送行,给我们完满的聚会,送来美丽的祝福!
老营密云的战友聚会非常圆满,战友们怀着美好的期盼而来,带着美好的情谊而归。 战友们来自十四个省市,云南、北京、天津、湖南、江苏、山东、河北、浙江、河南、广东、山西、广西、江西,为了圆梦老营再次汇到了一起。虽然岁月无情,容颜已改,但相见时却感觉似乎昨天还在一起出过操,没有丝毫生分之感。 再见了,战友们!大家保重! 再见了部队的老营! 或许我们没有机会再来探望,可老营的模样和我们的青春岁月一起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对我来说,从武汉出发的多次战友聚会,经过二十多天的游历终于圆满的结束了。 武汉聚会,多年的蓝球情结有了安放,再见黄鹤楼,战友情悠悠! 山东临沂聚会,探望台儿庄,一个念想实现了,战友情浓浓! 天津武清聚会,意外去了清东陵,探望战友心沉沉,战友情深深! 北京密云聚会,重游老营旧址,往事越过四十年,战友情切切! 一路北上一路情,谢意在笔端,情意在心中。
更新于 2018-08-07
版面图片限量,更多内容请关注美篇
美篇链接、请点击查看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