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心 中 的 彩 虹


  

 

心 中 的 彩 虹

 
       一、 五十年前的冬天,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来到首都北京,实现了我人生的美好夙愿。 入伍前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从教时间也就短短的一年零两个月。参军到部队十三个年头,但这段军旅经历确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是我最留恋,最珍惜,最难忘的人生历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洗礼的人民军队里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形象感动着中国社会,尤其在青少年中学习解放军,热爱解放军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我从儿时起受其熏陶,就萌生了长大要当解放军的愿望。

 


 

       二, 记得那年初冬的一天下午,我参加教育办一个专项会议后,走出公社大院突然发现门前的广场上有十几位解放军同志在打篮球,我好奇地停住了脚步,饶有兴趣地观看起他们的篮球表演。 冬天的太阳落山早,不知不觉中光线渐渐地暗淡下来,我需要赶路回家了。但又舍不得离开,踌躇间,我移动了脚步,还不时地回头张望,留恋着解放军那身诱人的芳草绿和头顶上那颗闪闪的红星。 我多么希望做一名解放军啊!我边走边想,脑海里闪过一道美妙的风景:一座充满生机的军营,门前屹立着英姿威武的哨兵……忽然有人迎面向我打了个招呼,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不敢相信我的耳朵,我停下脚步,定睛看去,一位年轻的解放军,面带微笑站立在我的面前。 看上去他有二十出头,高挑的身材,长方儿的脸,两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那幅儒雅的面容渗透出青春的气息,草绿色的军装,红色的领章帽徽搭配起来显得格外的耀眼。矗立在面前的这个形象感染了我,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拉近了我与这位陌生军人的感情距离。 我很有礼貌地回敬了他的问候。 接着我们便搭起了一座感情的桥梁。交谈起来。 交流中我不仅知道了他的姓名叫徐贺,还得知他们是从京城里来的队伍,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到此地负责征兵。 我还从他的言谈中了解到铁道兵的光辉历史:这支英雄的部队,解放战争中打过老蒋,从东北一路杀到华东,推翻了蒋家王朝,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抗美援朝战争去打美国鬼子,跨过鸭绿江,顶着敌军的狂轰滥炸,保障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把美国侵略者赶回到三八线,为战争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兵穿山越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为祖国献上纵横交错的钢铁大动脉,为巩固国防再立新功;他们承建着首都地铁等地下国防工程,为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建设首都发挥着重大的战略作用。我听得入迷,深刻地领悟到人民军队的伟大和光荣,心中不由地更加深了对部队的向往。说到此他收住话题,热情地邀我日后到他们的临时驻地去参观。我欣然答应,交流中我们也不时地谈论起家庭和个人情况。 他突然提起了我是否愿意参军的事, 对他这突如其来的发问我激动得竟有些不知所措,我正一正衣冠,镇定一下情绪才对他郑重地表达我对军人的崇拜,对部队的向往。对于我的态度,他似乎挺满意,脸上流露出赞许的表情,我们俩交谈了许久。 这次与徐贺的邂逅我萌生了今年报名参军的意愿。 次日我来到学校,心潮起伏,情绪难以平定,满脑子都是解放军,部队,北京。课堂上的我,心里像长满了野草,思绪随风飘荡,浮想联翩。 我有些急不可耐了,希望再次见上接兵的同志。于是我找到去教育办报送材料的机会,去兑现我的承诺,约见我心中盼望的徐贺同志。 他们的驻地在公社大院的西北角,是一间宽敞的宿舍。我走进他们的房间,映入眼帘的一幕,使我耳目一新,顿觉眼前一亮。铺面上洁白的床单齐整划一;叠成方方正正的军被沿着床铺内侧排为一行;靠窗的一角,一张长条桌子上摆放的生活物品井然有序,就连牙缸里的洗漱用品也都保持同一个模式整齐地排列在桌子上。 徐贺同志热情招呼接待了我,满屋子十几位军人,他们的着装标志不同,有着全身草绿的;还有着上绿下蓝的;有红领章五星帽徽的;还有红领章红色国徽的。后来我获知更详尽的内情,这批接兵队伍来自多个方面,有北京的铁道兵;有武汉的空降兵;有西安的通迅兵;还有本省的消防兵。他向我介绍了他的战友们,这一次我认识了丁姓,黄姓的首长,还有卫生员小田,就连武汉空军姓阎姓李的两位同志都和我热络起来。 这一次交谈比起上次见面时的气氛更显活跃,我把自己的心里话一股脑地往外倒,表示了我要当兵的决心。聊天过程我也察言观色,揣摩着对方对我的认知程度,猜测这次举动的价值。掂量出我今天行动的效果,结论是我不虚此行!我暗自窃喜,觉得心里有了底。通过这次会面我进一步加深了与徐贺同志的感情,我喜欢他为人直爽,也更感激他对我的这次意义非凡的接近。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挤出时间几次与接兵同志见面谈论起我报名参军的事,他们都给我予鼓劲,支持我的选择,还得到了他们"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愿意接收"的口头承诺。我放下了心。
       三, 不久征兵的通知下来了, 我如愿报上了名。而后的体检也顺利地通过。我顿感成功的喜悦,好像考中了"状元"。 通过了体检关。为此,我特意到征兵部队驻地拜访了徐贺同志,我把体检结果告诉给他,他听到后连连称好,向我至贺。我从他的话语中得知,其实他们早在我获得通知前就已经掌握了上检人员的体检报告,尤其是对我的检测结果已经了然于胸。我参军的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十分惬意。 后来的日子进入了关键性的定兵阶段,没想到潜伏的危机在后头。大队六位上检对象包括我竟有四位闯关成功,比较两个招收名额已经超出了一倍,下步面临的是残酷的入选与淘汰。我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我环视同行者,让我感慨这条前行的路依然是步履艰难,荆棘丛生。 我静候着,期盼着佳音的早日到来。十二月七日开始,已经有人陆续地接到入伍通知书,我艰难地守望着,以忐忑的心情等候了一天又一天,真是度日如年的滋味。等啊,等啊!后来我实在是沉不住气了,我竟放肆地踏入武装部的门槛去打探虚实。一位负责征兵的干部查阅过定兵名单后,答复上面确实没了我的名字。好像原因在于我是个教师,阻力主要在下边,我一下子跌入了绝境。感觉头发沉,腿发软,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情绪一落千丈。肚子里更像是吞进了一颗酸涩的苦果,堵在心窝上,五味杂陈。我要去找大队寻问根底。 书记向我摆出了现实情况,大队只有两个应征名额,从体检合格的四位中选择。这四个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位是大连知青按照规定是地方送兵的必保对象,一位是县里负责征兵工作干部的子弟,也是不成文的优先条件,还有一位是大队承担扶助责任的孤儿需要特殊照顾 ,再就是我了。 书记解释得很明白,我是最没有竞争力的一个。再说已经定完了,胳膊也拧不过大腿。想来想去心里难过但也无计可施,我唯有接受现实,起身向书记辞别。 书记站立起身,送我离座出门,还寒暄了句什么我也没往心里听,我抬起沉重的脚步怏怏而去。 我回顾起自入冬见到徐贺和接兵的几位首长,我对部队怀持的满腔热情被浇洒上一盆冷水,凉透了心。但我仍然留恋着征兵队伍里的每一位,尤其是徐贺同志。我准备寻找机会把令我伤感的消息告诉给他们,并向他们辞行。
       四、 被批准入伍的人都拿到了通知书,领到了崭新的军装,忙着走亲访友,做着出征前的各项准备。我却依旧每天按时到校教书,对失之交臂的参军梦怀着满腔的遗憾和伤感,终日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十二月十五日下午近傍晚时分,我正在院外的路上散心,突然看到东边公路上的远方一位着绿色军装的人由北向南走来。我虽然参军梦断,但对军队,军营,军人依然梦绕魂牵,念念不忘,恋恋不舍。我驻足观望路人的身影,他越来越近,影子也越来越清晰,走路的样子很像我熟悉的人。是谁呢?我刻意地想了想,琢磨了一番,对,正是他,行走的姿势清晰可辨,是我心里思念的徐贺同志! 他要去哪里呢?顺着公路继续往前是杨树林屯,再往前就是相邻的龙潭公社了,难道他是去做应召对象的回访?我揣摩着他的去所,猜想着他此行徒步付出的艰辛,掂量着他要去何方履行他那重要的使命。 忽然,我触景伤情,一种莫名的撞击刺痛了我心灵深处的伤口,"唉!去哪里又与你何干?"徐贺是我所崇拜的军人,等人家征兵工作一结束,就要打马归山,离我们分别的时刻很近啦。今天能相遇,也是机会难得,想到这,我决定前去与他会上一面。 于是,我朝他走来的公路上迎去。 我绕过一片菜园,趟过一块空地,来到村东的公路旁。风尘仆仆健步前行的徐贺同志距我不过三十米,似乎他也认出了我,像久别重逢的密友,激情迸发,我俩不约而同地疾步向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面对面端详了许久,谁也说不出话来,只是发出憨态的傻笑,我的眼睛湿润了,像是感激这位知遇的兄长,又像是倾倒积压在心中的委屈,还像是对即将辞行远去亲朋的眷恋和不舍。 意外见到徐贺同志,我奢望他能到我家歇息一会儿,喝杯水,歇歇脚,唠唠嗑,谈谈心里压抑许久的感受。但又考虑他是公事路经此地,恐耽搁了人家的正事,又怕背上强人所难的污名,我犹豫不定。但最终还是我先开了口,用试探性的口吻邀请他到我家里坐坐,他爽快地答应了我。 见他满足了我的请求,心头不由涌起一股暖流,振奋起了精神,我高兴地指引着面前的小路,两人并肩向村里走去。 我边走边向他询问"征兵工作就要结束,此行准备去哪里? "他停住了脚步,眯起了双眼,上下打量着我,笑着告诉我,他"今天专门到我家"。 我心想,他是在和我开玩笑,今天我们巧遇,他显然是在安慰我的失落,随机决定到我家走上这一遭,含有登门辞行的美意,挺够意思!我不由得心生敬佩。 我家离公路很近,说话间绕过菜园不知不觉就到了家门口,我带领他走进院子,先给母亲打了声招呼,母亲迎了出来与徐贺同志见过面,带客人进屋落座,我特意告诉母亲说徐贺是路过这里,顺便到家里看看,他还有任务一会儿得走,抓紧时间准备晚饭。先让母亲照顾客人沏茶饮水,我要到北院奶奶屋里取些东西回来。 当我返回刚一进门,母亲满面笑容,她把我叫到一边神秘地告诉说我已被批准入伍,是徐贺对她讲的。消息来的如此突然,我不敢相信,以为是徐贺在哄母亲开心呢!母亲见状向我强调"徐贺是专程送入伍通知书来的"。 "是吗?"我很惊讶,连忙回身进到里屋见徐贺同志,心情非常激动。 "恭贺你已被批准入伍,我代表接兵部队来给你下发通知。"他把入伍通知书递到我的手上。 我接过了通知书,仔细地看了又看,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夺眶而出。自初识徐贺同志我立志参军,这段日子波折不断,风起云涌,有过期盼,有过欢欣,也有过失落。今天峰回路转,终于实现了入伍参军的心愿,徐贺同志给我送来了成功的喜悦,他更是给我送来了一份珍贵的友情,对于他,我心里有一种无法表达的感动。 随后,徐贺同志叮嘱我,抓紧时间交接工作,去武装部领取被装,三天后应征兵员到县城集中,准备启程。对他的吩咐,我点头答应,向他作出保证。 接着,他讲述了关于我的定兵会上的故事。 我的参军路是在风雨中趟过,冲过了激流浅滩才登上这座彼岸,实属来之不易。最初的定兵会议上,接兵部队圈定我在征召之列,公社主管教育的领导以缺少教师的缘故,坚持留我从教,军地双方为此意见迥异,相持不下,问题被搁置。二次定兵会议上接兵部队再次把我列为接收对象,可又因为我们大队分配的两个名额占满,没有指标可用,我仍被拒之门外。经过两轮会议形成定局,征召兵员敲定出榜,我名落孙山。 面对屡争无果的困难局面,徐贺同志和接兵的首长们仍然对我不离不弃,想方设法来挽回我入伍最后的一线希望,他们向接兵指挥部带队首长请示汇报,引起上级的重视,协调征兵部门在域内平衡指标,调剂名额。为此还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协商会议,这回地方领导对接兵部队的意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形成共识,以调剂的名额特批准我入伍,让我如愿以偿,圆了我的参军梦。 一席话,我如梦初醒,茅塞顿开,罩在我心头的迷雾散去,举目远眺是一片湛蓝的星空。走过这段曲折的路,终让我迎来了这儿时的梦想成真。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晚饭后,徐贺同志和我们道别,当晚他要返回驻地。我们依依不舍,送他到村头的公路边,目送他的身影远去,渐渐地消失在夜色中。
       五、 第二天凌晨,我早早地起来,站在院子里深深地吸上一口气,我顿觉浑身轻松清爽。十八年温馨的家,是我幼年成长的摇篮,是我走向求知的出发点,更是我奔向远方,踏上征途的力量源泉。这个家,虽然简陋,但是却给了我幸福和温暖。因为这里有我慈祥的父母,有朝夕相伴的兄弟姐妹,当我要离开他的时候,心中不由产生一种难舍的眷恋。 上午我准时来到学校,见过学校领导和共处一年有余的同行们, 我以难舍复杂的心情向大家辞行。 办完工作交接,我没有更多的时间与人们叙旧长谈。走出校门,辞别旧地,起步迈向我人生历程的新阶段——绿色的军营。 几天来我很忙。领来了被装,打点收拾行囊,整理我旧日的物品,文具,书籍分送给弟弟们,还有帮助父母安排些家庭琐事,让他们静静心,歇歇脚。远方的亲戚就不能亲自前去拜访啦,托付给爹妈捎个信儿,问个安。最重要的是我还要挤点时间陪陪我的奶奶唠唠家常,从小我就在她的身边长大,记得小的时候,她把我看作是她的心肝宝贝儿。我这回要走远了,她难过的哭了,哭得是那么的伤感。 启程的日子到了,记得离开家的那天,我们在公社院外的广场集中,几十位应征入伍的青年穿上崭新的军装,胸前佩戴着大红花,双肩挎起三横两竖清一色的行囊,精神抖擞,煞是威武。 广场东侧的大戏楼披上盛装,装点的五彩缤纷像节日一般,舞台上方悬挂起欢送新兵的大字横幅,舞台两侧红旗招展,广场周边布满彩旗迎风飘扬。公社今天在这里举办新兵欢送大会,会场有专门为欢送仪式组织起来的学生团体,有送行的亲属,有赶来围观的群众,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军地领导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仪式结束,我们登上军用卡车,辞别父母亲人,告别家乡父老,踏上军旅征程。 十二月十九日,一列满载新兵的军列由辽沈大地驶向首都北京,一批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肩负着家乡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接过前辈手中的钢枪,为祖国放哨、站岗。二十日凌晨列车徐徐驶入永定门车站,永定河畔展开宽广的胸怀,迎接来自北方的祖国优秀儿女投身于保卫首都,建设北京的铁军行列。           
       六、 五十年光阴荏苒已走进历史,我与徐贺同志那场难忘的邂逅仍像一抹斑斓的彩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他献给我的是一份真挚的友爱,送给我的是昂扬奋进的军旅生活。当年,他和履行征兵使命的首长们那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一言九鼎的行事风格,感动和影响着我,成为我一直以来对待事业,对待生活信奉的不变准则;他们的坚守和执着,改写了我的人生轨迹,让我走出偏隅山村,迈进火热的军营,因此我看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体会到那绚丽多彩的世界,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十几年的摔打磨炼,坚定了我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和人民永不改变的初心。 火红的年代,绿色的军营,战友的深情,是我心中永存的青春之歌。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