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随想》
铁九师 侯剑华
又要过节了。
两千多年前,随着楚国屈原大夫的纵身一跃,汨罗江,就成了后人千古祭典的泪河……!
端午节,一个并不值得庆贺,却是让人 怀想故人,怀乡思亲的日子……
其实,在我的骨子里,更多是脆弱丰盈的情感,大于理性的坚强的。
漂泊在外的游子,这些年,一个人变得就像微风中的羽毛,早已习惯于安静。
流水歌谣般一样动听,
长不大的孩子,铺展开睫毛下的透明。所有我能看见的万事万物,一次次在思念中复活,仿佛天外的云朵,在梦中闪过……
和时间交换信物,和岁月交换年轮,直至嫩叶长出花朵。
光阴一直追赶着我们,在这万家团圆的节日,我不知道还能再说些什么……
接连不断的疫情,让我们的很多想法,失去了落脚点。
这节日是我们的,这时间是我们的,这怀想,同样也是我们的。也许并没有什么尽头,一切都会风平浪静,一切都会境随心转,相由心生。
那片你看见的羽毛,落下,又飞起,仿佛星星打开夜晚的天窗。
此刻,我多么希望,母亲走过来,看我为她包的粽子……
今夜,我的祈祷是单纯的,如拨开的粽子。
寂寞,静好。
粽子叶,那么绿,米,那么得白,就像熟睡的婴儿……
端午,给思念一次感恩的机会。
任想象的艾蒿,经过彼岸的思念和衰老的故园。
眼前的柳絮,留住了脚步。呼唤的声音,落于梦境里……
我仍然清晰地记得,母亲坐在院子里洋槐树下,在槐花的清香中,包粽子的场景。
母亲一边包,一边撩水,然后用纳鞋底的五彩线绳,把粽子捆紧,一粒粒浸泡后的糯米就这么“亲密无间”起来,仿佛我们家里的六个孩子,在母亲心中的位置。
这是我儿时的镜头,那时候母亲还没有白发。每当节日来临,作为孩子的心愿,是天真的,比如这即将到嘴的粽子,蘸上甜甜的白糖,还有那煮熟的咸鸭蛋或者染红的鸡蛋。
这些都是端午节里应有的模样。
现在,一切就像昨夜的梦:动与静,情与思,随风而逝……
自从剑华穿上军装,离家之日,自从在塞外他乡定居开始。离家这么远,再没有机会蹲在母亲身旁,看她包粽子的模样了!看她白发苍苍,日夜辛劳,满脸憔悴的样子,让我揪心得疼痛呀!当我看见她,每次见到我回家开心的笑容……我的心就抽紧,忧伤……
此时此刻,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无法言说的心情诉诸笔端,倾诉愁肠……
想起故乡的田野,想起沉默不语的稻草人,要是做个界定,比起沉甸甸的麦穗,我也许只能算作是收割后的玉米茬,固执地挺起残留的秸秆,等待燃烧成肥料。
然后,变成被大风扬起的尘埃,随风飘落。
然后,追赶着随波漂走的五彩线,重新回到故乡老家的源头……
啊,端午节!
侯剑华写于2022年6月3日端午节前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