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当年在八连与连长徐树国等同志合影照
在人生历程中,随着时间流逝,几十年前发生的事会逐渐从记忆中淡出,但在战友陈志元身上生成的故事却始终铭刻在我心底,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那是1972年五月中旬,我调到八连任付指导员没几天,营部通讯员小李满面春风送来一封书信。热情的说:指导员,这是抚顺市招待所寄给你们的信。什么内容?我急忙打开,原来是封感谢信。内容是表扬我连材材员陈志元在抚顺出差期间住他们招待所“学雷锋、做好事”的事迹。这马上引起我的兴致。
陈志元,69年吉林籍兵。他新训时,我作为新兵团机关成员集训过他们。小伙子精明、能干。记得有次新兵团拉歌比赛,他担任新兵二连指挥,动作娴熟,声音响亮,压倒多个对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新训结束,我到二营任书记,他则分到八连炊事班。这期间,不时传来战友对他的赞语。夸奖他工作主动,钻研技术刻苦,作的饭菜可口;连队节煤改灶时、他没日没夜加班,使连队耗煤量由原来的每人每天一斤降至四两。 后来当连队材料员,对工作更是认真。仅用业余时间就补修双轮车内胎40多只,修复手推车二十多台。有次营召开工程汇报会,连长徐树国还介绍过陈志元在一个暴风骤雨深夜,独自到工地盖水泥,避免了连队经济损失的事迹……。
收到感谢信的下午,党支部召开会议时,我把抚顺招待所给连队写信的事汇報后,支委们都很兴奋。指导员辛国安还补充说:前段时间,我还收到陈志元家乡一位李姓大叔的感谢信。大叔说他在火车上胃病复发,正遇到请假回家看望生病的父亲的陈志元。小陈不辞劳苦,顶风冒雨二十多里,先把大叔送到家,然后才回去看父亲的事迹!
连长徐树国听到我们的汇报,当即建议我去核实情况。并说:若属实,回来要进行大力宣扬。
第二天一早,我直奔抚顺市。
那时抚顺招待所离抚顺市政府办公楼不远,是栋四层楼的建筑。一眼望去,院内十分整洁,花坛鲜花盛开,墙边横拉的铁丝上挂满洗过的被褥、床单。楼门在建筑正中。刚入楼道,侧面墙上“雷锋学习园地”壁报就吸引了我。尤其是左边墙上的“园地”尤为醒目。
作者在长沙军政干校学习时在办公楼前影照
正上方刋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大红语录,左上角刋着雷锋“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的 日记 。
接着刊登着一篇醒目的标题:解放军同志陈志元做好事二、三事。介绍他在招待所住宿期间帮助打扫卫生、洗被褥等事迹。还有首打游诗赞扬他:
解放军同志陈志元,
我们学习好典范,
学习毛选最刻苦,
争做好事不断线,
送水、扫地、洗被褥,
不愧人民勤务员。
雷锋式的好战士,
鼓舞我们永向前!
我正准备拿笔记本记录时,突然一位亭亭玉立、身着朴实的女同志向我走来。解放军同志:你这是?不容她问完,我就自我介绍了姓名及单位。啊!你是解放军陈同志的指导员呀!“解放军真是一个大学校。看!你们的战士多优秀,走到那好事做到那...。”她滔滔不绝夸完后,马上也作了自我介绍。原来她就是招待所的孙所长。未交谈完毕,她就要领我进会客室。由于时间问题,我执意先到陈志元往的房间看看。不巧,陈志元不在室内。孙所长介绍说,“这个房间是雷锋以前出差住过的房间,我们现在把它改为雷锋间,专门给出差来这里的解放军同志居住。”我抬头一看,门顶“雷锋间”三字特别醒目。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被子折叠的如同豆腐块。墙上挂着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横幅。桌上摆着毛主席著作及“雷锋日记”等书籍,铺边放着个人日记本。正兴奋观看时,突然外面刮起风来,接着豆粒大的雨点也接踵而至。见此情况,孙所长急促说:熊指导员,我得先去叫服务员收被单。随急边跑边招呼服务员。见此情景,我也应声跑出房间,刚到楼门口,竟然见到风雨中一位身着军装的解放军战士奔跑着向楼里抢运沙发。那不……那不就是陈志元吗?
原来,他刚从外面采购完施工器材回招待所,突然遇到招待所从外面采购的沙发在车上没卸完就淋雨了,于是自告奋勇参加了抢搬沙发的行列。
我急忙迎了上去,兴奋的自言自语:这还用调查核实吗?
回到连队,急时整理了调查材料。不仅将他的事迹刋在黑板报上,还上报给了营、团有关部门。不久在团举行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经验交流大会上,我写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志愿——记四十四团八连材料员陈志元的先进事迹” 的典型材料在大会上亮了相,陈志元也被树为学雷锋先进典型。
当年我写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生的志愿——记四十四团八连材料员陈志元的先进事迹” 材料首页
此后,我就到长沙军政干校学习了!对他的情况从此知道甚少。一别几十年过去了,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但不管怎样,他曾住过雷锋住过的房间,是离雷锋最近的战友、且为部队作出过贡献,很是值得我怀念和敬重!
2022.1.18于科尔沁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