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雄奇壮丽的三峡西陵峡之畔,石牌犹如一座沉默的丰碑,静静见证着烽火岁月中的血与火。回想起初次踏上这片土地,心中依然被那磅礴的自然景观深深震撼。断崖千尺,乱石穿空,奇峰罗列,天堑险峻,仿佛天地间的雄伟史诗在此展开。那时,遥指江畔那块隐约屹立的巨石,老人告诉我:“那就是石令牌。令牌一发,军令如山。”仿佛历史的钟声在耳畔回响,提醒着我们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岁月无情,断壁残垣,无从登临,折戟沉沙,只留下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然而,令人欣慰的是,随友人旧地重游,竟能在遗迹中穷尽心绪,慰藉昔日的惆怅。站在遗址之上,仿佛还能听见那激烈的炮火声和战士们的呐喊。那些坚固的炮台遗址、弹库掩体,像无声的守望者,诉说着先烈们用生命筑起的铁壁。炮座依崖而建,岁月的痕迹斑驳在破碎的残骸上,那并非敌寇的暴戾所留,而是“史无前例”的疯狂破坏——斧凿的残忍。
当我汗流浃背,攀登山腰,忽然,一座炮台遗址映入眼帘。炮台正对峡口,意在封锁江面,那狭窄的地下通道,仿佛连接着那段血染的历史。走进弹库,顺着狭窄的通道拾级而上,不到十米便到洞外。在那一刻,心中油然升起对先烈们的敬仰: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不屈的铁壁,守护着家园。正如那一行行镌刻在遗迹上的字迹:“为国捐躯,永垂不朽。”那是战士们用生命书写的誓言,也是对后世的激励。
站在今日的石牌遗址,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段激烈的战火与呐喊。断壁残垣,荒草丛生,却依稀可见昔日战火的痕迹。每一块遗留的石碑,每一行题字,都在静静讲述着那段血染的历史:“铁血要塞。”它们如同无声的守望者,见证着无数英烈的英勇与牺牲。那块“石牌保卫战纪念碑记”,如同一座永不倒塌的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的解放和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在我心中,石牌不仅是一块见证历史的岩石,更是一座凝聚着英勇与牺牲精神的丰碑。它铭刻着无数先烈的英名,也昭示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那激烈的炮火声和战士们的呐喊,感受到那份不屈不挠的力量。和平来之不易,正如那块“石令牌”,象征着军令如山,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继承先烈们的遗志。
如今,石牌已成为一座军事文化景区,展现着那段峥嵘岁月。每一处遗迹都在提醒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站在新修的登山小径上,望着巍峨的“石令牌”,心中充满敬仰。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这段历史,不仅是过去的记忆,更是未来的灯塔。它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敢前行,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石牌的精神,将永远激荡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让我们铭记那段烽火岁月,用行动守护和平,让石牌的英勇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辉。
孙荣刚简介
孙荣刚,江苏镇江人,大学学历,高级记者,资深媒体人。1976年参军,入伍铁一师二团,曾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退伍前,曾参与襄渝、兖石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及相关项目的报道,积累了丰富的现场采访经验。1995年调入中国三峡集团,专注于新闻宣传工作。
在三峡期间,深入报道工程建设和百万移民大迁移,发表逾万篇(幅)作品,广泛传播,影响深远。多次承担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重要会议及外宾摄影采访,以专业素养赢得高度评价。
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荣获中国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学术贡献奖、首届上海国际郎静山摄影奖、中国经济报刊“十佳记者”等百余项荣誉。
著有《梦想与现实的交响》等专著,合著《三峡工程环境报告》等,论文刊载于核心期刊,作品入展平遥国际摄影节。
编辑: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