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感 恩

  
 

感 恩
 

  一一写在建军节来到之际

  我本是放牛娃,是党给了我家土地,供我念书;是军队熔炉锻造了我,从战士到干部,从边防前线到建设工地。值此建军节来临之际,思绪如潮,万千感慨汇成一句:感恩人民军队!感恩伟大光荣的党!

  我诞生于新中国的晨曦,在翻身解放的歌声里。我放牛时,曾用木犁丈量贫瘠的岁月;而党却用巨手,在懵懂的地平线上,为我托举起书本。

  后来,我肩头扛起了钢枪,在1968年的春天。军营熔炉之火,锻我如锻一块赤铁,火星溅上领章,口令刻于肋骨。随后党徽悬于胸前,1969年深秋,党徽在我胸前苏醒,成为心跳的刻度——从此脉搏便合上了世纪的节拍。自1971年起,我以基层军官的名义,努力做好后勤工作,为部队干部战士保驾护航;1982年转业地方后,为更好服务于人民,于1984年考上南京大学,为地方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熔炉的烈焰、旗帜的鲜红,已融入血脉奔流不息。直到2009年,我把汗水浸润的图纸叠成晚霞,与老伴在花影下细数年轮;墙上勋章安静悬垂,与窗外和平的鸽哨对望,它们皆在阳光下,闪耀着不褪色的忠诚。

  千言万语难以道尽啊,我心底的河终将流向大海:没有党,我仍是牛背上的孩子,只能摸索着泥土的纹路;没有军队,我如何能守护,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滚烫的版图?

  因此,当党旗和军旗再次交相辉映于八月的晴空,我听见胸腔里激荡着整个时代的潮声。看啊,无数后继者正列队前进,他们崭新的戎装,连缀成大地之上永不生锈的姓名;他们步伐铿锵,踏出的道路正延伸为迷彩色的春天,直抵北斗星照耀的远方——那是党旗所指,也是我们永恒的归途与起点。

  于是,一个老兵的敬礼,在节日的晨曦中缓缓举起:向永不熄灭的熔炉之火,向世代相传的旗帜之红,向未来永在的召唤之哨——向着我的生命所自、所归、所燃的整个太阳系,致以最深的敬意。


董  峰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