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作先战友长期从事宣传报道工作,他在部队和改工后的企业都是“文职”,退休后经商,今年70岁了
很难得,我熟悉的一些文字工作者,退休后对写作厌倦,作先战友却对写文章一往情深。每每让我感动和敬佩的是,他常常在我发表的公众号文章后,长篇大论留言,时有真知灼见;尤其是对铁道兵的人和事耳熟能详,下笔千言,颇有史料价值。
我先后发表过几篇有关著名作家严歌苓的文学创作文章,作先战友激动之余,又写下数千字评析。这里摘编一部分,与大家共享。

严歌苓在“铁道兵”的日子:顶楼5层最左的那扇窗,是她的“创作室”;晚上,她在这个楼梯跑上跑下锻炼,治疗伴随她数十年的“失眠症”。我在3层最右的办公室,总听到她“攀登”的足音。这栋楼已不复存在,拆迁前我委托画家王沂光拍摄。
严歌苓曾是铁道兵部队的创作员,现在誉满世界。我在部队从事文艺创作时,她是部队舞蹈演员。最近,看到梅梓祥写的几篇有关严歌苓的文章,我又研读了严歌苓作品的一些章节。
严歌苓在铁道兵及改工后的中国铁建从事文学创作八年,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创意写作硕士。熟练运用中、英文创作,作品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在全球发行,获国内外几十个文学奖项,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特别是与大导演张艺谋的合作,扩大了她在国内文学和影视界的影响力。

严歌苓的主要作品有《雌性的草地》、《扶桑》、《白蛇》、《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陸犯焉识》、《芳华》、《床畔》等。其中多部作品搬上荧屏、银幕。电影《芳华》《归来》,铁道兵背景的电视连续剧《你迟到的许多年》都有很大影响。在中国女性作家群中,有王安忆、残雪、毕淑敏、张抗抗等,严歌苓现在的势头明显超越了以上几位。

文艺创作的实践告诉我们,作家创作的源泉是来自生活。有什么样的创作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作品。严歌苓刚入伍时,是成都部队的舞蹈演员,耳闻目睹铁道兵修建成昆铁路的艰苦卓绝,发现“铁道兵是和平年代最艰苦的部队”。后来,她调到铁道兵文学创作组,经常深入部队体验生活,同战士同吃同住,对铁道兵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情,积累了很多创作素材。去国多年,他的创作中,铁道兵题材仍然占有相当比重。连续两次上卫视热播的电视剧《你迟到的许多年》,讲述的就是铁道兵转业军人奋战商海的故事。长篇小说《床畔》,讲述了一位19岁女护士万红,多年护理一位铁道兵英雄连长张谷雨的故事。

严歌苓在谈到《床畔》的创作体会时,认为是一部象征主义的作品。《床畔》写一个大姑娘,天天在床边守着一个一丝不挂的植物人,一守十多年,天下有这种事吗?严歌苓就这样写了,读者感动了。女护士守护的是英雄,守护的是当今社会一种弥足珍贵的感情与精神。万红从小就想嫁个英武的小连长。社会需要英雄,这是作品的寓意与价值所在。
期盼世界知名作家严歌苓,再创作几部铁道兵题材的鸿篇巨制,这是我和广大铁道兵战友的共同心愿。

1985年,我与白作先(右)战友在诸葛亮躬耕隐居的襄樊古隆中。
照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 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