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家什字往西走叫庙后街,这小街上有两家杂货铺,门脸不大,但在回坊上挺有名气。
它,负责着麻家什字这一带居民住户的杂货供应。
俺家正好住在这两家杂货铺中间的小巷里,既郭签士巷,桃胡巷。
被妈妈指使买个油盐酱醋的事情全权落在我的头上,我真真成了个“打酱油”的角色了。
那时侯,不讲究什么“计划生育”,也没有什么“独生子”一说,每家里的兄弟姐妹甚多,男娃娃也没有现在这么金贵,八九岁,就会帮妈妈做家务事了。
我既学会了“叭嗒,叭嗒“拉风箱,还学会了站在小板櫈上,挣着,挣着擀面条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么。
用一只长长的铜油勺,往勺里滴上几滴卫生油,慢慢的塞进炉灶里,青焰焰的火苗馋舔着铜勺,发出“滋啦啦”的声响,再倒入切碎了葱花,香味顿时弥漫在厨房间了……
“哎呀坏了”!瓶瓶里没酱油醋了,这葱花酸汤面可咋吃呀?
我提着酱油瓶子这一气子的碎歩跑呵,到麻家什字这东头杂货铺门前才算停住脚,左手是玻璃柜台,摆满了杂七杂八的商品,右边是盛酱油醋的大瓮缸,老大老大,我仅仅比这硕大的瓮缸高半个头,真像歌词里头唱的:半个月亮爬上来么……
一个戴着头巾的大妈招呼我,说:要酱油,还是要醋?
我急急把毛毛票递上去,回答道:半斤醋,半斤酱油,那年月,家家户户都是一分钱掰成两瓣花么。
大妈从瓷盘上拿起一个用竹筒筒做成的提子,往大缸一插,半斤酱油顺着漏斗流进瓶子里了……
日子就这么悄悄静静的溜了过去~
似小溪的流水,轻轻的流淌着……
转眼间,国庆节到了。
计划经济时的模式,是宁穷一年,不穷一节。
国家为人们能够好好过一个国庆节发了很多优惠券,这其中就有庙后街西头这家专门供应回坊清真糕点杂货铺。
妈妈买回了我最爱吃的清真“倒口稣”,那黄油油的稣饼点心又甜又香,入口即化,香的我发现衣服上掉了个渣渣,都要赶快的捡起来放进嘴里头了,瞧瞧我这个吃货馋相吧,把人丢到井里头了。
回过头,看到我亲不溜溜的小妹玲玲手里还握着一块圆圆的“倒口稣”,一时计上心来,哄开妹妹了。
“玲玲,你不是最喜欢看弯弯的月亮么,来!哥给你咬个弯弯的月亮么”,还没等妹妹反应过来,一口把妹妹手里的圆饼饼咬掉了一个豁豁“哇”的一声,妹妹哭了,我撒腿就跑,后面,妈妈的苕帚疙瘩高高的扬了起来……
啊!
远逝了,
那如梦如幻的金色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