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日子里,耳边又响起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故事。
“南陈北李”指的是陈独秀在上海,李大剑在北京,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组织上做了大量的准备。陈独秀领导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到发起、联络的作用;李大剑领导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密切配合,共同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17年,陈独秀应聘到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1918年2月,李大剑出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两人开始共事。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李大剑参与编辑工作,从而形成了以陈独秀、李大剑为核心的新文化运动的强大阵营。1918年12月,陈独秀、李大剑共同创办《每周评论》,开始了他们并肩战斗的新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不仅发挥了领导作用,而且和李大剑一起身先士卒,并肩战斗。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称赞“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剑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6月8日,为营救在五四运动中被捕的学生,陈独秀与李大剑商讨后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6月10日,陈独秀亲自带人到宣武门外的新世纪游艺场散发,当场被捕。在社会各界的声援、营救下,陈独秀于9月16日获释。李大剑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诗《欢乐独秀出狱》。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陈独秀、李大剑都萌发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李大剑认为“凡作为一个团体,必须有明确的主义”、“旗帜要举得鲜明”。陈独秀认为我们关注的目标要从青年学生转向工农大众,从思想文化的传播转向建立政党组织。两人约定:陈独秀在上海,李大剑在北京,一南一北负责建党。他俩还商定,先组织成立一个马克思研究团体,为建党在理论上、思想上、组织上做必要的准备。
李大剑在北京,率先启动了建党筹备工作。当时他周围已聚集了邓中夏等一批倾向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才俊。在李大剑的指导下,1920年3月23日,19名北大学生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在《北京大学日刊》上登了《北京大学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启事》。这是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2O14年5月4日,习近平视察北京大学,在校史馆看到了上述《启事》后,感慨地说:“追根溯源,看来源头在这里啊!”
研究会得到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他把景山东街老北大二院西斋宿舍的两间房子拔给了他们。为躲避当局的检查和迫害,李大剑给它起名“亢慕”简称亢斋。“亢慕义”是德文“共产主义”的译音,“亢慕斋”即共产主义室。
亢斋内墙壁正中掛着马克思像,像两边贴着一副对联:“出研究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上联出自陈独秀,下联出自李大剑。一批立志改变旧中国面貌的先进知识份子聚集于此,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的学说。
亢斋集了马克思、恩克斯、列宁英文书籍四十余种。李大剑从每月140块薪金中拿出80块用于维修研究会的日常运行和购买马克思主义文献。邓中夏等成员集资120块现大洋,从国外购买了一批马恩列的原版书籍。设立了英文、德文、法文三个翻译组,翻译原版马列经典著作。每周六晚上举行一次讨论会,围绕会员的研究成果开展交流与辩论。每月举行一次演讲会,李大剑带头演讲,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亢斋所藏中文图书对毛泽东等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20年毛泽东在北京期间,同李大剑以及亢斋成员湖南同乡邓中夏、罗章龙等人保持着密切联系。他潜心阅读了他们推荐的那时为数不多的中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1936年,毛泽东在会见斯诺时说,在北京期间,“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在亢斋受到洗礼的先进分子,成为中国第一批有共产主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除李大剑外,从亢斋还走出来了张国焘、邓中夏、罗章龙等有影响的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1920年2月中旬,陈独秀抵达上海后居无定所,他的安微老友拍文蔚恰逢离沪履新,便将老渔阳2号的宅邸交由陈独秀居住。其后,陈独秀把《新青年》编辑部也迁到这里。
当时,陈独秀在思想、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影响力巨大,很快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搞政治而倾向马列主义新朋友”在他的周围。其中包括从日本归来的李汉俊、李达、陈望道等。
1920年4月李大剑又把以俄国记者身份、提出在中国建党的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维经斯基写信介绍给陈独秀。在陈独秀住所,维经斯基与陈独秀、陈望道、沈雁冰、邵力子、戴季陶、沈玄庐、张东药等人多次座谈,介绍俄国革命后的情况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状况,建议中国尽快建党。这对陈独秀加快筹建中国共产党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5月,陈独秀组建了有邵力子、陈望道、李汉俊、戴季陶、俞秀松等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人在住宅商议,决定成立共产主义组织,并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选陈独秀为书记。此后,陈独秀就使用“社会党”,还是“共产党”命名问题,写信给李大剑征求意见。李大剑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赞同。8月,上海的早期组织正式命名为“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陈独秀认为,“首先应在各重要地点组织若干中国共产党的小组”。他通过写信、派人指导或具体组织等形式,积极推动各地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因此,上海党的早期组织承担着发起、组织任务。实际上起到临时中央的作用。
作为李大剑与陈独秀的联络人,张国焘经常来往于京沪之间。8月底,陈独秀要张国焘将上海建立党的早期组织的情况转告了李大剑,希望他“先组织北京小组,再向山东、山西、河南等省和天津、唐山等城市发展”。李大剑认为”上海所拟议的要点都是可行的,在北京可以依照着发动起来”。10月,李大剑与張伸府、张国焘在北京成立了共产党小组,11月改称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剑任书记。在李大剑的直接领导下,北方数省和内蒙古地区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组织。
1920年春夏之交,毛泽东途经上海,到陈独秀住所拜访,并多次交谈,陈独秀委托他在长沙建党。11月,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在长沙成立了湖南党的早期组织。1920年秋,陈独秀介绍在日本留学时结识的刘伯垂入党,并派他回武汉与董必武、陈潭秋等人成立了共产党武汉支部。1921年初,陈独秀、李大剑引导下,青年学生王尽美、邓恩铭在济南成立山东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年12月,陈独秀应邀赴广州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途中逼留香港,委托李义宝等人在香港建立共产党组织。到广州后,又将无政府主义者成立的所谓”共产党”重建为广东共产党支部。与此同时,受陈独秀委托,张申府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在法国,施仔统、周佛海等在日本,分别成立旅法、旅日党的早期组织。
陈独秀在穗期间,先后委托李汉俊、李达为上海党的早期组织书记。1921年6月上旬,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柯尔斯基相继抵沪。马、柯与二李密唔,当他们了解到中国七八个中心地区已有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和活动,就提议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成立全国统一的共产党。二李与陈独秀、李大剑通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各地同志都期盼“南陈北李”能出席一大,但当时陈独秀正担任广东大学预科校长,为筹备校舍经费而四处奔忙,故委派包惠僧出席。李大剑正值北大学年终结业期间,校务繁忙,不能抽身,便由张国焘、刘仁静出席。
1921年7月23日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以及马、柯两位国际共产主义代表,齐聚离老渔阳里约一公里的李汉俊的兄长李书城的公馆,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酝酿开天辟地大事一一成立中国共产党。
7月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闭幕会议)。会议刚开始,法租界巡捕密探突然闯入,言辞含糊,又慌忙离去。有丰富斗争经验的马林。立即建议中止会议,马上疏散。
李公馆不能再开会了,而且在上海也难以找到适宜开会的地方。根据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8月3日一大早,中共一大代表乘火车转移到浙江嘉兴(嘉兴是王会悟的家乡)。下午,一大最后一次会议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通过了会议文件,选举了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总书记。下午6时,一大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成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最终结出硕果。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犹如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中国劳苦大众有了翻身解放的希望,中国的革命从此煥然一新。
照片来自网络;文字摘抄《老年人》2021年第六期梅兴无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文。
版面图片限量,更多内容请关注美篇
美篇链接、请点击查看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