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长寿湖
长寿,谁不向往?
作者:袁 勇
人人思长寿,但愿人长寿。
这里,是长寿。她地处重庆腹地中心,襟长江而邻主城,居渝东而挟三峡库区,史称“膏腴之地,鱼米之乡”,更有“寿星之乡”美誉。长寿,正如同她那吉祥的名字一样,人民健康长寿、地久天长。
壬寅虎年新春。我从京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站在新建成通车的长寿长江二桥“观景台”上,放眼望去,宛若一道绚丽的彩虹凌空于长江之上,扮靓着故乡的江北与江南,“天堑变通途”,一起向未来,长寿更加如虎添翼。这是我任职中国铁建川渝区域指挥部时,牵头为家乡招商投资兴建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倍感欣慰。在长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孕育了这“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自然风光,更演绎出众多美妙的传说。抚今追昔,怎能不感慨万千……
长寿,一座文化底蕴厚重的滨江古城。
三倒拐古街
她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东北有长寿山,居其下者,人多寿考”之称。早在蜀汉就首置长安县,唐高祖李渊在位时,设乐温县。后来改名长寿县,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流传至今。相传,明代洪武年间,当朝宰相戴渠亨下乡察访民情,途遇大雨滂沱,便进小店避雨。见一老翁满头白发,银须齐胸,年约九十有余,在此沽酒,自称为其爷爷祝寿。宰相听后,兴趣油然而生,问:令祖父高龄几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满150岁呢”。宰相越发惊奇,正欲细问,又见一位不惑之年的男子拿着雨伞走了进来,喊道“爷爷,给您雨伞”。片刻,又有一个男童蹦蹦跳跳前来,称送伞者为爷爷,要他赶快回去拜寿行礼。宰相再也按耐不住,便亲赴寿翁家祝贺。但见张灯结彩,寿星满座,高朋盈门。欣然拿过纸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了“花眼偶文”四个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请教,宰相便以每个字为句首,写下四句诗:
花甲二轮半,
眼见七代孙。
偶遇风雨阻,
文星拜寿星。
落款“天子生门门生天子”,人们才恍然大悟,方知来客乃当朝宰相,又是黄帝之师,肃然起敬。戴渠亨此次察访乡间民情,得知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百岁老人比比皆是。于是回朝奏明天子(洪武帝),长寿县 由此得名。 历经数百年,民间绘声绘色盛传不衰,而“人多寿考”已成为长寿文化之源。
长寿山水之地
长寿大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各领风骚,孕育出了巴妇清 这样名垂千古的养生实业家,她曾捐巨资修筑万里长城。死后,秦始皇下令在其葬地龙寨山修建“女怀清台”以资表彰;宋代理学大家谯定著名《宋史》、《南宋史》,他上承程颐学精髓,下开闽学与湖湘学派,造就一大批光耀史册的儒学大师,对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贡献甚巨,享年130岁;还有现代“武侠小说之父”还珠楼主李寿民……。长寿浩瀚的历史中,走出了许许多多历史杰出人物,如明代嘉庆年间官至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的聂贤;明代兵部尚书陈新甲;红五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中共长寿地下党特支书记王炳南;被誉为“红色文胆”的中宣部原副部长廖井丹;新中国海军创始人之一汪大漠…… ,如今“文武皆一品,科甲占鳌头”的古墨迹仍清晰可见,一批又一批著名历史文化名人灿若星辰。
长寿菩提山·
长寿,非去不可地“打卡”之地。
我出生于长寿,固然对长寿有着特殊的情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永不停息地散发出熠熠灵光。诗云:绿树色闲飞,琼楼拔地,寿星荟翠,井水生烟,燃灯僧赐福,精华继少林,天梯登绝顶,菩提山上见如来。所描写的就是全国最大的养生文化景
点集群地_长寿菩提山,因中国佛教禅宗祖师菩提达摩到此传佛讲法而得名。这里气势雄杰,突兀而立,山顶中凹的特殊地貌,宛如盘空的天梯,被尊为“巨镇群山”的长寿“镇山”。树阴如海的黄草山,曲径通幽,冬暖夏凉,鸟兽和鸣,方圆一千多亩的楠木院,具有微风吹过万竹林、清丝扑鼻爽心怀的意境。唐代诗圣杜甫,于永泰年间,因战乱漂泊零落,路经此地,留下了著名的诗篇《黄草峡》,“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啊,长寿美不胜收。茶梯摩云、溶洞如宫、峰奇石秀、水净天蓝的明月山;仙风盈谷、飞瀑湍流的三洞沟;御临河生物进化活档案的“长寿化石村”……万千瑰宝,岁月孕之。只要你去看看、去走走、去聆听,你就会发现,大自然与我们是那样的亲近,那样的浑然一体和谐共生。
天梯登绝顶
啊,长寿美在天赐。我印象最深的当属长寿湖,那是非去不可的。记得上高一时,老师带领同学们步行15公里,第一次来到长寿湖游览。回校后,要求以《长寿湖之美》为题写作文。当年我是这样赞美她的:“站在巍巍的拦河大坝上,俯视湖中央那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有的像龟、有的像兔、有的像羊,形态各异:湖水波光粼粼,清清澈澈,偌大的湖面像一面敞亮的镜子,映出了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环顾岛上和湖畔,一排排水杉、小叶榕、越桂常绿阔叶,遮阳蔽荫,一片片柚林、夏橙,层林叠翠……您的美,自然天成!”童年的记忆是写在心里的眷恋,从未离开过。后来,我参军入伍当铁道兵乃至转业定居北京,每次探亲、休假或出差,都忘不了去逛一逛长寿湖。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每次都有新的期待,她已摄入心魂,长寿湖,让我魂牵梦绕。湖光、岛影、鱼鲜、果美早就闻名遐迩。你看那:镶嵌在湖心的天赐寿岛,神奇无比,19个大大小小天然岛屿围合成一个巨型的“寿”字(长约1288米,宽704米),仿佛大师泼墨的魏碑书风,意象浑穆,气韵生动,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寿”字,更为惊奇的是将“寿”字反过来看,又恰似长寿的“长”字,好一个“长寿双齐”了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朱德、李富春、李先念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共和国元帅刘伯承曾在丰都血战后,还在长寿湖畔养过伤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些文人墨客笔下的长寿湖,更是魅力无限。我爱长寿湖,更爱这红色的旅游“打卡”之地。相信你也会被长寿的魅力所震撼、所折服。
天赐“寿”字
长寿,谁不向往?!
长寿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用“长寿”二字命名的县级行政区。一江两湖两山,将长寿城区围在其中,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长江,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巨龙穿城而过,以磅礴力量和它的风光万千,为我们构筑了永恒的生命之城、运动之城、长寿之乡、益寿圣地。近代史政治家陶澍写诗赞叹“水曲流巴字,山长幻寿文”,字字珠玑,揭示了长寿山水的神韵天成和博大精深。诗人窦巩“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诗人张若虚“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长寿吸引着无数诗人前来赋诗歌咏,怀古松青千载寿,山长水运四时春;一路风光似画廊,长寿山中寿命久长。难怪长寿人都非常自豪地说“天地之间,唯此长寿”。
古往今来,健康长寿是人类的永恒追求和愿望。上古时便有嫦娥偷吃夫君后羿从西王母处得来的长生不老神药,独自一人飞往月宫的传说。古代的封建帝王,都企图长生不老,永保珍贵,常常误入歧途,反而短寿。
为了长寿,千古一帝炼丹不成,焚书坑儒;汉武大帝欲求长生,千人出海寻仙求药;唐太宗竞折腰不死药。为了长寿,今天有多少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乱吃补药?又有多少人在信奉保健延寿秘籍?
长寿与永葆青春一样诱人。如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与日俱增,“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关心人民福祉,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铿锵有力,虎虎生威。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正继续向民生领域发力。人人健康长寿,将不是梦想。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目前人均寿命77岁,超过了中上收入国家,表明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得到了持续、明显改善。长寿区更是对标“寿星”: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5岁,到205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90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标准,必将成为享誉世界的长寿之乡。“长寿”,名至实归。
寿星石像
长寿真好,真好长寿。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依山傍水的天赐长寿,何止美丽?
长寿,让我心潮澎湃。
长寿,谁不向往?!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作者简介】袁 勇,重庆长寿人,定居北京,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从军铁道兵,转业供职央企,有过记者、党群、行政、区域工程管理、企业负责人等经历。热爱写作,曾是多家学会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铁路文学》等报刊及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表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诗歌、论文、电视类作品逾千,有百余篇(部)作品荣获一二等奖,著有《逐梦一路行》一书。
编辑: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