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空间坐标看河北的地理环境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立体的。在空间坐标上的河北,所展现的地理环境很独特。
北有横亘着的燕山山脉,从北向南又有贯穿河北、山西、河南的八百里太行山脉。发源于燕山和太行山的滦河、滹沱河、漳河等大大小小的河流,冲击出华北大平原主干之一的河北大平原,这里是物产丰盈的沃土。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以及衡水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镶嵌在这片土地上。白洋淀是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的重要依据之一。悬在北京头上的官厅、密云这“两碗水”,则是首都的生命线。渤海湾城市群里的秦皇岛、唐山、沧州,是河北的出海口,并拱卫着北方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天津。北部承德和张家口的坝上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是避暑胜地,其中的塞罕坝林场是人工自然的奇迹!北京和天津被河北紧紧包围,三地山水相连,天然一体。像这样有山、有水、有湖,又有草原、海洋和大平原,并怀抱两大直辖市的行政省,在全国可谓独一无二。
河北四季分明,不冷不热的气候,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适合人类生存,加上北扼关外,南控中原,西高东低面向大海的地形地貌,这是自元朝以后的首都定于北京,新中国也定都北京的自然条件。
河北空间的广延性,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稳定的,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许多的不同、是变化的,有伸有缩。如张家口曾经是察哈尔省省会,承德曾经是热河省省会。被河北怀抱的北京和天津,曾经的面积远不及现在这样大,通过多次划去周边河北的土地才变得如今这样大。河北的首府即省会,曾经是天津,又曾经是保定,北京历史上也曾短暂成为河北省会,在津、保、京之间轮回过几次,直到1968年才把省会固定到石家庄。变来变去的省会,可把河北折腾的够呛。
二、从时间坐标看河北的悠久历史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在一维时间的坐标上看河北,所呈现的是悠久的历史。
若把时间坐标尺度放大、拉得够长,自有人类起,河北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多万年前,考古发现的张家口泥河湾盆地的原始人类遗迹,就是证明。被尊为“三皇之首”的伏羲曾在新乐一带活动多年,创制八卦、教民渔猎、始定婚姻制度等。大禹治水始于冀州,而冀州当时涵盖了今天的河北和山西。统一华夏部落的黄帝与蚩尤大战,即“涿鹿之战”的地方也是张家口。战国七雄中的两个,即燕国和赵国就在河北及周边,因而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还有一个虽小但也顽强生存上百年、也曾辉煌过的中山国,就在今天的石家庄和定州一带。北京曾经是燕国的首都,元明清三朝六百余年定都北京,北京也是新中国的首都。天津曾经是仅次于上海的工商业大都市,今天仍然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处于河北怀抱中的京津二市与河北难舍难分,共同构成了燕赵大地的历史。
即使从有甲骨文的商朝算起,河北上下也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河北作为中华大地版图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历史的沿革与中华历史大的进程是同步的,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河北都伴随期间,遵循这样的顺序更替。
在河北的历史舞台上,上演过数不清的历史事件,出现过许许多多本地的、出去的和进来的历史人物。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由柔变刚、强大起来。“将相和”成为历史的佳话。出生于邯郸的嬴政,即秦始皇晚年东巡到了秦皇岛,返程的路上逝于今邢台的沙丘平台。从河北走出的赵佗,是征服南粤、统一中国的功臣。魏国人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发生在如今河南安阳和河北临漳一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发生在琢州,常山赵子龙的故里是正定。东汉末年中原逐鹿,曹操通过官渡之战,进而统一北方,曾踏上秦皇岛,面向大海,豪情万丈,吟词《观沧海》。伟人曾赋诗:“想当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河北同全国一样,也经历了从近代的屈辱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建设的辉煌和改革开放后的跨越式发展的历史。
三、从时空坐标看河北的经济优势
肥沃的大平原和丰富的地下矿藏,这种空间或者说地域之利,造就了河北许多经济优势:河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小麦以及棉花主产地之一;河北的钢产量居全国第一,唐山、邯郸、邢台、张家口、承德等地都有大型钢铁厂,至今仍是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省;河北曾经是全国重要的棉纺基地,仅石家庄一地就有七座大型纺织厂;以开滦煤矿、峰峰煤矿、井陉煤矿等为代表,河北也曾是煤炭大省;河北曾是全国最大的青霉素生产基地,华北制药厂地位显赫,至今石家庄仍然是全国知名的药都;河北交通发达,石家庄是近代“火车拉出来的城市”,成为连接京广和贯通山西、山东的枢纽。
从时间轴上看,解放前的河北和全国一样也是贫穷落后的面貌。虽然唐山也曾是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下,发展受限,多灾多难。河北工农业的兴盛发展主要在新中国前三十年,改革开放后河北的继续发展,是以前三十年的发展为基础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在河北时间和空间坐标上也得到验证。
河北的空间是广阔的,又是有限的。河北要想更大的发展,除了要充分利用好本地的各种资源,还要向全国、全世界更广阔的空间拓展,在更大的空间中驰骋。时间是沿着一个方向流逝,是不可逆的。河北要想更大的发展,在面临各种挑战时,也必须抓住和利用好各种机遇,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跃进。
四、从时空坐标看河北的灿烂文化
在河北的时空坐标上,可以看到异彩纷呈的燕赵文化。邯郸是著名的成语故乡,负荆请罪、邯郸学步、毛遂自荐、完璧归赵等等,一个又一个典故在这里诞生。跨越河北、山东等多地域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以“三分实七分虚”的各种想象演绎出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相传也是河北人,他创作的《窦娥冤》在我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河北梆子、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打上河北自然和历史印记的文化样式,都很耀眼。也可以看到许多文人和思想家,如西汉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是出自衡水的大儒,清朝的纪晓岚是献县人,他领衔编撰的《四库全书》是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还可以看到许多医学家、科学家的名字。春秋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乃今沧州人士,安国曾是北方的药都,河北自古就是中医文化繁盛之地。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籍贯保定,他提出的周期率,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元朝邢台人郭守敬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天文历法的发明者。近代以后,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的我国著名的文学流派之一。《荷花淀》《芦花荡》《白洋淀纪事》等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
在河北的时空坐标上,也贯穿着河北人的精神血脉。“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的壮举,是也;秦统一六国,最难征服的是赵国,“宁愿同归于尽,不向秦军低头”的赵人血性,是也;唐朝著名的诤臣魏征,敢于谏言犯上,是也;近代义和团的勇士们曾在这片土地上与列强侵略者厮杀,他们以血与火的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亦是也。慷慨悲歌作为燕赵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表现,是值得传承和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起点山海关,蜿蜒于燕山山脉而至嘉峪关的万里长城,古代是中原地区的军事屏障,它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蕴含精神文明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河北历史悠久,燕赵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河北人既有大山一样坚毅的品格,又有大平原和海洋一样宽阔的胸襟,还有坝上草原一样的洒脱豪放。古老的燕赵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五、从时空坐标看河北的红色基因
燕赵自古的慷慨悲歌,近代以来转化为革命的、红色的文化基因。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发源地就是处于河北腹地的北平。中国共产党两位创始人的“相约建党”就在北平到天津的路上。河北人李大钊的慷慨赴死,似高山让人景仰。
河北作为抗日战争敌后主战场之一,有长城抗战的壮举,更有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游击战。八路军129师、120师、晋察冀军区的部队,都曾在河北战场抗击日伪军。百团大战的主要战场,除了山西,就是河北。河北人民创造了地道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作战形式,创建了雁翎队、回民支队等民间抗日武装,出现了吉鸿昌、马本斋、节振国、狼牙山五壮士等无数的抗日英雄。《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都是表现这一时期河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作品。
平山的一个小村庄——西柏坡,是中国共产党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领袖们正是在这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指挥了解放战争的三大决战。平津战役的战场即在河北这片土地上。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联手,先后解放张家口、新保安和天津,并逼迫北平和平解放。董存瑞等无数烈士的鲜血洒在了燕赵大地上。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员。
近代以来,在河北广阔大地上和历史进程中演绎出的无数革命篇章,构成了河北的红色文化,一直在传承和弘扬,成为深深地烙印在燕赵儿女身上的红色基因。
六、从时空坐标看京津冀的关系
河北毗邻京津,是京畿之地,清朝谓之直隶,因是拱卫京城的地方,所以直隶总督是处于封疆大吏之首的地位。如曾国藩、李鸿章都曾出任过直隶总督,保定至今还保留着直隶总督府旧址。
毗邻京津两大直辖市,北京又是首都,当然有好处,河北确实也借助京津发展了自己。如给京津提供最多农副产品的是河北;进入京津的打工人,即“北漂”最多的也是河北人;作为京津“后花园”的河北,特别是前往张、承、秦三地的游客,京津人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个广告词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北京和天津的,河北成为了京津人的休闲度假之地。此外,还有京津对河北多方面的帮助。对河北来说,是从京津受益的,不能否认。
此外,由于气候宜人,承德曾是清朝的“陪都”,成为第二个政治中心,承担过重要的行政和外交职能,留下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等重要遗产。秦皇岛的北戴河被称为“夏都”,是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夏季办公和修养之地,许多重要会议在此召开,许多重要决策在此形成。这也说明河北与首都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从这种特殊关系中,河北无论历史上和现实中也受益多多。
河北地理区位虽然独特,有优势,但也有局限性。如沿海地带,由于天津、大连等渤海湾大港的存在,河北秦、唐、沧三个港口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限制。加之渤海比之黄海、东海、南海是“小海”,中国的沿海港口众多,所以河北的港口经济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
河北又被称为京津的“护城河”,只要出现非常情况,如洪水来到,河北都必须首先保卫京津两大中心城市安全,宁肯自己作出牺牲。为了保证北京“两碗水”的干净,流入官厅、密云水库的河流两岸绝不允许有企业,有的则必须关闭,为此张、承两地也作出很大牺牲。保证京津的安全是必须的,作出一定的牺牲也是必要的,但京津对河北的补偿是不够的,这就制约了河北的发展。
被河北怀抱的这两大都市,既辅射和带动了京畿之地的河北,更依赖河北的付出和贡献。
京津带动河北发展的功能,不能说没有,但很不够,比起上海对长三角的拉动,广州对珠三角的拉动,是逊色的。不仅带动作用不够,而且京津还利用其优势地位,从河北大地不停地吮吸着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的精华。例如,京津集中了大量顶级高校,河北高等教育比之落差巨大,河北唯一一所211还放在了天津。在北京周边,曾经有一个河北贫困带,脱贫攻坚后虽然摆脱了绝对贫困,但比之京津差距仍大。京津冀的不平衡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三地一体化的推进,特别是千年大计之雄安新区的拔节生长,北京许多非首都功能向河北的释放,三地的不平衡有望改善。
(石家庄铁道大学教授,2025年7月完成于平山驼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