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援越抗美抢修铁路回顾


  

 

援越抗美抢修铁路回顾

  

  2021年6月27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模样》栏目报道潘成忠的画面,
 

  1965年初,美国对越南战争升级。美国总统约翰逊公然宣布美军在越南直接参战,并扩大对越南北方的轰炸。1965年2月7日,开始推行“南打北炸”,逐步升级,以炸迫和,停炸诱和的“胡萝卜加大棒的侵略政策。”应越南政府的请求,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和两国政府的协议。1965年6月28日,总参副总长李天佑召见铁道兵司令李寿轩和一支队主任交代出国任务,并强调指出,部队入越首先是站住脚,第二才谈得上完成任务。铁道兵奉命以二师为主,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指挥部。主任龙桂林、政委郭延林,辖二、六、七、九、十、六十三团等6个团,参加越南北方铁路保障任务。四月下旬由铁道兵副参谋长龙桂林和铁道部工作组张敬之带队及各团领导等参加的铁道代表团到河内与交通运输部部长潘仲慧、越北军区领导会见,然后先遣设营。

  一支队主要任务是援助改建首都河内往南、往北及西北至中国的几条铁路干线,改法国殖民地时期的窄轨(米轨)、宽轨(标准轨),混合轨铁路,改建和扩建一些关键地段的

  桥梁及车站。而铁路保障任务十分艰巨,又受到美军飞机袭击铁路,重点是桥梁,反复干扰严重破坏。在残酷的反轰炸斗争中,再现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一、站住了脚,力争打赢

  部队入越首先是要站住脚,第二步才谈得上完成任务。越南北方地处亚热带,酷热潮湿,气温高时达到摄氏47度,人们每天大部分时间汗流浃背,饮水量大,我的一个警卫员曾一天喝了15壶军用水壶的水。越南雨量充沛,植被茂盛,适合动物、病媒昆虫繁殖,平时还要忍受“小咬”,蚊虫、蛤蟆、黄蚂蚁、毒蛇侵扰,参战的多数指战员患上了皮肤病,痱子、体癣、疖子、烂脚、阴囊炎等。人们吃睡不好,一些同志入越两个月,体重下降十多公斤。各级领导十分着急。连队提出“为革命吃饭”口号,一碗及格,三碗优秀。炊事班也想办法改善,不辞辛劳,烧绿豆汤送到工地,改一日三餐为五餐,增强了指战员的体质。

  我二大队机关驻地在谅山省支陵县枚稍村,深山老林潮湿闷热,相对湿度85%左右。我住的草棚里,见不到阳光,衣服、被褥潮湿,总有一股霉的味道。进驻的头几天,我曾见到大老鼠和蛇打架从草棚顶上滚下来,甚至还有掀开蚊帐看到一条蛇卷卧在床上的景象。为了完成任务,各级指战员战胜千难万险,逐渐适应了自然环境,扎实的站住了脚,为完成预定任务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同志加兄弟,友谊似水长

  越南党政军领导和人民群众十分关心我们一支队。1967年2月9日,越南主席胡志明到河友线林站,向一支队指战员拜年。一支队政委郭延林、团长苏保臣等率队欢迎。76岁高龄的胡主席用流利的中国普通话向大家说“你们辛苦了,向你们拜年”。郭政委忙说,“主席老人家好!向您拜年!”。胡主席看着这群年轻战士关切地说,“你们离开自己的国家和亲人,来到越南抢修铁路,流血流汗,真不容易呀!你们工作中有不少困难,我们是同志加兄弟,有什么要求尽管说。”胡主席聊了一阵子,然后到战士宿舍和伙房。在伙房和炊事员一一握手拜年,到指挥所驻地转了转才和大家逐一握手道别。体现了越南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

  1969年9月3日,听到敬爱的胡志明主席逝世消息,大家十分震惊和悲痛,并表示努力实现他老人家为我们援越抗美题写的“越中友谊,万古长青”的期望,贡献我们的力量。

  三、首战必胜,创造奇迹

  部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经反复动员教育,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结合反空袭斗争和战场抢修实际,建立了长期作战思想,为“五个伟大”争光(“五个伟大”是: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军队)。1965年6月29日,我大队入越,征尘未洗,以临战姿态投入对原有铁路,河友线238公里铁路改造。为保障运输不中断,将米轨铁路建成混合轨工程。先要拆掉原铺设的有200斤重红木轨枕和小钢轨,穿上2.5米长的油枕,铺设43公斤的大钢轨,既有一根共用轨和米轨、标准轨混合的两条运输通道,战士们称它“三条腿”铁路。开工一段时间,虽说劳累、艰苦,但能按部就班的班进行正常施工。1965年9月20日11时15分,突然美机A-4B、F105多批次轰炸了宋化大桥,投弹40余枚,1号墩全毁,第1、2孔梁位移3.1米,摇摇欲坠,桥面掀翻损坏130米。我带着技术干部,顶着硝烟跑到现场和连队干部制定了抢修方案并上报,12时50分即获批准。要求24小时抢修通车。二大队由我组建抢修指挥所,以六连为主、五连配合,在21日13时43分,提前1小时15分完成通车,开通后24个小时通行27 列火车。越南政府授予我大队六连“胡志明流动红旗”以示表彰。打响了入越抢修第一炮。改轨工程在不间断地推进,1965年12月23日提前七天完成任务。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三轨铁路,运输量提高18倍,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统一大业。

  四、顽强抢修,保障畅通

  宋化大桥胜利通车后,美军开始空袭铁路,主要是桥梁,逐步升级,直逼河内。仅在我管区投入了1050批,6270架次。先后轰炸110次,每天投弹6.3吨。

  1969年9月底,我被评为二大队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参加一支队回国代表团到北京。10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荣幸地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清楚地看到毛主席的神采奕奕,频频招手的情景,终生难忘。

  五、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市求大桥,位于K33+711,桥长186米,高20米。跨越直通北部湾的求河水深10米。架设3孔48米和1孔 28米穿式桁梁。1966年4月23日首次被炸后,以便桥保持通车。1966年7月11日5架A-5B美军飞机轰炸;第2、3孔梁落水,3号墩断裂稍有倾斜。支队8月11日下令,要求9月2日越南国庆节前抢通正桥。12日现场勘察,16日正式投入紧张的抢修。21日下午龙桂林主任作战科长高荣来现场视察,途经1号公路93公里处遭敌空袭。高科长和小车司机当场牺牲,警卫员为掩护首长身负重伤,龙主任身受钢珠弹击伤。消息传到抢修现场,指战员们义愤填膺,化悲痛为力量,奋战16个昼夜,于31日18时提前完成市求公铁两用大桥通车。



  当年二大队战斗过的地方——越南市求大桥,这张照片由杜国元提供
 

  北江大桥,1966年4月23日首次被炸,累计30次投弹694枚,命中27次,使用便桥通车。1967年4月20日大队汽车连司机何为华驾车执行运输任务,行至北江大桥上时,遭到敌机攻击,车上油桶被爆炸起火,为保大桥和车上战友,冒着生命危险,果断地把车开出大桥,自己在灭火中烧成重伤。铁道兵批准荣立一等功。

  安员大桥,K9+700米跨登河,北岸连接何老铁路安员枢纽站,桥长227.78米,高25米,架4孔 44.65米和1孔 48.81米桁梁,两侧挂人行道的公铁两用桥梁。1967年4月29日首次遭到美机F-105 12架轰炸,投炸弹、汽浪弹数十枚,命中两枚,残墩倾斜,上压炸落水的第4、5孔残梁。大队掌握了破坏事情。5月3日支队召集六、十、六十三团领导,制定抢修实施方案;5月28日完成后,第4孔桁梁浮运落梁就位,第5孔使用7片双层六四式40米军用梁用浮拖法6月5日就位,6月6日大桥通车。

  1967年8月22日,我带领机关和技术干部等人,大家一起到就近的四连去吃早饭,团技术员曹西勤到防空掩体里和情报哨了解空情没走。我们到四连伙房,蹲到地上刚端起饭碗,发现敌机突然袭击营部驻地防空掩体并投弹扫射。炸毁了这一带的防空工事,情报哨、炊事班战士、技术员曹西勤等7人遇难。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为烈士们处理好后事,曹技术员才28岁,前两天回国休假完婚返回的,他积极向我请求要到现场工作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的牺牲令我万分悲痛,难以忘怀。

  龙边大桥。跨红河,长1680米,17孔悬臂桁梁组成的公铁两用特大桥。1967年8月1日首次被炸,共遭6次袭击,命中36枚,由轮渡保持运输。9月22日支队党委号召:“抢通龙边大桥向我国庆十八周年献礼”的战斗口号,经过全体指战员的浴血奋战,9月29日20时接轨,大桥胜利通车。24小时内通行27列火车和400多辆汽车,来往通行6万多人民群众。有力的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届时中央军委对参战的六团一营、十团一营给予通令嘉奖。

  六、英勇顽强,智慧机动,以劣胜优

  反空袭作战中,我一支队所属33个高机连,每连装备9挺12.9毫米口径单管高射机枪。他们经常埋伏在高山丛林中,不停转移阵地,灵活机动地发挥低空火力,集火近战,以较劣势的武器装备,取得了突出的战绩。1965年10月5日支队直属高机连在敌机空袭支队机关驻地时,全连奋战两小时,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1966年12月2日,七团高机连空域发现4架 RF-4C敌机,超低空侦查偷袭铁路。连长发出一级战斗警报,果断下令射击,集中全连火力前后40秒钟,耗弹600发击中敌机,空中爆炸坠入深山,两名飞行员跳伞被俘。全支队高机连累计作战668次,击落敌机119架,伤135架,打破所谓“空中优势”的神话。1965年10月7日,美军一架轰炸机被我防空高炮击落,飞行员跳伞降落在三营附近的山区里,直升机来救,刚放软梯就被四周火力赶跑。后来四架攻击机在四周扫射投弹企图救护,我十一连的副排长三人小组,在飞行员附近搜捕,我乘坐三轮摩托车也赶到现场组织,他们三人抱着轻机枪滚下山坡,带着伤冲到飞行员前面,上去一把揪住了飞行员,同时向空中敌机射击,它们灰溜溜地走了。被俘飞行员是轰炸机大队的上校飞行员,由于身负重伤送团卫生队抢救无效死亡。一支队共俘飞行员12人,其中4人伤势过重死亡。



  这是一顶美军飞行员的飞行帽,美军飞行员叫当诺德。1967年1月17日,我军把他击落以后,我们部队的一个排长和一个班长,带领一个班的战士把他抓到了。这张照片由张金春提供。

  美空军在越南战场轰炸,除原子弹没被用,绞尽脑汁使用了上千磅瞬间和定时的炸弹,还有气浪、磁性炸弹、燃烧弹以及子母弹、菠萝弹、钢珠弹、细菌炸弹等。当时敌机初次轰炸宋化桥时,大队参谋胡家利,侦查破坏现场时,发现有两枚定时炸弹。他随即带人排除一枚,另一枚在桥北岸路基里,发现弹迹角度偏离铁道较远,做好标志,待后处理。此后,他多次处理定时炸弹,先后拆除菠萝弹、钢珠弹等其他类型的炸弹,摸清构造,掌握了破解技术,先后排除各种类型炸弹200余枚,为抢修人员安全工作作出了贡献。他还多次到排弹学习班讲课,为学员示范排除各种炸弹拆卸方法,不怕牺牲,有勇有谋的英雄气概。


  这张照片由张金春提供
 

  空情报知,出国前请广州军区培训2名标图员、以此为骨干,组建了对空情报哨,装备了相关器材,配标图员,昼夜收听广州空军司令部远方空情信号,将美机150至200公里范围内活动情况标在图板上。构成支队范围31个情报哨。

  一次了解空情返驻地途中,路过仙湖车站,看到十连连长带一个排仍在抢修股道,严令撤出。十多分钟后四架的敌机来袭,轰炸了抢修现场,我乘的小车在穿入竹林时也被发现,敌机沿着公路投弹扫射,幸亏司机机智驶进竹林离开公路,避免了损失。事后连队传说潘副团长被敌机盯上,美军派飞机追打的故事。

  我二大队从1965年6月29月入越,到1969年12月7月回国,历时近五个年头,为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实现南北统一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回国后,参战部队恢复铁道兵第二师第六团番号,休整两个月,就进驻陕西省紫阳县修建襄渝铁路线。



  2007年7月,原铁道兵二师六团三营十一连副排长梁治洲、原六团管理股文书向德荣在武汉看望原六团副团长潘成忠时的合影,左起向德荣、潘成忠、梁治洲。

  简介:原铁道兵二师六团副团长潘成忠,离休前他是铁道兵工程学院铁建系副主任,早年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任六团参谋长时是中国访越军事代表团成员。2021年6月27日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模样》栏目报道了潘成忠,他自我介绍:1950年6月,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从事战地铁路抢修工作,当时他当连长,白天抢修,晚上通车,当时抢修的时候 ,是非常原始的,就是靠人工,遇山打隧道,遇水架桥梁,在孟中里抢修,突然定时炸弹爆炸,汽油桶都爆炸了,当时把耳朵也炸坏了,满身都是流的血,他负伤以后,卫生队队长说,“给你发一个残疾证吧!”他说:“我要那个干啥啊!”因在朝鲜战场上身负重伤,潘成忠被批准早回国,但他却坚持留在工作岗位。他说,“我是共产党,必须坚守我的岗位。”他在朝鲜又工作了三年,这三年主要任务是帮助朝鲜来恢复建设,直到1956年才回国。

       图片说明:
       1、第一张图片来自网络
       2、其余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