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心结的路程

  

 

心结的路程

  

  那天是紫阳县高滩镇的集市,店铺早早就开门迎客,商贩们也陆陆续续聚集到镇上街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到处呈现出繁忙的市场景象。

  前一天晚上就赶到高滩镇住下,为的是今日赶早,好有充足时间寻找到掩埋战友的烈士陵园。我们六点就起床收拾行囊,先去商店购买祭奠用品,早餐后驾车直奔大坝村。几天前,得知年轻的朋友决定专程陪我到紫阳为战友扫墓,确实让我激动了好一阵。

  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结,那就是什么时候能到紫阳大坝陵园去看看牺牲的同学战友,几十年了呀!前几年和战友韩成新去了一趟紫阳,到了洞河镇,才得知原先的墓地已经迁坟,并迁到了东山陵园,结果扎扎实实地跑了一趟,没有找到坟冢。回到西安后我又四处打探,才听学兵五连战友说是迁坟到了大坝陵园。

  这个大坝陵园在哪里?冥冥之中一直藏在心头。
 


 

  微信群中李进京和韩成新都把陵园路线发过来了,在导航里自己也找了,并且还询问了旅社老板,但仍然感到没有把握,毕竟三者有差异!到大坝村了,当地人介绍说,上面那个墓地的坟都迁走了,你们不要上去,哪里已经没有坟了,应该到前面去找。又走了一阵,有人说墓地不远,可以从旁边小路上去。车子顺着村道而上,走不远到村委会,一打听,上面的墓地坟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墓碑,到了地方也不好找。他们又告诉我前面还有个陵园,过去找找看。在狭窄的山路上,勉强掉了车头,下山又朝前行,到了又一个上山路口,没有敢直接上山,就停车在路口等过路车拦车问路。很幸运,车上有人下车,一打听陵园不远,就在上面,更巧的是,此人竟是民政局委托的墓园维护人。
  尽管这里的路很陡,爬起来很费力气,但是探路心切,感觉没走多远就看见有一条台阶小路,盘山蜿蜒,从路上看应该是专门修筑的水泥小道,一直通到紫阳县大坝烈士陵园。



 

  陵园用青砖砌成花墙,大门顶上是不锈钢框架,焊装着几个金色大字“紫阳县大坝陵园”。进入陵园,迎面是刻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石碑。陵园修建在半山腰,面积不算大,坐西朝东,陵园内绿化的不错,挺立的松柏郁郁葱葱,寂静肃穆。

  门前刻有“功名垂千古天堑变通途”的一副对联,看着这副对联,让人感慨万千,正是我们的铁道兵、民兵和学兵战友历尽千难万险,在秦岭巴山间筑路架桥,建成襄渝线,把祖国的中南地区与西南地区联系在一起,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有这些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长眠于此,名垂青史。

  因为别人已告诉我们连牺牲的战友墓地在第二台阶,所以没费劲就顺利找到了他们的墓冢。我们先确认了六团五位牺牲的学兵战友墓地位置,又清理集中放置了前面战友祭奠时的物品鲜花蛋糕馒头等,然后举行了我们的祭奠仪式。
 


 

  首先向战友墓冢三鞠躬,此时此地,我的泪水夺眶,泣不成声,默默地告诉他们,我代表咱们三连的弟兄,代表六团学兵连的弟兄看你们来了,几十年啦,我们没有忘记你们,你们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们的心中。纸钱、香烛燃起来了,袅袅青烟寄托着我们的哀思。

  待烧纸香烛燃尽,我们才离开。这位年轻朋友把整个过程都拍了照片,并在他的朋友圈发了:致敬!父辈的旗帜,青山绿水为证并配发了九张照片。

  山脚下便是河流。这儿距离高速路上的紫阳南服务区也很近,交通还算便利。

  由于以前来祭奠烈士的战友,发现翁西民的墓碑有一个字有误,学兵三连群中反应强烈,希望引起当地民政部门的重视,尽早纠正!当时在大坝陵园墓地就给民政局打了电话,并告诉他们已经到了50周年,来的人会很多,请尽快改过来。后在返程时又专程去了紫阳县民政局。接待的一个负责人说,已经知道情况了,接听电话的同志已经报告她了,她又进行了书面登记,留了我的姓名电话,翻拍了原来墓碑的照片,答应立马处理,决不能让后人留下任何遗憾。

  在襄渝铁路建设施工中英勇牺牲的战友,安息吧!你们与青山绿水永远相伴,我们还会来看望你们的!
 




 

  作者简介:张永安,原铁道兵二师六团学兵三连战士。1970年8月赴陕南紫阳参加襄渝线建设。1973年5月从襄渝铁路退场,分配到国营企业工作,后随厂迁至咸阳。先后从事设备维修、技术管理等工作,现已退休。业余时间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并学习散文创作,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