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与班主任相聚农家院

  乔长海是我小学时的班主任,他和我同住白庄村,论辈分,是我的叔辈。他高高的个子,浓眉大眼,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站在讲台前,卓尔不群的气质仿佛一棵青松挺立,乌黑的头发闪着光泽,目光如炬,似乎能穿透学生懵懂的灵魂。乔老师多才多艺,体育、作文、书法、美术,样样涉猎,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先后担任学校体育老师和书法老师。在任体育老师期间,我是小学篮球队后卫,身穿4号球衣,曾在何庄学校参加公社组织的学区篮球联赛,小巧麻利的身影赢得观众喝彩。后来教书法课,他耐心给学生讲解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形态,如何端正坐姿,如何握笔运笔,学生哪个字写的规矩好看就在字旁边画红圈,以示肯定与褒奖。我的书法基础就来自于他的影响。到了五年级成为我的班主任,教语文兼书法课,我是班长。记得有一次,乔老师去外地办事,两天没回来,同学们一致鼓动我上语文新课。初生牛犊不怕虎。稚气未脱的我不知哪来的勇气,个矮就站在凳子上,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书写生字和拼音,然后拿着教棍,像老师一样一字一字教同学们反复学习,隔壁初中的学哥学姐闻讯纷纷来教室门口围观。乔老师回来听说后,非常高兴,对我大加表扬。正是乔老师的因势利导和循序善诱,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顺利升入初中,当年加入共青团组织。考上公社高中后离开了村子,再没和他接触。1981年我高考落榜,当兵去了遥远的东北,1984年兵改工转为国企工人,并落户到辽宁辽阳。有乔老师的启蒙教诲,有小学积淀的文字基础,我进机关,上大学,入党提干,走上了一条以笔墨为主的人生之路,历经数十年风雨兼程,2022年退休。乔老师也被命运之神青睐,九十年代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还当了白庄小学校长,后到乡中心校上班,直至退休......

  40多年没有见过乔老师,师生情一直萦绕在心头。今年3月底,我回老家参加侄子婚礼后在村里居住伺候母亲。初春的乡下,麦浪滚滚,鸟语花香,一派勃勃生机,我每天沿着乡间小道,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田野美景。一天在村口溜达,偶遇乔老师骑着摩托车从县城回来,他今年已74周岁,时光之刀早在他额上刻满纹路,头发全白了,目光也浑浊了,只余下世事变迁的沧桑,但说话还是充满磁性,有条理。短叙一番,他约我有空聚一聚,我爽快的答应了。

  我去找同学陈书法商量,他是河东村人,现任村委主任。他说:“我先联系联系同学谁在家,再定时间,地点就在村西头的农家院,鸡鸭鱼兔啥都有,味道不错”。

  我又通知同学白子勤,他刚从北京回来给父母上坟,还特意从北京带回来两瓶白酒让同学品尝。他和我是一个村组的发小,我当兵后,他接父亲班到北京工作,退休后居住在北京。

  两天后,书法告诉我,已联系到白兰甫、白会朝、白自安、桂连忠、李福耀、刘海胜几位同窗同学参加。

  这几位同学,白兰甫、白会朝、白自安和我同村,以前见过几次面,而桂连忠、李富耀、刘海胜、李献忠、金海云住河东村,四十多年未见过面。

  是日中午,在村西头的“王科农家院”,乔老师和几位学生如约而至。小小农家院收拾得整洁干净,厨房师傅的切菜炒菜声“啪啪”作响,一阵阵香味飘散开来,引诱着客人的食欲。我提议大家先合个影留作纪念,然后簇拥着乔老师进了包间,乔老师还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跨越时空的师生情谊,让人感动,倒茶递烟,嘘寒问暖。

  “看到你们身体都很建康,精气神都不错,我很高兴。尤其是国喜和子勤几千里地从东北和北京回来,几十年了,见面不容易。”乔老师首先作开场白。

  “时间不饶人啊,都老了。”学生们感慨道。

  “你们还记得张长友、白胜福、刘敏、李莲香、阎德萍、李金钟、孙铁路、刘三妮、金五妮这几位老师吗?”乔老师问大伙。

  “记得,记得”学生纷纷回答“这几个老师都教过咱们,张校长在和张住,80多岁了,白胜福老师在本村住,也80多了。孙铁路、刘三妮、金五妮在家常见面。李金钟已经不在几年了。有8、9个同学也早早离世了。”

  “刘敏老师知道你们俩回来,很高兴,我们经常联系,她在驻马店住。阎德萍也在驻马店。李莲香在县城住,都70多了。”乔老师对子勤和我说“有时间可以见一面。”

  言谈间,美味菜爻上桌,浓浓的菜香溢满房间,我和子勤尝到了久违的乡情。

  “来,乔老师,边吃边喝边叙”,师生谈笑风生,陈年旧事随口而出,不时引得哄堂大笑,气氛温馨而和谐,好像又回到了校园时代。学生敬老师,老师回敬学生,推杯换盏,情意满满,“感恩老师”“谢谢老师栽培”之声不绝于耳。一会儿功夫,两瓶白酒被一扫而光。

  书法也拿来一箱白酒,又取出两瓶启开斟满,大伙只顾喝酒,很少吃菜,你来我往,微醺中又喝的干干净净。乔老师酒量还很大,喝起来和学生一样痛快。两杯白酒下肚,原来风尘仆仆的脸一个个成了“红脸关公”。

  “岁数大了,保重身体要紧,今天到此为止吧,有机会咱们再聚!”“好,好,好,后会有期”,乔老师提杯收酒,学生齐声应对。我起身到外面吧台扫码付款,和老师同学一起走出了农家院落。

  太阳西沉,金色的光晖映照着师生已显蹒跚的背影。树影婆娑,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道别的话语如飘散的炊烟,缭绕在麦田的上空——原来师生之间情愫之深,竟如灶膛里埋藏的火种,纵使散落于岁月的荒野,只消一句叮咛,一个手势,便足以在心底燃气不灭的暖意。

  左起:白子勤、白兰甫、桂连忠、乔长海、白国喜、白自安、陈书法、李福耀、白会朝、刘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