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你”一一援越抗美的铁道兵战友!
一一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作者:赵德发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想起那硝烟弥漫的援越抗美岁月。回国50多年了,我的战友,我想你们那……
一九六四年的冬天,我和一批热血男儿报名参军到了铁道兵第二师七团。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我被分到施工十四连。那年夏天,部队开始了援越抗美出国前的教育,誓师大会后,战友们个个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为了伟大的领袖、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伟大的国家争光,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世界和平,战士们怀着满腔热血全连战士纷纷写下请战书。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的晚上十点十五分,我们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经过两天两夜的艰苦旅程,抵达了广西柳州冷水滩,部队全员脱下心爱的军装,换上了蓝色制服和淡绿色的安全帽,又继续乘坐闷罐车前行。抵达广西凭祥后,转乘越南小火车,向着目的地前进。祖国啊,再见了!
我们终于出国了。这一去,直到1970年7月凯旋回国。
越南的九月,是火一般的季节。战友们扛着背包,背着枪支弹药,在烈日下行走。几天的长途跋涉,有的战士出现了体力不支、头晕目眩的情况,还有的战友双脚磨出了水泡,走路十分困难。行军部队在春良郷停了下来。远处一辆越北军区吉普车开了过来,从车上走下来一名越南指挥官,挥手示意,让我们注意隐蔽,一批敌机即将过来。战士们有点紧张,第一次听说飞机轰炸,感受到了战争的气氛。
防空警报解除后,我们在连队指挥下,淌过了一条小河。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越南的晚上不像白天那样的炎热,气温骤降、寒气逼人。战士们又冷又饿,为了填饱肚子,战友们走到河里,舀上一壶水,放入一片净水片,拿出压缩饼干,一口饼干,一口水,就这样对付了一顿。马上就要宿营了,天色已晚,在这荒无人烟的树丛中,只能“天当被,地为床”。这里杂草丛生,一棵棵参天大树横七竖八的不知沉睡了多少个春夏秋冬。一阵阵腐烂变质的臭味迎面而来,我被熏得头晕。大家纷纷搭起了帐篷,不一会,劳累了一天的战士们就进入了梦乡。但是过了一会,我被一个虫子给叮醒了。我睁眼一看,天哪!这里的蚊子竟然比家乡的大出了好几倍。越南位于亚热带地区,常年阴雨连绵,随之孕育出来各种各样的昆虫。这些昆虫甚至可以咬破衣服裤子,只要被咬上一口,就会长出一个大包。那时战士们身上都是被虫子咬的包,发痒发痛。不仅如此,各种大大小小的毒蛇、蜈蚣,各种怪虫等等还会不断地袭击你,鬼怪似的爬来爬去,叽叽咕咕的刺耳声混成一团。没办法,战士们只能扒开荆棘,在地上挖出一条沟让水流出来,将铺板放在沟上,然后扎好衣裤这样睡觉,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战士们安然入睡。
两千平方米的森林是我们十四连安营扎寨的地方,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营房是越南老乡临时给我们搭建的。营房奇特的是没有用到一颗钉子、一根铁丝,全用的是竹子。屋顶是用芭蕉叶盖的,既挡风又保暖,房子很实用。这个营房凝聚了越南老乡的心血,体现了中越人民唇齿相依、牢不可破的友谊之情。端午节时老乡还给我们送来了长长的、方方的粽子,还有菠萝等其他水果。正如胡志明主席所说,“中越友谊深,同志加兄弟”。
我们开始紧张的修筑工事,挖战壕。连部要求全连相互通,战壕要达到一米六深,宽度达到八十厘米。这里背靠大山,红色土壤,十分坚硬,挖起来就相对困难。而且每隔一段有个猫耳洞,以便躲避敌机投下的炸弹、钢珠弹。我的战友王忠德因劳累过度体力不支了。就是那天在挖战壕时,我看见他口吐鲜血、血流不止。我感觉不妙,急忙叫来卫生员,卫生员对他进行紧急处理。看见一起当兵的老乡累成这样,我真的好心疼,他还安慰我说:“没事的,休息一会就好了。”这种情况下,他仍然不肯离开战地,我被他顽强战斗的精神所感动。
我当时就在连队演唱组,一边挖战壕,一边肩负着收集连队的好人好事,做战地宣传鼓动的任务。我们抽空就到每个排去表演节目。在大家休息之余,鼓舞战士们的斗志,以厉再战,同时还要宣传越南当地风土人情、民俗习惯,让战友们和越南人民打成一片,共同对抗美国侵略者。
一九六七年的六月三日,越南的六月骄阳似火,火红的太阳把铁道照的直冒青烟,战士们正在午睡,突然听到防空警报响起。当战士们还没来得及起床,敌机的俯冲波将大树刮倒,营房的屋顶也被吹开,敌机对我营房区春良乡及靠近铁路的基地进行狂轰乱炸,弹片尘土飞扬,打的树上的泥土直往下掉,向我们迎面吹来。我急忙跳进战壕里,我的战友老乡田传忠飞快的跑到我这里,气喘吁吁的喊道:“德发战友,德发战友,别慌呀,不用紧张。”我们两人紧紧的靠在一起,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当彼此的支柱,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战友情,战友心真是紧紧相连在一起,共存亡。当时炸弹的轰炸声振聋发聩,敌机引擎的声响一浪高过一浪。就在这时,一颗弹片落在我的身边,吓了我一跳。战争是残酷的,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试想当时那颗弹片如果落在我的身上,结果可想而知。防空结束以后,我将这颗意义重大的弹片从泥土中挖出,作为我永远的纪念。
我们是战争的生存者,幸存者,每当现在我与战友田传忠回忆起这段往事,仿佛那战火就在昨天,每一幕画面都历历在目,战壕外的狂轰乱炸,战壕里并肩作战的战友,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传忠战友,让我们都相互保重吧,为了幸福,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死去的战友。
当时我们连新建克太线,在河静车站附近建桥梁。在茫茫森林开辟一条铁路,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谈何容易。修建桥墩时挖机坑,十多米的深坑全靠战士们一锄头一锄头的挖,把土一担子一担子挑上来的。白天敌机轰炸不断,真是“头顶三角板,脚踏菠萝弹。修建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一九 六七年敌机轰炸升级为"封锁式",机群先扔定时炸弹,后扔重磅炸弹。我们与敌机斗智斗勇,敌人白天炸,我们晚上施工,有时敌机晚上也来袭击,我们等敌机炸过,冲出战壕、猫耳洞顶继续施工。雨季是最让人讨厌的,战士们的衣裤总是汗水加雨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衣服臭烘烘的已经是常有的事了。基坑挖好装木模,战友们又将水泥砂石人工搅拌好,一小车、一担担倒入基坑。战士们肩膀上又红又肿,手上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经过战士们一段时间的艰苦奋战,桥墩终于建好了。我们连队宣传队写了一首快板:“斗车斗车好伙伴,轰隆隆、轰隆隆、跑的欢,你追我赶争先进,修建铁路运输忙,要让祖国、人民把心放”。宣传了战士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战斗精神,各连掀起了一场学先进、比先进、当先进的热潮,人人争当五好战士,为“五个伟大”争光添彩。
一九六七年六月二十九日的下午,刚回到班里正准备休息,突然司号员吹起来紧急集合号。我们立刻跑到集合地点。指导员罗洪寿一脸严肃通报说,我连侦查员曾凡玉战友冒着生命危险,经过几小时的火线侦查,发现敌机在合静车站又一次扔下重磅定时炸弹,已经在定时炸弹洞口插了小红旗标示,需要及时排弹。明天我们将有军用物资专列通过,必须保证铁路畅通,时间紧,任务重,军令如山,由不得大家去思索,更顾及不到生死存亡,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参战。好多战士立刻写下血书申请参战,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全连上下踊跃报名,个个义愤填膺、情绪高涨,高呼为革命而干、死了算,为世界人民贡献一切,早日赶走帝国主义强盗,早日排除定时炸弹,以便军用专列顺利通过。领导批准了我的强烈要求,我成为一名排弹敢死队队员。
就在不久前,也就是在河静车站,我们营十五连向成湘、刘拾庭、户文云三位战友排弹中,献出了他们的年轻生命,长眠于异国他乡。想到这里,马上准备上战场了,我找到老乡王忠德,紧握他的双手交代:“忠德,我没有什么可留,白包袱里只有两套军装放在班里,唯一放不下的是我年迈的双亲。如果我光荣了,请你代我时常去看望我的父母,拜托了!”说完深深鞠了一躬,头也不回的去追赶我们的排弹小分队,走向战场,将生死置之度外,假如献出我的生命,我感到无上的荣光。“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就是我一个铁道兵战士此时此刻的真实想法。
根据以往的排弹经验,老美的炸弹都是定在时针正点爆炸,我们就采取正点过十五分下洞,然后提前十五分钟出洞,副连长余先富守在洞口,看着手表,我们每人只穿了一条短裤,三人一组,轮换下去挖。弹坑狭小,大约有六米多深,越往下呼吸越困难,洞口土质疏松,随时有跨的危险。越往下越狭小,挖土的人需要将背紧靠洞的边缘,下面将土挖出往上面人传送,第二人紧贴洞口向对面的人再传送泥土。那时我心里就想着早一分钟挖出炸弹战友们就多一分安全,经几次轮换深挖,我终于摸到了定时炸弹!
定时炸弹嘀嗒嘀嗒声越来越清晰,一声声抽动着战友们紧张的心,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为了安全起见,余先富连长决定还是采取就地引爆。余副连长用他的实际行动,一直坚守洞口指挥作战,保护战友的安全。战友们运来爆破排弹的炸药,我们将全部炸药埋进挖好的弹坑,安好引爆线。余副连长命令大家全部离开隐蔽到安全的地方,点燃导火线。我们在远处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立刻火光冲天,“蘑菇云”出现在我们面前。“炸了,爆炸了,定时炸弹爆炸了!”大家情绪激动,欢呼雀跃,战友们激动地相互拥抱,我们胜利啦!我们欢呼声响彻一片!团首长前来慰问。
副连长余先富荣立二等功,曾凡玉战友三次荣立三等功,我荣立三等功,我们被授予团“九勇士”光荣称号。
当时祖国派来五个文化队活跃战地文化生活,分赴各个援越部队。当时分配到三大队,也就是我们七团,是吉林省歌舞剧院的文化队。因我们连是团里文艺尖子连,所以分配到我们这里了,与我们演唱组生活在一起,帮助我们排练节目。由歌舞剧院副院长朱广庆当任队长,他们阵容整齐,由乔国凡作词,朱广庆作曲,创作了《毛主席派我们到这儿来》,当时由陈光风独唱这首歌曲。他们入越前在北京进行了一场演出,周恩来总理听了这首歌后,对这首歌曲很赞赏。此歌传到援越部队,战士人人都会唱。一直到现在战友们依然记忆犹新。
朱广庆老师排练严格认真,他曾给我讲过怎样作曲及作曲的一些手法,怎样先理解词义再去写出内心情感,经他一讲,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后来我创作的歌曲、表演唱等深受战友们的喜爱节目,非常感谢朱广庆老师。直至现在,我也没有放弃作曲创作,在国家、省、市都获得过奖励。
今天,在这里把我们团战友胡世海演唱的,我创作的这首《想你》,献给那些安葬在异国他乡的英灵及八千铁道兵烈士,送给我亲爱的的铁道兵战友们。
我,想你啊,我的战友!
赵德发(楚韵)湖北荆州市,沙市人,一九六四年参军,入伍铁道兵,六五年出国参战,在部队从事文艺宣传队工作,援越抗美在越南作词,作曲,《毛主席国外战士想念您》歌曲在援越部队广为流传至今。为战地创作战地歌曲,《战地三部曲》《援越抗美组歌》並上新华网二十多首刋用,歌曲《黄河边的晚霞》获全国优创歌曲,疫情期间创作的《战士的声影,天使的心》入选全国抗疫优秀歌曲原创优秀作品。
演唱者:胡世海,现己七十五岁,原铁道兵七团宣传队歌唱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