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我在家乡石家庄市第一中学读初三,班主任陆阊老师是随军进城的年轻知识分子。老师瘦瘦的身材,穿一身灰土布军装,讲一口流利的江淅官话。老师自编教材,讲社会发展史,讲革命人生观,课堂语言精练而风趣。
老师从不当面夸学生。我学习偏文史,数理化成绩欠佳,依然当选学习委员,从老师的眼神,我读到了喜悦。
杨昭腾老师,琼崖人,来自延安鲁艺。老师自编教材,讲普希金、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讲孙犁、李季、赵树理。老师用粤语味道的普通话朗诵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俊鸟投窝叫喳喳,香香进洞房泪如麻。清泉里滴水水不断,滴湿了王贵的新布衫。”
老师那语气,那神情,至今不忘。一天,杨老师带领我们参加养护铁道路基劳动,支援大军南下。老师让我写稿送报社,稿子很快发表,我得到稿费:小米八斤。杨老师的语文课,为我打开亲近文学的大门。
张翼铁老师,陕西人,西南联大毕业。老师自编教材,讲中国古代史。听老师用唯物史观讲商鞅变法,讲贞观之治,讲开元盛世,我产生浓厚兴趣。我认真作笔记,课后,用醮水钢笔,在从旧货摊儿上买来的废纸背面誊清。70多年了,我一直保存着这本儿80页的课堂笔记,那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清楚整齐,是全班记得最好的。望继续努力。28/3
李纯朴老师,本土文人。老师自编教材,讲李白、杜甫、白居易;讲鲁迅、茅盾、朱自清。老师用石家庄方言读《孔乙己》:“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那语气,那神情,至今不忘。
那年,我自部队转业至石家庄市长安区政府文化科。当时,李老师任石家庄市政府文化局长,是我的顶头上司。一次,在市文化局开会,我大着胆问李局长还记得我吗?李老师说,你不是一中的王继山吗…
那年,我和老同学容心昭、池筠去沧州师专看望陆阊老师,带去我写的条幅:白居易的一首诗。老师读了,看出我送这首诗的用意,笑着说,王继山你真行啊!白居易那么多诗,你是怎么选出这一首的?
30多年了!终于听到老师当面儿夸我了。
我送老师的条幅,写的是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绿野堂开占物华,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
何用堂前更种花。
……
老师桃李满天下,自家屋前还用种花吗!紫藤廊下 王继山
紫藤长廊,是母校石家庄市一中的标志性建筑。
洛钊诗评
鹧鸪天·教师节九旬老生谢恩师
传道堂前鬓渐霜,授业案上墨留香。
三春化雨催苗壮,数载倾诚育栋梁。
思往日,念慈光,谆言切切暖心房。
今逢佳节情难尽,一阕清词谢师长。
美篇地址:点击查看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