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军民魚水情


  

 

军民魚水情

  

  1967年3月,铁道兵52团奉命到内蒙古自治区执行国防工程修建任务。团机关就驻扎在卓资县旗下营(镇),这里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凉,东距县城40公里,西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50公里,有火车站、汽车站,交通便利。所属部队分散在离各个工程点相对較近的乡镇、村。由于全团指战员艰苦奋战,克服了种种困难,用三年时间园满地完成了施工任务,不仅领略了北国风光,也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深的魚水情,涌现了许多民拥軍、军爱民的动人故事。现在,我将当年的一些所见所闻以及自己遇到的人和事告诉大家分享。

  地方各单位义不容辞腾房子。我们这次到内蒙执行国防工程修建任务,工期紧,留给施工前期安家准备时间短,来不及自己动手盖临时营房,必须通过借用民房的办法,省下时间,才能早日投入施工。所以,打前站的先遣人员在勘察施工现场同时,及时与当地地方政府联系沟通。虽然时间局促,需要借用的办公和居住用房数量多,但是,地方政府十分支持,不讲任何条件,满口答应,立即开展动员,要求部队所在乡镇、村和企事业单位把好的办公用房、民房腾出来,尽可能满足部队要求。他们说到做到,宁可自己挤着办公和居住,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部队。团部所在地许多企事业单位,虽然办公用房并不宽裕,仍然千方百计积极配合腾房。我所在部门就是借住在供销社,他们总共只有二幢平房,却让出一幢给我们使用。团首長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原是一个农场场部,他们从安全考虑把整个院子腾出来,自己另找地方借住。这样,团机关几乎遍布全镇各个角落,走个来回至少1个小时,我们到食堂吃饭也要走15分钟路程。各个连队住的也分散,那时,村民住房一般是三间,进门是灶间,两边住房。他们为了腾出一间住房,一家人挤在一张坑上,多么不容易。就这样一个班只好分住两户人家。由于所在地镇政府和人民群众热情支持,使我们很快安家就绪,为早日开工赢得了时间。

  百姓关爱子弟兵。我们的施工任务十分艰巨,工点都在山沟里,内蒙风沙又多,我记得有一天乖車途中,一陣风沙刮的天昏地暗,看不清道路,汽车停驶,飞过的麻雀撞死在車上。过后回到住地办公室,虽然当时门窗紧闭,桌上仍有一层灰沙。所以战士们每天早出晚归施工,不是一身汗水就是一身尘土。还帮助村里打扫卫生,为村民家里挑水。当地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说,想不到战士们比农民还辛苦。村民们为人质扑,总想为战士们做些什么。于是,每家每户提前把战士们用水烧热,让战士们下班回来就能用上热水洗脸烫脚。有的老大娘见到泡在盆里衣服,就悄悄地拿去洗干净。战士们发现后,再也不敢把脏衣服泡在盆里。又如﹕到内蒙的第一个冬天,有一次,我和其他3名干部一起乘吉普车由呼和浩特返回旗下营途中,遇到一处结冰路面,由于驾驶员缺乏经验,车子打滑,他心慌地减着“不行了,不行了”,车子就翻到路旁的沟里,幸亏沟不深,我们推开车门从车里爬出来,虽受惊吓,神志还清晰,相互看看问问,一点小伤没有大碍,可是车子如何翻起来,正当朿手无策时,有几个老乡骑自行车路过,他们马上停下来询问我们有没有受伤?接着就帮助我们一起用力把车子翻到公路上,驾驶员一检查,发现档风玻璃破碎了、一扇车门变形,汽车还能发动。那几个老乡见我们没有什么问题就要告别,当我们请他们留下单位名称和姓名时,他们说,举手之劳不必掛齿。则是叮嘱驾驶员回去的路上不要紧张,开得慢一点,安全第一。我们还未说声谢谢,他们就骑车走了,使我们很受感动。还有一个星期天,我与其他2名战友一起到呼和浩特市逛街,走进一家百货商店,见到橱窗里摆放着许多五颜六色的毛线,质量也不错。其中一位战友喜出望外,觉得价钱不贵,家乡买不到,心想在这里买了寄回去,让家里父母高兴高兴。于是对营业员说,买2斤天蓝色的毛线。准备付款时,营业员说,还要《工业券》,我们3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没有呀!看来只能放弃了。这时,在旁边的一位老年妇女听到后对我们说,解放军同志,我这里有几张给你们,我也用不着,你们拿去用吧。说完就匆匆地离开了,倒使我们有些不知所措。后来,那位营业员说,这种《工业券》是每月随工资发的,当地人很多,沒有多大用处,既然送给你们了,放心使用好了,不违反纪律。就这样,我们这位战友总算买成了,心满意足。事后我们想想,这里老百姓真好,素不相识却无私帮助,无以报答,只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努力工作,才能对得起他们。还有连队所在地生产队,得知战士们要利用休息时间去开荒种蔬菜,有些于心不忍。他们主动划出附近几亩土地,甚至事先耕好地,施上肥让给连队种菜。

  子弟兵治病救人。团卫生队借住在地处内蒙古大草原边沿的苏勒图煤矿,这里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缺医少药。卫生队主动与矿区医务室建立协作关系,推出了为矿区群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举措,群众闻讯后纷纷前来咨询和医疗,医务人员耐心解答,及时诊治,受到群众称赞。
       有一次,矿区一名矿工在井下作业时,头部碰伤,经矿区医务室人员消毒检查,常规处理后认为问题不大,嘱其回去好好休息。谁知到了半夜,这名矿工病情突然恶化,被紧急送往卫生队,经检查,发现其头部有瘀血,必须尽快送大医院做手术,但路途遥远,病人经不起颠簸,怎么办?队长马上与上级医院联系,请他们火速派脑外科专家过来抢救,并动员全队医务人员各司其职,做好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终于把这名蒙族矿工从死神中夺了回来。
       又有一个傍晚,卫生队接到察右中旗(镇)政府紧急求助电话,一个边远的村庄有一名病人需要赶快救治。队长当即指派军医徐关通、卫生员康达德,由驾驶员李亚路驾驶救护车一同前往,可是,行驶一段路后,天空就飘下鹅绒大雪,一会儿功夫雪花铺满了大地,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为了防止翻车,只好有一人在前面探路,救护车跟在后面行驶。本来从地图上测算,只须40分钟路程。而实际上到达病人家时已是第二天清晨了,徐军医他们顾不上一路疲劳,立即检查病人病情,发现其腹部有明显的痛感,心跳、血压均不正常,告诉其家属必须尽快送病人住院治疗。可是,病人家属见解放军顶风冒雪远道而来连一口热水未喝,硬拉着他们的手,执意要他们吃了饭后再走。但是,时间就是生命,他们谢绝了病人家属好意,立即将病人抬上车,让其家属陪同一起往回赶,终于在下午3时返回卫生队,使病人尽快得到医治。就这样他们在风雪中奋战了21小时,不知跌了多少跤,是冒着零下30度严寒,忍着饥饿,为了挽救群众生命。真是好样的,是我们铁道兵人的骄傲。

  当你看完这些,也许会觉得写得平谈,是的,不过没有一点虚假。我还相信还有许多我所不知道的民拥军、军爱民的生动故事。如今,56年过去了,但愿‘双拥’工作越做越好。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