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参加铁建的日子说起。
参加铁建是我们铁建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从铁建兵团到分配各条战线,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奉献,奋斗一生。铁建是我们人生奋斗的起点,也是我们健康起步的摇篮。铁建之缘是我们最宝贵的人生财富。参加铁建的日期,是我们纪念参加铁建的记忆。随着我们铁建后分配参加工作,也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子,尤其在1985年劳动人事部《关于解决原下乡知识青年插队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参加山西铁路建设兵团人员参照此文件,从参加铁建兵团时起算工龄,更是我们每个人牢记,经常填写用到的日子。
1970年5月7日
1970年5月7日是我铁建一团、二团大部人参加铁建的日子,同时也是整装出发的日子。
为了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中共中央决定加快“三线建设”步伐,加快代号3203工程(京原铁路)的修建。为了完成国家提出京原铁路在1971年底全线通车的目标,1970年初,在太原市组建了山西铁路建设兵团第一师,下设三个团,我连是太原南城区编为一团五连。
5月7日是大部队出发的日子,也是难忘的一天。大清早即和家人一起收拾行装、被褥、提包、脸盆等。吃完早饭大家即往集合地,乘坐大卡车从太原奔赴繁峙。一路上,尽管起伏颠簸,风尘仆仆,战友们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有说有笑。那时我们并不太清楚兵团具体是怎么回事,也不知修铁路到底干什么。我连到达目的地后,寂静的村子顿时热闹起来,欢迎的人群既有老乡,更主要还是前期到达的“先遣部队”。由于先遣部队的辛苦勤劳,所以当天到达吃住就安排就序。次日便领工具,抬筐、铁锹等,随后我们的施工劳动就正式开始。铁建战友发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历史使命,表现出报效祖国的崇高品质,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顺利完成了京原线的修路任务。从而每年的5月7日都是大家回忆铁建、纪念铁建的日子。但是在去京原线修路的队伍里,除先遣队外,还有70年5月15日参加铁建的,70年6月参加铁建的,也有70年7月参加铁建的,比如安萍就是70年7月2日参加铁建的。
战友们在自己建设的京原路基上
1970年4月29日
1970年4月29日是我连先遣队出发的日子。不含连队领导我连参加先遣队的战友有27人,他们是:
游 涛、阴俊莲、刘香香、张晋芳、赵有生、赵 强
王秀英、马会同、连礼山、雷保柱、张振国、马太平
卫守德、樊建民、靖新魁、任连明、范变根、牛宝和
王建旭、魏广生、阴文生、郝利明、郭全喜、任来银
多铁英、杨素巧、张 琳。
他们中今后有多人就一直在炊事班。以上先遣队中还配有医生王秀英,王秀英当时37岁,现在看来当时还是很年轻,就离开城市参加铁建艰苦的地方工作。
先遣队是我连奔赴京原线打前站的,虽然是有连队领导带队,但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不但要解决自己的吃住问题,还要在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为连队大部队到来安排好吃住问题,当时还有六连同住一个村,很是热闹,必定有许多有趣、难忘的故事。
1970年4月15日
我们连队是什么时间开始筹备组建的。时间就1970年4月15日,该日期是我连连首长的报到日子,也是他们参加铁建的日子,同时也是我们连正式组建的日子。我们连的主管领导谢光耀,指导员赵春贵、李家哲,副连长段怀章,他们登记的参加铁建的日子都是4月15日。
我们连的主管领导连长谢光耀从京原线到古交一直没有换过。谢连长参加铁建报到登记的年龄是40岁,年龄正当年,但从当时的印象感觉他们都是很大的大人。他们当时参加铁建也是很不容易,都已拖家带口,从坐办公室到铁建生活相对也是比较难苦。我连转战古交时,他儿子谢根生也去了我们连队,当时登记的岁数为17岁,但在连里接触时,感觉比我小很多,感觉也就十五六岁。
在我们连里,实际体现的是连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谢连长属于那种党叫干啥就干啥,对工作认真负责,一副严肃的表情显得有些古板,其典型形象一手拿着小本,一手拿一支笔一支烟或在嘴上叼着,或在指缝间,身体魁梧挺拔,站在高高的路基上,注视着自己的部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或注视着远方。
连队的首长,他们是领导,但他们也是铁建人,对铁建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我连1995年全连聚会时,当时谢连长等领导均参加了聚会。
最上一排右起第三人为谢连长
1971年2月
1971年2月是我连奉命转赴古交的日子。我团1970年修筑京原铁路的任务完成,于1971年转战古交,修筑太古弧铁路。转战古交后,我连补充了一批新战友,他们是:
以上为1971年转战古交,有登记参加铁建日子的补充人员。
从参加铁建的时间看,也不尽相同,有71年2月6日,也有2月8日的,还有元月底的,武建中虽是71年2月来的我们连,但他在1970年12月就已入籍。
从登记的年龄看,他们有10人均登记为17岁。在京原线时,我知道的我连较小的战友任原生16岁,郭金柱17岁。但在此次补充人员登记的年龄为17岁的人员中,实际年龄可能要小于登记年龄,现知道较小的为董建丽是1956年出生的,不满16岁。不管怎么,虽小小年纪参加铁建吃苦受累,但最终得以分配工作。小小年纪参加工作,工龄均长于常人。
在古交修筑铁路,驻地为古交西曲、大岭河,但主要驻地为大岭河,在路边的河滩地建住的工棚。修路任务主要是古弧线,在古交修筑铁路和京原线有所不同,除了修路,还要筑堤,砌筑加固河沿,因需大量石材,还增设了爆破班,沿山体爆破取石。
1972年11月,随着我连战友武建中,最后一个从古交驻地西曲分配,我连在古交修路、分配任务顺利完成。
1995年6月18日,是我连战友后铁建时代的首次聚会,近百人聚会照片被我连推荐参加铁建五十周年纪念展,最具风采照。
此次聚会照片共97人,连队的战友大多40多岁,面带笑容,整个照片非常喜人,凝聚着铁建的战友之情,照片的第二排左边第四名即崔树基旁边开始为连队首长,他们是段怀章、关天禄、谢光耀、马振业、赵春贵、刘天宝、蒋辉成共7人。受伤战友,第二排最左边为曾昭清,第二排最右边为任原生。曾昭清和任原生在修筑京原铁路时因塌方不幸受伤后,都以轮椅上的坚强毅力、不屈不挠的铁建精神,顽强地生活与病魔斗争,赢得了广大战友的同情与敬佩。
在照片第四排最左边穿迷彩服戴眼镜的是一团一连的马贵生。从第二排最右边任原生过来的是王梦雄(男),紧挨过去就是李晋雄(女)。李晋雄是太原电视台的记者,《寻找铁建人》的编导。1995年4月22日《寻找铁建人》开播。(注:王梦雄为李晋雄的爱人,也曾是铁建战士)。每次聚会,铁建情谊,永生难忘。
从参加铁建到现在,五十多年的光阴从我们的生命中流逝,当年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姑娘小伙,而今都已两鬓飘霜,每当我们在不同的参加铁建的时间节点,战友们均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和怀念。回忆那些难忘的铁建岁月,难忘的共同战斗的铁建战友。
写于2025年9月20日
【作者简介】王克银,男,1951年2月3日出生,1970年5月7日参加山西铁路建设兵团一团五连,任班长、排政工员、连队文书。1971年11月分配到太原电解铜厂,后上学于1976年9月分配山西省冶金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到退休。技术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原文地址:点击查看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