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登高英雄杨连弟
杨连弟奋力登上墩顶以后,下面的战士就把82根竹杆绑成了脚手架,一直绑到了墩顶,这样,抢修的战士就可以顺利登顶了。脚手架绑完后,正是下午一点钟,杨连弟把战友们递上来的一面红旗,插在了桥墩的两个水泥块中间。红旗飘飘,桥墩下一片欢腾。同志们喊着囗号,敲起锣鼓,附近的村民们都跑来看热闹,整个山沟里沸腾了。当天,战士们在桥墩下刻上了杨连弟和其他19位登高者的名字。
削平桥墩的工作开始了,工程最艰巨的是2号墩台。国民党军队在撤退时,把墩台炸的是鼓凹不平。工程最艰巨的是2号桥墩,需要削掉20立方米混凝土,才能和其他桥墩拉平,但墩顶只有3公尺宽,如果用人工一点点往下打,两个月才能完成,而上级给的平墩顶的时间也只有10天。任务交给了一排,杨连弟和同志们用铁锤打了一天,削不了多少,效率太低。入夜,杨连弟远望着夜色中的一个个光秃秃的桥墩。他一直在寻思着:怎么样才能提高墩顶的施工进度呢?忽然,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爆破!他不顾连长和指导员已经休息,几步跑到连部,对连长和指导员大喊:“连长,指导员,我们可以在墩顶搞爆破啊!”连长和指导员急忙坐了起来。连长说:“杨连弟,这就是你想出来的办法吗?”杨连弟说:“是啊,准能行!”
连长和指导员索性都穿好了衣服,站到地上。通信员赶忙把马灯点着。连长和指导员一起盯着墙壁上的图纸。指导员沉稳地说:“这倒是个好办法,可在桥墩上搞爆破,搞不好是要出事的。”连长坚定地说:“杨连弟,你有把握吗?要出事了咋办?”杨连弟急切地说:“连长,指导员,你们放心,我会小心的。就算万一出了事,那也得干啊。野战军打仗都牺牲多少人了,我不怕。”连长和指导员商量后,觉得上级给的抢修时间有限,要加快进度,也只有按杨连弟的办法去做了。于是,他们同意了杨连弟在桥墩上爆破的施工方案。
图为杨连弟和战友们搭建的云梯
杨连弟从连部出来,望望夜空,沒有一点星光。他知道,这是个大阴天,可能会下雨吧。他和叔叔杨万生是一个连队的,路过叔叔那个班的帐篷时,他停住了脚步,觉得应该跟叔叔说点啥。他蹑手蹑脚走进叔叔睡的帐篷,贴在叔叔耳边说:“叔叔,你起来一下,到外面我跟你说点事。”杨万生知道半夜侄子把他喊起来,一定是有重要事。他赶紧蹬上裤子,一边扣军装上的扣子,一边跟杨连弟出来了。“啥事,这大半夜的。”他边扣着衣服扣子,一边问杨连弟。杨连弟说:“我要准备上桥墩搞爆破了。”杨万生一听就急了,生气地说:“你这是干嘛,干嘛呀。登高你沒摔死,捡了一条命。你这是上桥墩上爆破,想炸死自己啊。”
杨连弟低着头,他知道,叔叔是真生气了。“叔叔,你听我说,”杨连弟拉住叔叔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咱这抢修上级是给定了时间的,不爆破肯定要误了工期啊。论技术,我是全连最好的架子工,大家都喊我杨师傅。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不上桥墩爆破,那让谁上?再说,连长和指导员都同意了。”其实,这个理儿杨万生能不知道吗?他只是耽心侄子的安全。他叹了囗气,说:“连弟,你这是要给咱天津人长脸哪。你去吧,叔叔支持你。你还有嘛要交待的吗?”杨连弟有些沉重地说:“叔叔,我也知道上桥墩爆破有危险。也有被炸死的可能。万一我要是光荣了,你不要告诉我爸妈,等大西北解放了再说。还有你侄媳妇和我那孩子,你也帮忙照料一下。”杨万生哽咽地说:“连弟,你这是在给自已安排后事啊。你放心,我知道了。不过,我也不相信你会有意外。天不早了,快回去睡吧。”
其实,在这墩顶爆破的前夜,杨连弟很快睡了,他没有后顾之忧了。只是他叔叔杨万生一夜未合眼。他能不耽心吗,万一杨连弟有了意外,他怎么向哥嫂交待?可他又在想,这孩子象谁呢?为抢修大桥连死都不怕。这,还是部队教育的好啊。
第二天一早,杨连弟就带着炸药和班长刁树贵一起上了二号桥墩。可究竟该放多少炸药,他心里也沒数。炸药放多了吧,有可能墩毁人亡,放少了恐怕又起不了多大作用。最后,杨连弟坚决地对刁树贵说:“班长,你先下去。你看,我先用这一管炸药。要是能一块块把水泥掀下来,就正好。万一多了,炸死我一个,你再接着上,减少药量。”
刁树贵一听杨连弟说这话,当时就急眼了。他对杨连弟吼道:“我是党员,又是班长,绝不能把你一个人留墩台上!有你就有我。咱俩一起干!”
此时,天下起了小雨,好在雨点不算大。杨连弟手握钢钎,刁树贵抡起大锤,“呯、呯”打起了炮眼,一共打了3个。刁树贵拿着雨衣为杨连弟挡雨,杨连弟往炮眼里装滿炸药,并安上了雷管和导火索。杨连弟做好准备后,对刁树贵说:“让下面的同志赶紧递块门板上来,咱俩不怕死,也不能白送死。我点着导火索后,咱俩就躲到门板后试试。”杨连弟这一句话提醒了刁树贵。他忙向桥墩下喊:“连长,让他们快递张门板上来!”连长闻讯,马上命令传一块大门板上去。杨连弟说:“班长,我比你灵活,你快躲到门板后,我点了火也躺过去。”刁树贵听了杨连弟的话,先躺到了门板后面。杨连弟大喊一声:“班长,我点导火索了!”说罢,杨连弟划了根火柴,直接点着了导火索。那导火索“吱、吱”冒着火星子,杨连弟飞身翻过门板,两个战友紧紧抱在一起,心在“嗵、嗵”直跳。只听得“轰!轰!轰!”三声炸响,碎水泥块“叭、叭”砸到了门板上。山谷里炸声回响,黑烟笼罩墩顶,桥墩也动了一下,云梯摇摇晃晃的。杨连弟和刁树贵相视而笑,他们不说一句话。等水泥块都塌下来了,他俩立刻站到了墩顶,向下面大喊:“同志们,爆炸试验成功啦!”
刁树贵先下去了,把具体情况向连长和指导员汇报了。杨连弟一个人留在了墩台上。连长命令:全连每两个人一组攀登到墩顶打炮眼,并往上递去炸药、雷管和导火索,爆破任务由杨连弟一个人承担。这样一来,墩顶的清理水泥块进度就快多了。战士们上去一组打好炮眼,杨连弟就爆破一次,用门板做掩体。三天三夜,杨连弟在风里雨里,在烟雾里,在狹窄的墩顶上,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反反复复地爆破了100多次。
登高和爆破两大难关被突破了,艰巨的工程提前20天完工。陇海铁路8号桥抢通了。解放大西北的军列一列又一列通过了8号桥。野战军战土们在军列上,向英雄的铁道兵团战友们敬礼!杨连弟却象孩子一样抱住了叔叔,这叔侄俩含泪带笑。
杨连弟被中央军委授予“登高英雄”光荣称号。他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全军和全国。1950年9月,杨连弟作为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的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会议,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未完待续)
图为中央军委授予杨连弟“登高英雄”时戴上了大红花
作者简介:白帆,曾任铁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正连职新闻干事,铁十三师创作班成员,铁一师副营职新闻干事、创作员。中铁十一局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系全国报告文学金奖、诗词创作银奖、电视专题片编导优秀奖获得者。省作协会员。现为影视传媒公司总监、硕士生导师。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