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荐读‖《铁血雄师· 战地亲历与见闻》


  

 

       荐读‖《铁血雄师· 战地亲历与见闻》


        梅梓祥导读:

  这篇回忆录浓缩了中国军人、铁道兵的家国情怀:惜别分娩3天的妻子上战场;汽车司机吴长兴为掩护战友,驾驶车子“引诱”敌机轰炸,死里逃生;部队转移到安全地带,多名官兵陈述留下看守的种种理由,将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不渲染,不拔高,不夸张,平平淡淡地记录这些忠肝义胆的英雄。
       至今,这些抗美援越的老战士不忘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古稀之年撰写回忆录,为军史留下可歌可泣的一页。

图片       

  战地亲历与见闻

  六支队三十五大队(13师64团)

  李云强讲述 毛树忠整理

  1964年11月,时任11师52团工程技术员的李云强,随部队整编来到13师64团。1965年7月底,13师奉命援越抗美,全团向金华集结,先到云南的蒙自县红河州待命。

  8月中旬,李云强接到远在东北齐齐哈尔工作的妻子来信,信中说妻子的预产期就在9月初。此时,部队已经停止了休假,因为上次妻子生产时丈夫不在,孩子生下不久夭折。为了妻子生产安全,李云强放弃让她去湖州后勤基地生产的计划,改为回广西老家待产。2营营长赵瑞堂知道后,将李云强的实际情况报告给史开锡团长,团党委研究决定,特批李云强回老家照顾妻子,但是,必须有召即回。8月底,李云强回到老家,9月6日,李云强的妻子在医院生下了一个白胖的男婴,母子平安,他尽到了当丈夫的责任。9月7日,正当李云强一家人欣喜异常之际,一封加急电报送到了他的手中。不用看,肯定是催他“立即归队”的命令!为了让妻子再好好休息—个晚上,他把电报装好,当天没有告诉妻子,便悄悄地买好了回归的车票。9月8日他给妻子送去了午餐,看着妻子吃完饭后,如实的告诉她即刻归队的消息,并告诉她保守秘密,他要去执行特殊任务,叮嘱她不要急着出院,千万要照顾好自己和孩子。作为军人的妻子,她深深懂得自己担负的责任,这是祖国的需要。她没有任何怨言,只是提出要去车站为丈夫送行。妻子才刚刚分娩两天,可是李云强无法拒绝她的恳求,只能租辆自行车载着她同往车站。

  9月9日,李云强登上了归队的公交车,汽车缓慢的驶出车站,渐渐地远去,李云强回头望见,妻子还站在高处频频招手,泪水早已湿透了她的前胸。

  李云强归队时,部队已从施工现场撤离,在浙江金华集结。干部战士一律轻装,剩余东西打包写上姓名地址统一保管,万一牺牲了作为遗物。

       在金华训练时,李云强负责2营营部的全面工作,忙碌中他患上了重感冒,在列车开往云南途中,开始发烧到39度多。军医向团后勤处长陶维友汇报,陶处长指示:“列车到柳州站停车,送李云强下车住院治疗。”当列车到达柳州站,车站军代表早已经带着救护车在站台上等待。李云强坚决不下火车,他向陶维友处长表示:“现在是开赴战场的列车,我不能临阵退缩,年轻人发烧吃点退烧药,出点汗,过两天就会好的,我坚决不能离开部队。”团首长们只好决定,将李云强转移到随军列同载的卫生车上,把担架吊在车上,离地20厘米,这样对列车颠簸起到减缓震动。李云强服药后,在自制的吊床担架上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列车到达贵州安顺时,高烧退了下来。当时安顺至昆明还未通火车,部队从贵州安顺改乘汽车,前往云南沾益,再转乘火车到达昆明。从昆明牛街庄,又转乘米轨火车到达蒙自地区。整十天的颠簸行军,李云强硬挺着坚持了下来。


 

  1966年8月8日上午,64团2营6连工地上,100多名指战员,十几辆翻斗汽车和压路机,正在铺设路面。巳升任营主管工程师的李云强,也在施工现场做技术指导。9时40分,突然两架美军F-105战斗轰炸机飞临上空,仅十几秒的时间就消失在大山峡谷中,全团五个高射机枪连,和师直高射机枪连,都发现了敌军飞机,但美机瞬间便消失了,估计很快就会返回,各高机连都已进入战斗状态。果然不出所料,仅两分钟时间,美机又返了回来。开始对6连工地俯冲扫射、轰炸,对来不及躲避的施工人员俯冲扫射。安徽籍6连战士邓修全被炸弹片击中头部,血流不止,跌倒在草丛中。李云强就地隐蔽在岩壁下,左耳膜被炸弹冲击波震破出血听力受损(后定为四级伤残)。福建南靖籍汽车司机吴长兴,为了引开美机对6连工地的轰炸,将刚刚开走的汽车又开向现场,他加大油门在新铺的路面奔跑引诱美机。一架美机对他俯冲扫射,吴长兴临危不惧,吸引转弯回来追赶他的美机,机关枪在车后一连串扫射,他凭借着技术精炼和良好的地形地貌,将汽车开到一块巨大的岩石背后便隐蔽起来,俯冲的美机把子弹全部打到巨石上,吴长兴掩护战友们脱险,所幸有惊无险,事后荣立三等功。与此同时,在20公里地段所有的高射机枪连,先后向美机开火。—架美机被击中数弹,坠毁在山萝省。李云强跑步去东侧山沟卫生队驻地,通知卫生队快准备担架抢救重伤员。卫生队长王文琢和—位女军医,跑步奔向工地现场,清点人员后发现有十多人受伤。王文琢队长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医,对战场抢救有经验,他告诉大家,发现自己能走出来的,多是轻伤,请再次清点寻找一遍,结果,在草丛里找到了邓修全烈士,他头部炸伤后在草丛里又艰难的爬了五米,流血过多而牺牲在异国他乡。

       这是64团入越后第一次经历战争的生死考验。当天夜里,上级通知:“今晚美机还会来轰炸,命令2营营部立即转移。”营长赵瑞堂让李云强安排转移,只留下—个干部、两名战士守分机和物资,大家都争着要求留下来。上海籍技术员侯雪园,不是党员,入越时就上交了入党申请,要求留下来让组织考验他火线入党。湖南籍技术员赵国平提出:“我是单身,牺牲了无后顾之忧。”东北籍技术员丁万惠提出:“李工,你儿子刚出生不久,母子俩需要你照顾,我有两个儿子,无后顾之扰,还是我留下。”李云强力排众议,宣布:“由他自己带领通信班两名战士留下守分机,其它人全部转移。”这是战场上真正的生死战友情,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生路留给战友。


       毛树忠,生于1951年10月,河北省文安县人,中共党员,1969年2月参军,服役于铁道兵13师64团直属机械连,参加了京原、襄渝、沙通铁路建设,1976年4月退伍在石油公司汽车队工作。酷爱文史,整理出版民间文学集《孝母莲》,被廊坊市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编纂《文安县志》《文安县政协志》,主编《文安县军事志》《文安县老故事集》。现已退休,仍担任县政协文史委员。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