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红色记忆激发革命斗志【原创】
司一良松江老兵讲故事宣讲团
2025年9月17日上午,松江老兵讲故事宣讲团名誉团长朱渭民老师应邀到新桥镇党群服务中心宣讲红色故事《铁道兵在辽沈战役亮剑》,听众来自新桥镇市场监督管理所党支部、集镇第三街区党支部、场西居民区党支部以及部分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代表等32人。
说到辽沈战役,这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首场硬仗,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几十万之众,我东北野战军,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制订的辽沈战役作战方针,置长春、沈阳守敌于不顾,集中优势兵力,先解放锦州,切断东北的陆上通道,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把55万国民党军,就地消灭在东北境内,为后面的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减轻压力。
当时在锦州市的国民党守军有十万人,守军司令范汉杰是黄埔军校一期高材生,他的防御策略是设置三道防线:外围防线、城墙防线和城内大量碉堡群。凭仗天上有飞机助攻,地上有坦克、火炮及大量美式装备支撑,渤海湾还有军舰的火力支援,他认为锦州城固若金汤。但令敌人想不到的是,我军有人民群众支援,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依靠铁路运输,迅速集结了5个纵队约25万兵力攻打锦州。这其中,刚成立的新兵种铁道兵功不可没,不怕敌机狂轰滥炸、不怕山洪暴发冲垮铁路路基,千方百计抢修铁路,把粮食、武器、弹药、兵员源源不断送往前线,为战役胜利提供了强大后勤保障。
当时,蒋介石为挽救败局,心急火燎地飞到北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他命令华北剿总派出五个师 ,加上山东两个师 组成东进兵团去解锦州之围。我军则从长春外围抽调两个纵队,通过铁路运输制敌先机,把敌东进兵团挡得远远的,不让它靠近锦州。蒋介石又急忙飞到沈阳召开军事会议,严令廖耀湘率十一个师组成西进兵团,不惜一切代价,赶到锦州去解燃眉之急。我东北野战军则迅速调集两个纵队,通过铁路运输,在塔山地区构筑防线,阻击来犯之敌不得越雷池一步。有一部电影《塔山阻击战》真实反映了这场战斗的惨烈和残酷。由于塔山的地理位置离锦州只有三十公里,一个小时的车程就能到达前线,一旦让敌军冲破防线,将使我攻城部队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因此,敌我双方都高度重视塔山之战的胜负。蒋介石飞赴葫芦岛,命令海军司令桂永清坐镇第三舰队,亲自指挥舰上大炮狂轰我军的塔山阻击阵地。敌军督察队则用机枪火力,把溃不成军的败兵重新驱赶回交战阵地,面对敌机的俯冲轰炸扫射,敌装甲部队用火力掩护步兵发起了一轮又一轮集团冲锋,我军以大无畏精神坚决守住阵地,据史料记载,我军有一个营近五百勇士守卫着一处山口,击垮了敌军无数次密集冲锋,阵地前到处是敌坦克车、装甲车和敌军尸体残骸,我五百壮士也已大半牺牲。但那面被炮火熏黑的战旗依然迎风飘扬。塔山阻击战打了五天五夜,十月十日开打至十月十五日结束,我军成功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并在锦州解放后迅速回师辽西,把廖耀湘残部围歼于黑山、大虎山之间。在这场堪称经典的塔山阻击战中,我铁道纵队敢于亮剑,通过铁路,把粮食、弹药和增援部队及时送往前线,为辽沈战役胜利立下不朽战功。十月十四日,我攻城部队对锦州发动总攻,数千门大炮把愤怒的火焰砸向敌军阵地,因为等不来援军,守城的敌军早已斗志全消,在我嘹亮的冲锋号声中乖乖举手投降。锦州回到了人民怀抱,守军司令范汉杰被我攻城指挥员韩先楚擒拿成了俘虏。
当锦州解放的消息传到长春,迫使长春守敌一部起义、大部投降。东北只剩下最后一座城市沈阳未获解放。敌人垂死挣扎,每天出动大批飞机对通往沈阳的三条铁路支线实施狂轰滥炸,柳河大桥被炸断,最多的一天,敌人出动74架轰炸机,把铁路枢纽站郑家屯车站炸成了一片火海。但螳臂挡车,自取灭亡,我英勇铁道兵临危不惧抢修铁路,正线炸断了,抢建迂回线,大桥炸断了,抢修便桥。路基松垮了,投入石头、搭枕木垛,务必确保钢铁运输线畅通,把大部队快速送往沈阳城下。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日,沈阳获得解放。经历52天艰苦奋战,我军以伤亡近七万人代价,消灭国民党军47万人,取得了辽沈战役伟大胜利。
虽然国民党悍将杜聿明,在沈阳解放前夕,狼狈地从葫芦岛乘飞机逃离东北,但他最终下场还是在淮海战役中成为我军俘虏。整个辽沈战役,国民党只有万余人从营口乘船侥幸逃跑了。
朱老师的宣讲充满激情,他身穿戎装、全程站立、脱稿讲述的老兵风采,赢得全场热烈掌声。他在宣讲结束时勉励年轻听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实际行动继承发扬革命前辈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退伍老兵上台与朱老师热情握手,称赞老兵故事让人听得血脉贲张,场西居民区党支部书记握着朱老师的手说,我已多次听过你们老兵的故事,讲得很精彩,我们社区有许多老党员、老退伍军人,欢迎你们多到社区讲故事,我们爱听。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