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荐读‖回乡偶记【原创】

  荐读‖回乡偶记【原创】
 

  我向来觉得,发朋友圈是个人选择——有人忙得无暇分享,有人因顾忌不愿表露,活着各有不易,不必以己度人。但对老战友、老朋友方楚晶的朋友圈,我总留意:他发圈多年,满屏尽是美轮美奂的图景,尤以乡村田园最动人。

  与楚晶相识数十载,早年他在中铁十一局做新闻报道,我在报社当编辑,最初的交集是他投稿、我编稿。因欣赏他的才华,我们多了层朋友关系。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文学炽热的年月,我们在报社阳台上,伴着晚风与月光聊文学,都痴迷贾平凹的《月迹》《商州初录》,若隐若现的灯光下,满眼热切。他最让我赞叹的,是在湖北大学求学时,为《武汉青年报》写社会热点报告文学,常常整版刊发——说他是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社会调查记者之一,毫不为过。如今他退休了,我在电话里遗憾“怎么不写了”,他虽未明确说“不写”,但细想也释然:活着本身就很好,世界从不多缺某个人的文字。

  楚晶对发朋友圈极认真,他说每一次转发都是精心挑选,既要向朋友传递真善美,也不回避批评假恶丑。他是一位负责的好公民,我是敬重的。

  前几日,他发了一组水牛图:秋日田野里,水牛若有所思地嚼着青草,溪水潺潺,远山裹着薄雾,金黄稻浪与静谧自然相融,看得人心里美呆呆的。更打动我的,是他配的短诗《回乡偶记》。

  诗很短,却有深意:人与牛在秋日里相望无言,“我不懂牛语,牛不懂人话”,画面静止得像一帧旧影;先叹“做一头牛也不错”,又转言“还是做一个人好”。短短几句,藏着对田园闲适的向往,也藏着对“人”的身份的笃定,从“出世”到“入世”的微妙心思,读来让人回味良久。

  推荐你读一读这首小诗,或许也能从那头秋日稻田里的牛身上,品出属于自己的生活滋味。

  回乡偶记

  方楚晶

  一头牛在秋天的稻田边悠闲地吃草,背景是连绵的山峦,

  一层薄雾朦朦胧胧盖在青山绿树顶上。

  我望着吃草的牛,不吭声。

  牛嘴里含着草望着我,不作声。

  我不懂牛语。

  牛不懂人话。

  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

  彼时,觉得做一头牛也是不错的。





  此时,觉得还是做一个人好。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