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武汉长江大桥群

  如今,“群文化”很流行,各种各样的“群”层出不穷。这不,武汉又出了个“长江大桥群”。截止2025年,这个群已经有了13个成员。

  我关注这个“群”,源于最近的一段经历。

  今年盛夏,酷热难耐。据说,我国今年三伏天的气温,创造了千年以来第四高的记录。

  乘着儿孙们放暑假,我们俩口子7月底赴汤滔火回到了武汉、嘉鱼,在“火炉”里接受了一次严酷的“烤炼”。

  好不容易挨到8月18日出伏,本指望热浪会有所消退,谁知这秋老虎的威风丝毫不减。

  正值此时,看到媒体上传来一则消息:武汉长江上的第13座大桥——汉南长江大桥,8月19日顺利贯通了。顿时好像有一股凉爽的清风从心头拂过,感觉好生舒服。

  我对汉南长江大桥有特殊感情,因为它是连接武汉汉南与我老家嘉鱼县的一座跨江大桥。

  由13座长江大桥组一个群,“群主”自然就是武汉长江大桥了。当年伟人的豪迈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就是它。

  我冒着炎炎烈日,又一次来到了这位“群主”跟前。

  武昌桥头,黄鹤楼下,高耸的武汉长江大桥落成纪念碑,像一位阅历沧桑的老人,向南来北往的游人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着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传奇故事。

  武汉长江大桥雄踞于汉阳龟山与武昌蛇山之间,恰似“龟蛇锁大江”的一条巨型锁链。

  它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中国人民在特殊年代创造的一项伟绩。大桥至今快70岁了,依然坚固如初。

  其实,中国人早在100多年前就有了在长江上建大桥的想法。

  民国之初的1913年,国立北京大学的14名师生来到武汉,初步勘测过修大桥桥址。此事后来没有了下文。

  1929年,武汉特别市成立,市政府邀请外国专家来华,研商武汉长江建桥之事。由于实力不济,加之政府正忙于应付内部军事派系斗争,建大桥的事只好搁置。

  1935年,粤汉铁路即将建成通车,平汉、粤汉两条铁路在武汉隔江相望而不能连通。当时的铁道部曾考虑仿照南京建铁路轮渡,这一方案最终也放弃了。

  新中国成立,万象更新。1949年9月,63岁的桥梁专家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批专家,向中央人民政府递交了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议书。同月,毛泽东在北平主持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议案。

  1950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指示铁道部筹备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事项。

  1953年4月1日,经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注,铁道部正式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

  7月,彭敏率铁道部代表团,带着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赴莫斯科请苏联专家帮助进行技术鉴定。9月,苏方派出了25位桥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完善。后应中方要求,以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为组长的专家组到达武汉提供技术指导。

  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武汉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方案。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号召全国人民支援武汉长江大桥建设。

  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动工兴建。

  1957年7月1日,大桥安装完最后一根钢梁,实现合龙。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竣工。10月15日,正式通车并交付使用。

  几十年来,我到过武汉长江大桥多少次,早已记不清了,但这一次似乎又有不少新的感触。面对滔滔江水,仰望着桥头堡巍峨的雄姿,听到铁路桥上一列列火车疾驶而过发出的隆隆轰鸣,我内心泛起层层涟漪,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又一个问号:为什么旧中国设想了几十年的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计划,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落空?为什么新中国刚刚成立,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宏愿就能得以实现?为什么如此艰巨宏伟的万里长江第一桥,竟然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胜利竣工?为什么近70年来武汉长江大桥经受了近80次意外碰撞仍安然无恙?大桥2.4万多吨的钢梁无弯曲变形,8个桥墩表面无一裂纹,一百多万颗铆钉无一松动,全桥无变位下沉……

  这些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也许根本就无须回答。大桥本身就像一本光辉的史册,已经将那个时代、那群英雄的不朽功绩,以及后人不解的问题答案,都永久地留在了其中。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上世纪60年代,我国又先后建设了重庆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进入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国家实力的增强,万里长江上的大桥一座接一座地落成。而在沿江城市中,论修建长江大桥的速度和规模,武汉无疑是首屈一指的。

  武汉的其他12座长江大桥,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只想用简短的文字分别做个介绍。

  按大桥落成的时间顺序,该说说武汉长江二桥了。

  武汉长江二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下游6.8公里处,始建于1991年5月,1995年6月投入使用。

  1991年,武汉市政府想请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为桥梁题名。大家在商议桥名时,说前面有个长江大桥了,这个就叫二桥吧。这样,桥梁落成时,主塔上就刻上了李先念的题名“武汉长江二桥”

  武汉长江二桥,是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武汉长江二桥落成与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相隔了38年,所以,武汉市民像过节一样欢欣鼓舞。成千上万的人涌上大桥,庆贺它的诞生。

  白沙洲长江大桥,是长江武汉段上的第3座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 8.6公里 处。1997年3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2000年9月8日正式通车。

  白沙洲长江大桥是武汉88公里中环线上的重要跨江工程。大桥建成后,107、316、318等国道变得畅通无阻。

  军山长江大桥是武汉的第4座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西南郊。军山长江大桥是京珠、沪蓉两条国道主干线跨越长江的共用特大桥梁,也是188公里的武汉外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通道。

  军山长江大桥分为主桥、南北过渡孔桥、南北引桥等五部分。大桥钢箱梁宽度居国内同类桥梁之首;钢箱梁高与宽高比值之大属世界之最。工程获交通部优秀设计一等奖、优秀工程一等奖。

  阳逻长江大桥是武汉的第5座长江大桥,于2007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至此,国家"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在武汉全面实现互通。

  阳逻长江大桥是"十一五"期间国家和湖北省、武汉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是京珠、沪蓉等国道主干线武汉绕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控制性工程。

  大桥全长 10公里 ,为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特大桥,设计车速 120公里/小时。大桥为一跨过江双塔单跨悬索桥型,主跨1280米,是世界第八大悬索桥,国内排名第三,大桥南锚碇基础工程被誉为"神州第一锚"。

  阳逻长江大桥作为一项国家、省、市重点工程,处处都体现了创新理念——

  主塔结构首次采用别致的"剪刀撑"形式;

  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首次使用新型油脂防腐预应力锚固系统;

  施工和长期健康监测,采用了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采用国内最大吨位复合型阻尼装置,提高了大桥结构的抗震性能;

  首次采用具有强度高、刚度大、抗变形能力强、与钢板粘结力强等特点环氧沥青的技术工艺;

  首次采用中压电能传输系统,使供电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景观照明以及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可变功率;

  主塔、锚碇等关键混凝土结构采用硅烷防腐涂装;

  ……

  阳逻长江大桥的建成,充分展示了武汉作为“中国建桥之都”的科技实力,彰显中国桥梁建造水平迈向了世界先进行列。

  武汉长江第6桥,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它就是天兴洲长江大桥。

  天兴洲长江大桥于2004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的第二座公路铁路两用斜拉桥,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按4线铁路修建的大跨度客货公铁两用斜拉桥。在当今世界同类型大桥中拥有“跨度、速度、荷载、宽度”四项第一。

  天兴洲长江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00年,能抗烈度为7度地震、11级大风和300年一遇洪水,主通航孔桥墩能防止5000吨海轮撞击,牢固又可靠。

  武汉长江二桥下游3.2公里处,是二七长江大桥,它是武汉城市二环线上跨越长江的特大型桥梁。

  二七长江大桥为三塔斜拉桥,两个主跨均为616米,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桥和世界上最大跨度的结合梁斜拉桥。

  大桥于2008年7月1日开工建设,2011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

  二七长江大桥是武汉长江上第7座大桥,也是第5座斜拉桥。作为一座三塔斜拉桥,二七长江大桥线型流畅、造型优美,等高的三塔象征着武汉"三镇",这是武汉长江上首次出现"三塔拱桥"的美景。

  二七长江大桥落成后,对分流长江二桥的车辆,缓解武汉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武汉长江大桥往上游方向看,不远处有一座悬索桥,那就是鹦鹉洲长江大桥,它是武汉的第8座长江大桥。

  鹦鹉洲长江大桥,是世界上首座主缆连续的三塔四跨悬索桥,它的跨度也是世界同类桥梁中最大的。

  第二届武汉设计双年展评选“十项最具影响力的武汉设计工程”,鹦鹉洲长江大桥位居第一。

  鹦鹉洲长江大桥2010年8月开工建设,2014年12月28日正式建成通车。

  鹦鹉洲长江大桥与武汉长江大桥仅仅相距2.3公里,很显然,修建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替不堪重负的老大哥分担一点担子。

  在白沙洲长江大桥和军山长江大桥之间,后来又修建了一座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

  沌口长江大桥主桥结构为五跨一联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主跨760米,全线采用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为100公里,采用公路一级标准设计。

  2014年9月,沌口长江大桥开始修建,2017年12月28日,大桥建成正式通车。

  杨泗港长江大桥位于武汉白沙洲大桥和鹦鹉洲大桥之间,是武汉的第10座长江大桥。

  杨泗港长江大桥,是武汉第一座双层公路桥,上下两层都走汽车,共12条汽车道,两侧设置观光步行道。杨泗港大桥采取一跨跨越长江的方案,跨度长达1700米,是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双层悬索桥,其悬索桥跨度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

  大桥于2019年10月8日正式通车。

  该桥钢桁梁桥由桁架杆件组成,具有较大的刚度及更大的跨越能力,而且一桥一景景观好。武汉市长江上的双层桥只有武汉长江大桥和天兴洲长江大桥,但前两座大桥都是公铁合建,杨泗港长江大桥则是全国首座跨长江双层公路大桥。

  这座大桥设计成双层公路桥,是充分考虑到快行、慢行、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观光漫步的需求。大桥上层设置6条快速汽车道,下层将布置4条慢速车道。考虑到市民过江需求,设置了2条非机动车道,让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分区通行。上下两层均有人行道,供市民观光、游览、慢跑。在一座桥上能满足如此多功能,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

  青山长江大桥是武汉的第11座长江大桥,是武汉四环线重要的过长江通道。2015年12月23日,青山长江大桥开工建设,2021年4月30日通车。

  青山长江大桥的建设采用了投资、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模式,提高了建设效率和质量。

  为满足货运和航运需求,青山长江大桥具有载重、桥宽、跨大等特点,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青山长江大桥为双向10车道高速公路,是万里长江上最宽的大桥,索塔采用无下横梁全漂浮系结构,北塔高283.5米,相当于100多层楼高。2025年7月26上午,武汉长江第12桥——双柳长江大桥最后一片钢箱顺利合龙,这标志着该大桥即将全面建成通车。

  双柳长江大桥,是国家高速路网武汉都市圈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全长35.043公里,其中跨江主桥主跨1430米,设计时速120公里,采用双向8车道标准建设。双柳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后,武汉新洲到鄂州的通行时间将由90分钟缩短为5分钟。

  武汉长江第13桥,就是本文开头介绍的汉南长江大桥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决不是武汉的最后一座长江大桥。据悉,武汉至少还要建5座长江大桥。看来,习惯了用“大江大湖大武汉”来介绍自己家乡的武汉人,以后应该再加一个“大”——大桥。

  世人皆知,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而把武汉一分为三的就是长江和它的最大支流汉江。上文介绍了武汉长江上有13座大桥,那么,你可知道汉江上有多少座大桥吗?答案是12座。它们是:江汉桥、知音桥、月湖桥、晴川桥、长丰桥、蔡甸汉江大桥、古田桥、中法友谊大桥、四环汉江大桥、汉江湾大桥、汉水铁路桥、汉宜铁路桥。

  如此说来,武汉市两江上的跨江大桥共计已达25座。此外,长江和汉江地下,还隐藏着一条条行驶地铁列车和汽车的过江隧道。

  长期以来,武汉“九省通衢”的美名传扬天下,武汉长江大桥群,无疑为现代武汉四通八达的城市形象又增添了一抹全新的光彩。

2025年9月1日
 

编辑:兵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