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故事会★152
军旅往事~
战斗在越南丛林(24)
一张纸条调动八万精兵
文/ 蒋敦旺 等
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与中国的关系,如其所说:“中越情谊深,同志加兄弟”。在抗法、抗日战争时期,他在中越边境、香港、广东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四个月时,他访问北京,请求援助抗法。毛泽东派出援越顾问团,支援大批武器,抗法战争胜利后,胡志明常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或疗养。他曾经爱上一个中国姑娘,因特殊原因而不成,以致胡志明决心“祖国不统一,不进婚姻殿堂。”直到1969年9月2日他79岁去逝,终身未婚。
1965年5月,胡志明秘访中国,在湖南长沙与毛主席会唔。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韶山乡音问:“胡主席,你来自越南,我是湖南,我们一家子嘛,有什么困难?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说。”胡主席见毛主席神态热情亲和,说话风趣幽默,胜似“兄弟”。就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张便箋纸条,纸条上简要地标注着越南北方战备公路建设的示意图,递给了毛泽东主席。
这张纸条字数简单份量却不简单,它调动了中国八万精兵。纸条上标注的是越南请求中国援助新修七条战备公路和5条老路抢修的简略示意图。新筑的7条公路均从中越边境延伸越南北方内地,目的是开劈新的受援物资的通道。
1965年5月30日,中越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协定和议定书》。7月5日,解放军总参谋部下达组建援越筑路部队的命令:由广州军区、沈阳军区、铁道兵组建3个筑路工程支队,代号是“中国交通部修路工程队第四、五、六支队”。7月15日,中央军委批准成立“援越修路工程指挥部(正军级)”,孙正任指挥部政委,罗洪标任指挥部第一副主任(缺主任)。7月下旬,广州军区组建中国援越部队第四支队。四支队以第一零四工区指挥部为基础,由工兵六团、十二团补充兵源扩建成五个工程团组建,军区工程兵副主任刘桐山任支队长,陆军第四十二军政治部主任贺靖任支队政委,军区工程兵副参谋长李悦光、榆林要塞区副司令员梁青山任副支队长,陆军第一三九师政委李庆寿任支队副政委、第一二六师副师长姚德昌任支队参谋长,海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李风桂任支队政治部主任。支直分队从军区警卫营、通信团、通信总站、军队医院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加配5个高炮营、16个高机连,204挺单管高机枪,编制员额20878人。另配5个文化工作队,分别属5个工程大队代管,每队18至20人,文工队员由国务院和总政从湖北省歌舞团、济南军区文工团、江苏省歌舞团、南京军区话剧团、内蒙古军区文工团选调组队。入越21189人。
组建四支队直属通信连时,调通信团6部建制电台,二连连长李锦章、五连副指导员宋如笋,任四支队通信连任连长、指导员,报务员马洛苓、王代初、周秋明、黄乐禹、戴雄黄、区锦华、薛群德、周国初、夏春生、何开东、杜正前、刘铁军、刘助爱等20余人随调;蒋敦旺、吴启南、蒙朝、冯文斌、龚生告、黄兴柏6人组建四支队指挥部空勤报知(标图)室;欧绍德等6人到支队下属的十九大队组建标图室。这是通信团派遣的第一批援越抗美人员,我在其列。
1965年9月29日开始至1966年2月,四支队分三批从友谊关、水口关、板兰关向越南秘密开进。1966年12月15日整编称:“中国后勤部队第四支队”。
另外,筑路五支队抽调沈阳军区、昆明军区、南京军区工程兵组建,兵力2万余人,支队长徐成功,政委彭仲韬;
筑路六支队由军委铁道兵、陆军高炮六三○团、十四军高炮团、昆明军区舟桥营、一三八野战医院等部队及云南民工四十大队组成,总兵力32879人,支队长孙林泉,政委罗斌,总工程师徐俊彦。
中国八万大军,大战越南丛林,援越抗美修筑战备公路。这些战备公路均从中越边界起始,然后向越南东南、西南延伸至越南北方内地。越北地区,崇山峻岭逶迤,原始森林密布,河流如网,沟壑陡峭,加之亚热带林雨气候,自然环境恶劣,特别是美军飞机的轰炸破坏。我筑路大军经受了严竣的考验,不怕敌机狂轰滥炸,不畏艰难险阻,英勇奋战,高标准、高质量提前完成既定工程任务。
1968年6月30日,中国援越筑路部队修建的7条战备公路在河内举行移交仪式。胡志明主席接见中国筑路部队代表时说:“你们为越南修的公路虽然只有1200多公里,但是中越友谊长千万里”。
1967年11月四支队完成任务撤离越南回国。我等几位战友归建通信团,吴启南等随工程部队开赴东北战备。
那片越南丛林里,留下了中国八万筑路大军的永不磨灭的足迹。
【作者:蒋敦旺,广西桂林人,1943年11月生,1961年6月入伍,1964年9月入党,1966年2月参加援越抗美,1968年3月复员回桂林】
友谊桥上留影
公路凉棚留影
蒋敦旺在工作
围观美机投下的千磅未爆炸弹
胜利回国友谊关留影
回国在友谊关与战友留影,左3为作者
邓书安在越南战场
请看下期
《抢渡红河》
编辑:开门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