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观后感〕铁轨上的生命诗篇——观《永不褪色的铁道英雄传》(上)有感


当荧幕上出现青藏铁路蜿蜒于雪域高原的画面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作为一名铁道兵后代,那些影像中模糊却坚毅的身影,仿佛让我看见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

《永不褪色的铁道英雄传》不仅是一部反映铁道兵老战士的纪录片,更是一曲用生命谱写的壮丽赞歌,影片中梅梓祥、袁武学等铁道兵老战士的亲身经历,让我更直观、具体重新理解了父辈们在青藏线上用铁轨写就的生命诗篇。

在海拔五千米的唐古拉山口,在零下四十度的可可西里,在亿万年的永冻层上,铁道兵战士们用钢钎、铁锤、风枪,以血肉之躯丈量着"生命禁区"的每一寸土地。那些因缺氧而紫黑的嘴唇、因冻伤而溃烂的手指、因高原反应而肿胀的面庞,以及因高原病,隧道塌方,以及翻车、滑坡等事故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们,无不向我们后来者诉说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困苦与艰辛。父亲就常说过,他们那一代铁道兵人是用"命"在修铁路。

作为铁二代,我从小听着父亲讲述"天路"的许多故事,从父辈的背影读懂其中蕴含的精神密码。那不是简单的吃苦耐劳,而是一种将个体生命融入国家命运的崇高选择。当看到片中老战士抚摸铁轨时颤抖的双手,我突然明白,青藏铁路的每一根枕木都浸透着铁道兵的生命印记,他们把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永久浇筑在了这条钢铁巨龙之中。

如今,每当《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旋律响起时,仿佛能够看见无数英魂沿着铁轨向我们走来。作为铁二代我深知,我们继承的不仅是父辈的故事,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传承。青藏线上的每一寸钢轨、每一颗道钉、每一颗砟砾,都在提醒我们:有些传奇将永不褪色,因为它们是用生命铸就的永恒丰碑!

编辑: 周健(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