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书画

李天池 || 《汉画题跋》(1)作品欣赏


李天池简介

李天池(1944年9月—),号鹤轩,江苏徐州铜山人,原铁道兵部队成员,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及汉画研究专家。1964年入伍铁道兵总字五二五部队,后转业至徐州煤矿工作。1984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艺术生涯横跨书法、篆刻、工笔花鸟画及汉画研究等多个领域。

艺术成就与身份
李天池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汉画学会会员;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并任彭城书画院院长;
彭城印社常务社长兼秘书长;
徐州圣旨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等职。
其篆刻作品以肖形印见长,1986年获《书法报》黄鹤奖佳作奖,1988年获“乘风杯”篆刻大赛优秀奖;工笔花鸟画《听雨》被李可染旧居陈列馆收藏,并被收录于《中国当代花鸟画大观》。2005年获中国国画家协会与中国文联联合授予的“中国书画百杰”称号。

汉画研究与文化传承
作为汉画艺术的重要传承者,李天池专注于汉画像石拓片的收藏与研究,1995年以来在杭州、南京、上海等地举办七次汉画专题展,推动汉文化的传播。其著作《茅村汉画像集》《语石精舍珍藏汉画集》系统梳理了徐州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作品如《烤肉串图》《有凤来仪》等融合历史考据与艺术创新,生动展现汉代生活场景与文化内涵。

出版与影响  
李天池著有《天池刻十二生肖印集》《中国圣旨大观》《李天池书画集》等十余部专著,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及波兰、日本、韩国等国际展览,并被编入《世界名人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央电视台、徐州电视台曾多次对其艺术成就进行专题报道,其创作以“不入俗流、格调高雅”著称,被誉为“雕刻历史的艺术家”。


李天池汉画题跋


李天池 篆刻


《驭虎戏龙图》118x27cm
释文: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所恶伤明神。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蒙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口。爪牙雄武臣。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君能贾余勇,日夕长相亲。
龙虎的传说早在夏朝已经出现。苍龙白虎又是仙界的神灵。龙被作为图腾加以崇拜,而白虎是百兽之王被汉宣帝视为珍宝,让它拉车当作坐骑载着他巡游四方。每当他乘白虎出行,常见仙人们乘着三虎车风驰电掣在云海星河中。虎就此著名天下。苍龙白虎同朱雀玄武后来成了四方之神。做了月亮的“臣僚”,每一人管辖一方,劳作生息。

款识:唐人储光羲猛虎词一首借题汉画驭虎戏龙图,天池。内申年冬月,天池又识。

钤印: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名家为李天池汉画展题词


《迎宾宴饮图 》103x214cm
释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诗经。鹿鸣篇。
此原石已残破,但仍能看出是一座很大的庄园,画面分成三组,其时间有早有晚,下边的一行,在高大的子母阙前,主人揖客敬礼,来者身份较高,随员有轺车和大车,门吏列于左右,厅堂帷幕高悬,屋顶有风凰瑞兽,厅内男女主宾分别交谈,儿案上陈设洒浆,室外的侍者正备食品,气氛热烈,主宾背后有侍者持扇取凉,这是在封建社会时代,上层人物之间的礼尚往来,待人接物的真实写照。

款识:癸卯深秋之吉日,天池书。天池又记。
钤印: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捣药济世图》7x40cm
释文:
关于西王母的记述,《海内北经》曰:“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墟北,汉武帝外传说,汉武帝从西下母受长生不老之术,其掌握着不死之药。在汉代人的心目中,西下母是一个保护神,她令玉兔捣药济世。人们尊崇西王母,就这样成了神说中的杰出女神。此汉画像砖出土于四川中部,西下母端坐在龙虎座上,左有玉兔捣药,熊黑嬉戏,仙人採药。右有三足鸟、九尾狐。在我国神话中,三足鸟与九尾狐都是仙禽瑞兽。汉砖纵七厘米,横四十厘米,存于语石精舍。

款识:庚子年梅开季,鹤轩天池手拓并题。
钤印:李天池(白文)鹤軒(朱文)


《有朋自远方来》180x97cm
释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天池书。友人将去,以酒相待。心中之语,此日一别,何时再会?马已饲饱,送友行路。

款识:甲辰初夏吉日
鹤轩天池题
钤印:天池之印(朱文)


《伏羲捧日图》
释文:
我们古代有羲和主日之说:羲和(伏羲)神话中是上古时代负责观测天象的人,也有说是是个管文的官,但从最早的神话看,伏羲是天帝的妻子,也有说她是太阳的母亲,并且生了十个太阳。这个神话好像告诉我们,太阳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每天从东方出来,又从西方落下。汉画石中,伏羲女娲皆为蛇身,而此帧汉画伏羲为人首兽身,并不多见,特显珍贵。

款识:天池记。
钤印: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有凤来仪》 
释文:
彭城龙虎地,石刻汉家雄。铁斧开时代,千秋唱大风。有风来仪是吉祥的征兆。凤是一种美丽异常的神鸟。集百鸟的华彩于一身,终成鸟中之王四灵之一。凤在古代被看作灵禽或称玄鸟。它的神话流传较早。诗经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可知玄鸟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关于玄鸟古代有作燕、有作鹤、多数记述作风。有一个神话说玄鸟名忆。当高辛氏的女儿简狄在郊野举行祭天礼时,它从天上飞下来生了一个蛋,简狄把蛋吃了,便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契,是商朝的祖宗。还有一种传说,凤是天帝的使者,能上天下地,古人幻想天游就靠乘凤上天了。
款识:王冰石先生诗一首,借题汉画瓦当朱雀凤凰图,鹤轩天池。天池又题钤印: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力士图》232x63cm
释文:
此帧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洪楼祠堂的隔梁画像,高:63cm,宽:222cm,全石画面共刻画七人,一人拔树,一人背牛,一人伏虎,一人扛鼎,一人抱鹿,一人持剑,一人抱壶。这无疑是力上、壮士、勇士的特长,尤其是那个拔树者,使人联想起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倒拔杨柳的故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德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诗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右古诗三首借题。汉画精品力士图。

款识:天池记。己亥年夏,天池。
钤印: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围猎图》55x429cm
释文:
汉画围猎图出土于徐州东北四十里处,属邳州燕子埠乡。石长约五米一块完整的条石刻,就为故彭城相行长吏事吕守缪宇。这块汉画可谓宏篇巨制,刊刻人物车马近百,场面热烈,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犬奔兽惊浩浩荡荡之阵势。展现了大汉王朝的国力兴盛,呈现了汉家声威。
狩猎是汉代贵族的消遣娱乐,驾车乘马执网牵犬去郊外围猎。阵势大,百兽闻风四处逃藏。虎入深山,犬追兔奔。左侧有二人抱猎物大鸟,执网者还在追捕鹿兔。右首一组建筑深宅大院门厅三进气势恢宏。原画像石室有福德羊,记事铭文等。由于保护不善,这些已不存在。

款识:天池记之。癸卯天池记之。
钤印: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群龙嬉戏图》47x265cm
释文:
龙腾虎跃,大汉遗韵。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国人说龙,其来也远,远到无可定界。文献可考是在先秦时代。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龙虽然是一种虚拟性的动物,但它却是被中国人焕发神圣情感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立存在,完整存在,龙是一种真实存在于中国人认识领域里的精灵。龙又是一种中国人说不清道不明的诱惑。请看:龙头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便是被后人公认的龙有九似之论。龙本是一种想象传说的珍兽,谁也没有亲眼见过,但它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我们每个炎黄子孙不都把自己视作龙的传人吗?可见龙在中国人的心中占有着多么奇特的地位。龙不但是祥瑞的征兆,而IL还是有灵性的神物。龙亦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此汉画虎龙欢腾,特显祥瑞。

款识:乙未初秋得观并题记,鹤轩天池。
钤印:天池(白义)李天池(朱文)


《车马巡游图》34x184cm
释文:
汉画中车马屡见不鲜,造型各异,极少重复,非大手笔不及,今人自诩大师,千人一面,无有比肩者。

款识:癸卯深冬晨起题跋三十年前所藏汉画车马出行图,鹤轩天池。
钤印: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渔猎图》50x296cm
释文:
文曰:雁飞兰天,影落水底,鱼大如船。何悖画理,人鱼之乐,浑然一体。两千年后,有幸顶礼。在相当长的历史长河阶段,渔猎曾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活动,而汉代的围猎活动已蜕变成一种纯消遣性的娱乐活动,是统治阶级上层奢逸生活。而捕鱼却是大部分劳动人民的日常形象。画面所描绘的鱼雁一字成行。生动活泼,鱼大于人船是代表了汉代艺人夸张的创作手法。

款识:甲辰初夏,取三十年所藏原拓题记,天池。
钤印:天池(白文)李天池(朱文)
编辑:津门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