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文苑

【散文】延河岸边的灯火

       七月骄阳,我踏上了这片以“红”为名的土地。车子在延河边上停住,我下车时,脚下踏着的延安泥土粘在了鞋底上——这泥土,竟正是孕育了共和国摇篮的圣土。我心中不禁怦然而动,恍然意识到:原来这圣地的泥土,亦如世间所有泥土一样朴素,可它却曾滋养过那改变山河的根苗。
       延安城中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与凤凰山等处革命旧址,皆如革命史书中的章节,向人叙说当年艰难岁月里不灭的灯火。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里那张窄小硬实的木板床、桌案上油灯罩上一条细细的裂纹,仿佛在无声地讲述着多少不眠长夜中奋笔疾书的身影。枣园里那盏曾经映照过党中央重要决议的油灯,灯影摇曳,分明照见了多少激荡风云中沉着坚定的智慧光芒。南泥湾里陈列的旧锄头,木柄已被汗水浸润得光滑发亮,上面斑斑点点泥土的痕迹,默默记录着在贫瘠荒芜中开出丰饶家园的奇迹。
       但最让我心潮起伏的,却是毛泽东同志当年亲手开辟的小菜园。园子不大,几畦菜地依着山势展开,菜畦里茄子紫得发亮,豆角也爬满了藤架,绿油油一片。我蹲下身去,轻轻抚摸那温热的黄土,黄土干裂的表面被我手指抚过,又微微松软了。手指触处,一股温热的气息仿佛从地底升腾而出,穿透指尖,直抵心扉。正是这一方平凡的土地啊,曾经生长出共和国缔造者亲手种下的青蔬,也滋养了那深刻影响中国命运的思想硕果。泥土无言,却以沉甸甸的实在力量,告诉我何为“自己动手”的实践精神,何为“丰衣足食”的奋斗理想。它像一道无声的闪电,照亮了我内心对延安精神最朴素的理解:原来伟大之根,正扎在这样平实无华却充满生命力的泥土里。
       参观结束,步出延安革命纪念馆,我站在馆前宽阔的平台上。放眼望去,延河水在夕照下奔流不息,像一条闪光的缎带蜿蜒向前,不舍昼夜地流动着。极目远眺,只见远处群山如聚拢的脊梁,默默拱卫着这座精神殿堂;近处层层叠叠的窑洞,仿佛历史深沉的眸孔,透射出穿越时间的光亮。
       当暮色四合,山峦与窑洞渐渐融入苍茫之中,我的心中却燃起一盏不灭的灯火。这灯,便是在那艰苦年代里被点燃的。它曾以简陋油灯的形式映照过革命者的面庞,以自力更生精神温暖过整片土地——如今这光,早已注入民族血脉,成为我们灵魂深处不竭的热源。
       延安的灯火,已从山坳窑洞中弥散开来,化为一种照亮民族前路的光芒。当无数后来者立于延河之畔,伸手触摸那温热土地,那灯火便自心中点燃,照见自己脚下之路,也映亮前方无垠山河。
      这盏延河岸边永不熄灭之灯,既在黄土地的深处,更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成为明亮的永恒!